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統計處的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香港的「地積比」一直在下跌,這可能意味着發展商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所能建設的樓面面積減少了。這一指標反映了政府對土地使用的管制愈發嚴格,從而可能導致新樓盤供應減少。
嵌入式的融合,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珠三角城市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都有好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保持「雙向雙城門戶」,完成國家需要、但通過內地城市直接與外部交往的通道不可能完成的事項。
香港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成就, 其實並非很突出,很多方面仍然落後倫敦和紐約,但香港發展尚算「年青」,仍未岀現太多利益集團盤據經濟環節,以及有着很多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
雖然數十年來颱風24小時位置預測的誤差逐步下降,但是至今仍然動輒超過50公里,因此在颱風差不多直指香港時,希望在24小時前斷定中心在香港以南或以北掠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艱難任務。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術數名家文相濡以九星卦象看2023下半年世局,認為美國將步入衰退,中國前景則歌舞昇平,香港要依靠國家才大有可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房地產行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成。儘管中央對內房對產業釋出政策善意,包括不提「房住不炒」等字眼,以及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內營房企,但仍未能掃除陰霾。
李家超也在社交網站帖文表示,新加坡一直是香港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4815億港元,即使受到疫情影響,2018年以來年均增長率達5.9%。
十九世紀的香港,誘拐婦孺、迫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時有發生;另方面是很多棄嬰為私生,母親或為娼婦,或因貧窮無力照顧,被迫遺棄嬰兒。香港的天主教會收養很多棄嬰,後來棄嬰院變成了學校。
林毅夫相信,通過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的比較優勢,形成競爭優勢,提高區域生產及收入水平,在國內國際市場成為新的增長動力源,香港也望重新超越新加坡,在國家民族復興及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起到引領作用。
隨着2023年兔年的到來,大中華四地的經濟、人文交流、對外貿易和產業回暖有望快速復甦。如果是這樣,2023年將在社會上更加令人興奮,經濟上更加活躍,國際互動更加活躍。
術數名家文相濡為讀者剖析2023年世界各地運程,他表示歐洲通脹加劇導致中基層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未來一年或會面臨反政府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第32屆香港書展將在7月20日至26日舉行,三聯書店以「憶·記香港」作主題參展,展出70多種新書,並將會舉辦12場書展講座和快閃簽名活動。
本地因緣際會,獲得矚目的經濟成就,但在文化上長期漠視,令我們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大代價。目前局勢大定,方向清晰,如何籌劃具有前瞻性和專業性的文化政策,亡羊補牢,邁步向前,應是新政府的的重要挑戰。
香港政治第一類參與者是香港的反對派;第二類參與者是中國官方;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是香港政治的第三種玩家;而不支持反對派發動的政治鬥爭的大量香港群眾,則可視為香港政治的第四種參與者。
要尋找一位合適人選,能熟悉3大範疇的專業知識,明白各大範疇的運作與推廣訣竅,已經近乎是「不可能任務」,更遑論統領者能服眾,受各範疇的持份者一致擁戴,相信是一大挑戰。
通識科以往爭議最大的就是考問內容,是否有同時和均衡地考問六大單元內容,或過分偏重有關香港社會的議題。今年的試卷能顧及香港、中國、全球的不同背景,算是合情合理。
承接上一期「廣納百川」展覽,這一次的展品,主要來自清末至民國時的一眾廣東精英,從他們的收藏、書法及繪畫中,讓觀眾了解他們在廣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相關活動與貢獻。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香港目前文化產業的褪色,見者心碎,戰後,從內地來的文化商人,很多已離世,企業也結束;故此,希望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更多的本地商界能夠認真地創立「文化企業」。
特首林鄭月娥連續兩屆於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上有名,是歷任特首之冠,反映香港2021年局勢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情況和疫情防治,中美元首則備受兩岸三地關注。
香港處於八運風水時,社會局勢惡化。術數名家蔣匡文為我們分析,當中南海處於九運風水,又對香港有什麼影響。另外,北部都會區如何避免過去規劃的錯誤?
過去是中央政府不夠強勢,以致政令不出中南海,這當然不好。現在中央政府太強勢,大家有不同意見都不敢提出來。結果是明知前面有個坑,都沒有人願意提醒一下中央,寧願大家一起跌入坑裏。
由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大學共同創立的「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周四(12月16日)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對於能夠參與創立聯盟感到十分榮幸,他希望三地院校今後多作交流,攜手推動科研發展。
「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三位攝影師橫跨了30年歷史時空的80多幅攝影作品。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