Sun Jul 13 2025 03:18:4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金融

6月尾風水輪流轉
作者:張建雄2025-07-10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會員由57個升至110個,已不再是新興銀行,而是推動全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已貸出300個項目和600億美元貸款,貸款對象包括81%全球人口和65%的GDP。
協同效應的生命周期
作者:艾雲豪2025-07-10
Wharton商學院教授Feldman和Hernandez發表研究指出,協同效應有其生命周期。本文分析三大傳統協同效應──收入提升、成本與營運改善,以及財稅效益,指出三者之別。
迎接全球稅改浪潮 香港踏入BEPS 2.0時代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5-07-10
立法會正式通過《2024年稅務(修訂)(跨國企業集團的最低稅)條例草案》,將BEPS2.0納入法律並落實執行。此舉不僅吸引跨國企業進駐香港,更能鞏固香港在國際市場中的專業地位。香港宜繼續緊貼國際發展動向,才能在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下,適時作出應對。
美倘減息 不會很快加返
作者:湯文亮2025-07-09
特朗普還有3年多任期,如果美國利息下跌,起碼3年多不會加息,下一屆無論民主黨或者共和黨人做美國總統,都唔夠膽加息。
陳茂波:港股勢頭持續向好 申請在港IPO個案快速增加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7
港股去年上升18%,踏入2025年勢頭持續向好,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數累計上升20%,超過4,000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上半年升幅。市場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場下半年的表現。
上市公司高管談市值管理與管治經驗──CFA論金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7-03
上市公司高管除了要熟悉自己公司及行業的運作外,更重要是通過這方面的優勢在公司的不同範疇發揮作用。而談到公司管治,李偉樑與林慧敏均認同公司應積極推崇多元、平等與包容的文化。
劉凱旋:中企不要為出海而出海 須釐清企業定位和市場需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3
在這股中企出海浪潮背後,企業為什麼出海?當中有哪些風險?香港扮演着什麼角色?
彎道超車的終點:內卷
作者:艾雲豪2025-07-03
在不同的產業裏,「彎道超車」被奉為金科玉律。這股彎道超車風,其實就是近兩年內卷的前因。每家企業都知道這條路行不通,但每家都無法接受成為那個「不捲的逃兵」。
穩定幣是政治多於經濟
作者:張宗永2025-07-02
這些年來一直有人擔心,如果中美持續交惡,中國會不會被踢出西方主導的SWIFT系統呢?此外,如果美元的結算大部分都發生在美國,資金會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被美方扣押呢?人民幣穩定幣會為這些問題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新加坡與香港IPO誰更強?
作者:胡孟青2025-07-02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上半年4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逾千億元,已有12家中概股選擇在港第二上市,改革從來不易,更不能單向,馬來西亞和香港均擁有新加坡欠缺的優勢,就是龐大而且活躍的零售散戶投資者基礎。
零售界冀政企合力求變破困局 開心購物節啟幕救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7
零售業須加強合作與團結,集中力量推動行業發展,共同應對商業困境。企業希望政府能與商家合作,一起協力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本地消費刺激計劃,推動本港消費的內循環。
關焯照博士:港息低企 目前是入市買樓良機? 美國政局不穩 大量熱錢避險湧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5
港息低企,是入市買樓良機?港美息差大,但港元積弱,是聯匯制度失效?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勿以為銀行一定批按揭
作者:湯文亮2025-06-25
由於中小企貸款有政府擔保,銀行乾手淨腳,更加無興趣做物業按揭貸款,買樓的人愈來愈難問銀行借錢。
陳茂波:資金淨流入年增長285% 料將成為跨境資產管理中心世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23
香港經濟整體的基本面穩健,人口自2022年持續上升,旅客數字也按年錄得較大的升幅。除了繼續為經濟民生打拚,對內對外說好香港故事也十分重要。
美國介入以伊衝突?出動美軍維持全球美元需求
作者:關品方2025-06-20
美國的博弈規則是老子天下第一,而中國堅持平等互惠的現代國際關係準則,如今美方仍試圖通過單邊施壓獲取不對稱利益,尤其是拚命糾纏於打台灣牌,這種帶根本性的結構性矛盾如不解決,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性進展。
穩定幣 穩定?不穩定?
作者:胡孟青2025-06-18
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準備開始發牌予穩定幣的發行商,率先在全球設立針對法幣掛鈎穩定幣(FRS)的專項監管體系,令穩定幣一下子爆紅。沾到了邊的股份更是聞雞起舞,水漲船高。
洛杉磯暴動幫了中國
作者:湯文亮2025-06-18
特朗普因洛杉磯暴動事件自顧不暇,湯文亮認為關稅會隨之下調,無形中助中國貿易談判的一臂之力。
火熱的私募債
作者:張宗永2025-06-18
私募債近年確是火熱,估計全球私募債基金總資產接近2萬億美元,比5年前翻了不止一倍,當中超過六成是美國發行的。
如何幫助餐飲業回春? 專訪餐飲聯業協會黃家和會長:派特定消費券促消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8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接受本社訪問時稱,行業不景氣雖受經濟拖累,但政府可以在協助業者扮演更積極角色。香港餐飲業如何在「山重水複疑無路」蛻變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關鍵就在於政府的行動。
陳茂波:數字資產市場蓬勃發展 將發表第二份政策宣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16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自2022年年底發表首份有關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的政策宣言以來,相關市場在港發展明顯提速,並匯聚了不少相關企業到港落戶及擴展。
李兆波教授:投資美債為何不再穩陣? 哪些因素撐住美元霸權? 下半年投資建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4
美國失去最高信貸評級,投資美債已不再穩陣?究竟哪些因素撐住美元霸權?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高級講師李兆波的分析。
梁劍平教授:特朗普要令美國再次偉大為何弄巧反拙?美元何以走弱? 中國反制美關稅有哪些板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1
特朗普揚言要令美國再次偉大,但美元為何弱不禁風?中國反制美國的關稅新政,有哪些板斧?一起聽聽學者股神、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梁劍平教授的分析。
譚新強:投資者厭惡美元霸權 香港成全球集資最大贏家? 羅奇為何轉軚收回香港玩完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11
羅奇(Stephen Roach)對香港前景有所改觀,投資專家譚新強認為,贊成香港仍具超級集資能力。但又表示,羅奇並非全面看好,除了中美鬥爭,還因為中國經濟繼續放緩。聽聽譚新強怎分析。
中港股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胡孟青2025-06-11
資金正試圖突破框框,炒作行情亦已開始偏離基本面,但究竟什麼水平才是基本面?現實中股票的價格又幾時才會剛剛好站在基本面水平?
羅奇轉軚 只因我送他
作者:譚新強2025-06-09
我並不完全同意羅奇的擔憂。他指證數名外籍法官辭職。資深大律師清洪正確地指出現今世界只有數個小島國才保留此習俗,香港已是一個完全成熟社會,當然毋須繼續用外籍法官。
誰吃了創投的奶酪:私募債權投資
作者:艾雲豪2025-06-05
傳統的銀行貸款已經退出了風險較高的市場,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資金缺口。靈活的私募債管理者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白,為那些未受到傳統銀行充分服務的企業提供量身訂製的融資解決方案。
綠色經濟  永續創新──灼見名家x香港恒生大學ESG大獎202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灼見名家傳媒與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ESG獎項的頒發,經過嚴格科學評估,以表彰對ESG作出認真承諾、聲譽卓著的公司或機構。此ESG 獎項為香港認可程度最高的獎項之一。
中國崛起的第二次黃金機會
作者:張宗永2025-06-04
中國能否好好把握這第二次崛起的機會,最終還是要看自身的經濟底子,國內經濟能否承受出口(至少短期)萎縮的惡果。
百分百道德危機
作者:胡孟青2025-06-04
個多月前有報道指中小企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壞帳率升至14%,涉及貸款規模達201億港元。案件調查進展如何?機制是否有漏洞而令人有機可乘?
葉秀亮教授:我不是末日博士 數據分析為何樓市仍會下跌? 我更擔心銀行會出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3
為何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葉秀亮教授不甘被封「末日博士」?他曾經入市低撈星洲樓?為何港樓租金尚未能夠撐樓市?一起聽聽他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