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關稅戰爭如果是一場貿易衝突,它也是一場文明的較量,是開放與封閉之爭。

現在很多公眾討論的相反,中美這兩個大國面臨的不是「誰打敗誰」的問題。從歷史上看,從來沒有一個大國打敗另一個大國的案例,大國的失敗,大部分都是自己打敗自己。

就如美國的發展得益於歐洲,我們今天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他人與他國的成功基礎之上,開放才能促進互動和交流。

對於除全球超級大國(如英國或法國)之外的國家來說,主權已不復存在;一種新的帝國形式正在流行,它透過政治控制而不是直接獲取所有權或軍事入侵,經濟開發領土。

打貿易戰中國還有牌在手,但在金融體系內,美元霸權和美債主導的現實,令中國幾乎無法還擊!去美元化、解決貨幣儲備問題,將是貿易戰以外另一個中國急須解決的大難題。

全球將現權力再平衡,美國退出全球化領導角色,中國憑供應鏈韌性與規模加速與歐亞非經濟整合,被孤立的更大可能是美國。

過去的全球化的確不盡完美,而且這種由大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出現不少問題,在這個制度下,國際貿易也不見得自由和公平。發展中國家的公民社會早喊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另類全球化,但從沒有否定全球化。

特朗普的瘋狂關稅,最終只會加速全球經濟格局去美國化。

相信接下來,貿易夥伴們的一系列報復行動將接踵而至。當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民怨沸騰,股市下跌、市場震盪、經濟衰退,美國又能承受多久及多大壓力?特朗普此舉毋疑如飲鴆止渴。

香港政府在輸入人才時,請先弄清楚想吸引技術人員還是創意企業家,不要盲目信奉100強大學畢業生就是好。吸引具高承受風險能力的移民,可能是推動創新企業的鑰匙。

確保中國開放承諾,深化自由貿易協定,推進包容性多邊主義,延續「走出去」政策,並擴大單邊開放,提升中國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尤其針對發展中國家,助力其現代化並促進全球生產要素流動。

今天,各種因素影響着全球化,包括大國間的地緣政治較量、區域衝突、關稅主義和貿易戰爭等。全球營商環境日益惡化,可持續發展成為關鍵問題,這使得愈來愈多的人對前途感到異常的悲觀。然而,在現有的全球化遇到困難與挑戰的時候,也有很多積極的因素在出現。

歐亞集團預測2025年最大風險為大國領導力缺失,國際秩序崩壞。特朗普回歸恐加劇此趨勢,其「美國優先」將更極端,或引發更多衝突,世界更趨叢林法則。多極化世界雖更公平,但也更無序,全球化和核秩序恐受衝擊。

當務之急是信心的恢復,至關重要的是方向和思路:我們跟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向前後哪一個30年靠近?自主研發內循環和對外開放全球化之間是什麼關係?

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中國需要以大格局的戰略思維,把已有開放政策系統化,以重塑一個包容性的國際貿易體系,進而真正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白茜芙表示,美中關係緊張,雙方都視對方為問題的始作俑者,造成非常消極的互動。美中必須承認對方的永久存在,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實際上,過去數十年中國之所以發展那麼快,和單邊開放政策分不開。這種發展模式和之前的英國和美國的發展經驗有趨同的一面。這些國家都是根據自身需要實行單邊開放政策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特朗普的建議只是一廂情願,加關稅有利於政府增加稅收,實則最終還是由美國消費者自己承擔,等同政府間接地向消費者普遍性地徵收消費稅,效果是劫貧濟富,劫人民濟政府。

call機殺人最後的說法是:所謂的匈牙利公司其實是以色列特務很早就設立的空殼(皮包)公司,情報界術語叫做front,是專門用來騙對手上當的。

在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加速、資訊爆炸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局在2024年推出新一份《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有什麼相近的地方?

中國要解決的,是如何在全球化3.0中建立一個新國內與國際體制,防止互卡脖子,重建互信。這是世紀級的挑戰。

儘管萬斯帶有一些經濟民粹主義色彩,但在每天受到嚴格監管措施威脅下的矽谷新派的眼中,卻顯得愈來愈具吸引力。

出現於主流媒體的那個美國,是運籌帷幄的全球中心,大都會的生活,然而,之外的世界,許多人的真實生活是一連串的失業、轉業與再就業,以及不動產淪為移動式房屋的心酸血淚。

在像中國這樣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國家進行轉型管理,同時在迅速變化的全球環境中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使中國的改革開放轉型具有獨特性,是名副其實的「史無前例」。

今年11月美國大選,不管特朗普能否參選,「中國產能過剩論」、「中國威脅論」都會是這次選舉的最重要議題。中美關係不會轉好,只會更差。香港同樣處於風眼,也難求安靜。

在10種思維範式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展示更深層次的思考,還能將這些思考策略應用到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學習中,有助師生營造一個更具思考力的學習環境。

美墨邊境隔離牆上述的路線分歧,在美國大選年的背景下進一步被突顯,最終暴露在世人面前,雙方的博弈會繼續,目的是動員各自的基本盤,拉高選情,但是事情還不至於失控。

為了全世界的和平發展,政治的多極化和安全的多極化很重要。美國極度害怕多極世界,並力爭維持一個已經不復存在的單極秩序,但多極世界比任何其他秩序都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和其主導的西方經濟體,素來以強制別國開放以掠奪資源。但隨着中俄等非西方國家崛起,這種做法無法持續下去。

世界多極化的特徵是除了美國,尚有幾個大國正在冒起,它們未必跟美國對立,但也不一定事事跟隨美國,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法國,它們都屬於區域大國,有自己的主張,對國際秩序也有自己一套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