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黃霑、倪匡、蔡瀾合稱「香港四大才子」,觀其名,思其人,各具風格,都是文化藝圈喻亮,象徵着香江一個時代的風尚。

暑假將至,家長須留意子女暑假閒散的壞處。家長應在這悠長的假期做足功夫,令自己的子女可以享受一個美好假期的同時,又不會養成不良的壞習慣。

縱觀四則見聞,便可說明一些業界中的實際教學情況。因此有人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

AI來臨就似新一波的教學變革,必須關注教師專業才能的應用和主動積極性,避免單向一刀切式強制實施;同時政策落實時應更多考量教育公平和基層學生的困難。

當香港仍在爭論AI會否取代教師,香港仔的天主教小學用三部曲實踐給出答案:科技不會取代教育者,但善用科技的教師必將重塑教育。

永不放棄,其真諦其實在於一種長遠的、流動的堅持,一種不固守成規的智慧。

我們要培養的不是文字技工,而是能用語言銘刻生命體驗的思想者。當AI能輕鬆生產辭藻華麗的文本,教師更該守護那些笨拙卻真實的表達。

生命及價值教育在特殊學校不是奢談,透過生活化的體驗、多感官的學習,以及教職員的悉心陪伴和鼓勵,就能把生命教育和價值觀融滲在每個細節中。

有說甲午戰敗與抗戰慘勝,皆因發生在不利我國的時間點。要是我們處在歷史上最有利的時空,人若犯我,仍要步步退讓,非但寒了老百姓的熱忱,民族復興也無從談起。

這座城市正邁向全球人才樞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如何將人才浪潮轉化為創新動能,憑專業、包容與創新,在AI時代綻放香港價值的璀璨光芒。

粵港幼稚園深度交流的實務方案,需要立足於政策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合作三大層面,透過具體行動促進兩地教育素質的共進。

工資微薄和工時長,是很多專業人士的必經階段,例如想成為廚師,就要你磨練技能、累積經驗,只要經過這個階段,就能獲得豐碩成果。

現在有些年輕老師非常關心學生,除了課堂指導,還會在課餘時間或重要時刻透過社交媒體與學生聯絡、關心近況。不過,這也帶來了潛在的危機。

在AI時代,教師的角色已轉變為培養學生提問、驗證與創新的能力。通過重塑教學模式,普通課堂正進化為培養AI素養的實驗場,説明學生在數位時代掌握學習能力。

香港是在19世紀後半期成為暴發的土豪,並要待1930年代才算邁步踏入西方式現代文明社會的門階。回顧往昔,香港要擺脫舊社會的陋習及上層固有利益,並不容易。

人們希望從政者廉潔清正,有蓮的品格,這品格要求,今古相同。今時今日,人們視凡以公帑支薪的人,都屬從政者,都應有一品清廉的風骨,教師也包括在內。

思維訓練法──數學建模,將數學從一門枯燥、抽象的學科,轉化為孩子們探索世界、理解世界、甚至改善世界的生動工具,更有助學生鑄造應對未來的五項核心能力。

有些人天生較為幽默,但更多的都是後天經過仔細的策略性培訓而修成幽默。以下四個小方法:從不協調的角度思考、玩弄概念、把握時機的幽默、幽默需要能稍放下面子,望助同工們找到自己釋放幽默的方法。

我每年繳稅近兩個月工資,每月的保險花費約一成薪金,社會卻為我提供這種素質的公私營醫療服務,是我個人倒霉,還是社會問題,看倌自有公論。

水,為大地帶來生命,為香港帶來繁榮,為長征帶來開始,也提醒同學何謂「飲水思源」。

國家恢復香港主權接近30年,這一場由大埔、粉嶺和元朗鄉民群起抗爭的激烈戰事──六日戰爭,值得再提起以及重新研究。

香港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培育具備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感及國際視野的人才,是教育界的重要使命。

那一把丟失的刀,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還可能在我們家中,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吧了!作為家長、從事青少年教育服務的同寅,在當今世代,如何為混沌少年,指出向上一路呢?

「獅子山精神」是香港奮鬥精神的象徵。它的概念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動力泉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香港人每每提起,總會為此感到驕傲。

教師絕不應抽離於時空,只着眼於歷史上的一點,或只向學生闡述自己篩選過的資訊;歷史長河總是往前流,在適當的時空跨度後會有更清晰明亮的觀點去解讀歷史往事。

此次比賽不僅是一場技藝競逐,更是一堂生動的國民教育課。學生在方寸積木間,重現了中華建築的千年智慧,也為香港的文化土壤播下新的種子。

學校的愛與支持是營造溫暖校園文化的基石,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即使老師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愛,他們仍能透過行動去展現愛。

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對一般人來說似天外飛仙,能令某些人的工作或學習威力超越常人。但我們能否妥善駕馭這種神奇的力量而又不自傷?

單向、從上而下的知識灌輸無法有效建立學生的道德判斷與價值體系。為了讓學生真正活出正確價值,學校需要進行整體規劃,創設能培育情意的環境,使學生內化成個人信念與價值觀。

中國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數十年來穩紮穩打的結果。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專注於經濟建設與技術進步,迅速從農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一過程中,中國以低調務實的方式積累了實力,為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