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國教育中,建立學生的文化自信乃重要一環。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家國為念,教育專業發展為本務,建構民胞物與的新世界觀」這四大守則,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聯邦法官雖暫緩哈佛禁令,但恐慌早已蔓延至所有學生與家長群體。香港應把握此契機招攬人才,以頂尖師資、豐沛資源及有利研究環境,吸引這些學術菁英。

政府增加煙稅,又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另類吸煙產品的進口轉口,帶來數千萬至數億港元的收入損失。無奈再無奈,香港每年還有幾多個十億去蝕?

對香港而言,監察民主制度是破解管治困境的現實和現代性選擇。它既繼承「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傳統與廉政優勢,又通過民主化監察與科技賦能,構建更高效、透明、負責的管治體系。

雖然澳門和香港已設立了一批政治任命的高級官員,但兩地都強調良政善治的重要性,這要求相應加強高級公務員的內部和外部問責制。換言之,澳門和香港都巧合地見證了加強高級公務員內部和外部問責制的趨勢。

優步在香港合法化仍有困難,港府推優質的士卻未達標,原定3500輛,最終僅1000輛加入,主因司機招聘困難,而非發牌門檻。運輸署強調服務質素等要求並未放寬,但實際營運情況與預期有落差。

半個世紀過後,香港再培養不出新四大才子,可以怪誰?從市場角度看,我們要問這是供應、還是需求問題?

以伊衝突暫告一段落,時事評論員何志平在灼見名家撰文剖析美國、以色列、伊朗的影響,以及對香港的啟示。

蔡瀾前輩的離世,代表「四大才子」的終結。他走後,會在某個空間重遇天地圖書的好友老闆陳松齡。

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現今,在世界地緣政治波譎雲詭的局勢下,國際人才無所適從,香港應該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力發展國際教育樞紐。

當下香港處於求穩和求變心切的社會心理狀態,香港需走出患得患失氛圍,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把握機遇,發展經濟,提升軟實力,以配合國家發展大方向。

體現中西文化交融的古魏博物館,由意大利收藏家古楚璧與妻子魏昭鳳在香港創立。館藏逾千件中國文物,涵蓋新石器時代至晚清。博物館致力推動文化傳承及青少年文化教育,定期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

香港人對長衫的鍾愛,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血脈基因與文化傳統,維繫着中華民族的根,寄託着中華兒女的鄉愁。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上半年4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逾千億元,已有12家中概股選擇在港第二上市,改革從來不易,更不能單向,馬來西亞和香港均擁有新加坡欠缺的優勢,就是龐大而且活躍的零售散戶投資者基礎。

零售業須加強合作與團結,集中力量推動行業發展,共同應對商業困境。企業希望政府能與商家合作,一起協力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本地消費刺激計劃,推動本港消費的內循環。

這座城市正邁向全球人才樞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如何將人才浪潮轉化為創新動能,憑專業、包容與創新,在AI時代綻放香港價值的璀璨光芒。

東西南北,不妨在今天,赴一場清歡,人人來一碗夏至麵,降火開胃,任愜意在舌尖散開,得福閒靜,忘憂於心!

大師再現!鋼琴家、指揮、作曲家柏尼夫十年後再度來港,於音樂盛會鋼琴獨奏會上,演繹舒伯特、巴赫及史克里亞賓等作品。樂迷擠滿香港文化中心,欣賞大師風采。

我畢竟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本行就是編輯與寫作。不過一路走來,都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今天,看到自己的書入圍,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得獎似的,開心不已!

回想當年屈臣道只是一條貨倉街,因地點靠近海邊,水陸兩路上落貨都方便。今為大家分享鹹檸檬陳皮蒸白鱔片,以回味從前。

教育評議會以「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願景,用「研究、評議、實踐」的三結合,走專業發展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永續追尋的是,能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教育做些什麼?

香港的多元文化背景孕育多樣性的非遺項目,包羅萬有,用俯拾皆是來形容絕不為過。保護和傳承這些非遺,不僅是對文化根基的珍視,也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也是香港市民的共同義務。各行各業必須嚴查漏洞,慎防任何反中亂港言行死灰復燃。

在當今世界日益面臨勞動力自動化、公共衛生危機、糧食與能源短缺等挑戰的時代,香港亟需成為全球治理重要議題的論辯堡壘。這一提議的妙處在於它能充分發揮香港的優勢。

美中貿易戰,特朗普一直向外界吹捧自己,動機為何?香港角色微妙?程介南訪談黃錦輝教授,深入剖析關稅戰背後圖謀,探討香港在中美角力間的獨特定位。

假期外遊已成為當代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環,並且深入人心,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各有其旅遊休閒策略,所謂遠有遠玩,近有近玩,總之無論返鄉下去日本,還是北上消費,自有一套玩法。

《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的簽署儀式今早於香港舉行,在聯合國及各國嘉賓見証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其他32個簽署國代表逐一上台簽署,象徵香港正式成為國際調解院總部選址。

從賽場到世界,改變的是視角:當我們學會用全球視野思考「與我何干」,便已在心中搭建起通往更廣闊天地的「絲路」。本文為得奬者劉采穎同學撰寫。

香港要找尋新出路是社會共識,相比起其他領域,像高新科技,教育更具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優勢。

曼聯時隔12年將於本月底5月30日再度訪港,在香港大球場與港足進行表演賽,5月的足球狂熱預計在香港會繼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