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Jul 07 2025 23:03:1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大有作為

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現今,在世界地緣政治波譎雲詭的局勢下,國際人才無所適從,香港應該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力發展國際教育樞紐。

本文執筆之時,剛好有三個英美的評級機構發表性質不同的世界大學評比,香港多間大學的成績都有進步,可喜可賀,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條件愈見成熟。

香港發展教育樞紐已歷20年

回顧香港要發展教育樞紐,是近20年的事,首任特首董建華在2004年《施政報告》提出把教育與醫療保健發展為產業,滿足港人需求的同時,服務內地和亞洲居民。第二任特首曾蔭權2006年委任政務司司長領導跨局督導委員會,研究推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策略。

2007年4月《信報月刊》慶祝創辦30周年,我與同事廖美香舉辦香港八大校長論壇,主題是「香港如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可謂開風氣之先,邀請當時的八大高校校長擔任講者,分別是:香港大學徐立之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劉遵義校長、香港科技大學錢大康署理校長、香港理工大學潘宗光校長、香港城市大學張信剛校長、香港浸會大學吳清輝校長、嶺南大學陳坤耀校長及香港公開大學梁智仁校長,對香港的大學發展方向有深度對話,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曾蔭權在200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強化香港的地區教育樞紐地位,但沒有提出具體措施。當年各大學都很努力發展科研,國際排名節節上升,但仍未敢奢談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曾蔭權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六大產業,教育是其中一項,務求令香港教育更國際化,鞏固作為區域教育樞紐地位。

2014年我創辦灼見名家傳媒,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10月22日的創社開幕活動是舉辦香港十大校長論壇,主題是「香港高等教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10位校長在佔中高峰期間冒着風險到中環出席論壇,分享了很多真知灼見。過去近20年,香港的多間公營及私立大學一直發展得很好,但要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仍欠缺條件,宿位不足無法容納更多的國際學生,不少院校可供發展的土地已經飽和,難有突破。

特首李家超在2023及2024年度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皆提及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香港政府新聞網)
 

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首次提出要「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讓香港學生更獲益,更有國際視野,專上教育有更專業和優秀的擴展空間和生命力,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城市地位,把香港專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階」。由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另外擴大獎學金計劃吸引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也增加資助大學的宿位。

2024年我們慶祝灼見名家創辦10周年,10月9日再次舉辦十大校長論壇,主題是「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回應特首的施政措施。論壇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主禮,十位本地及大灣區大學校長共同探討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並提出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優勢與不足。不久後特首發表2024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全力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包括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爭取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及展覽,推動本港專上院校提升與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透過獎學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及完善宿舍配套,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舍供應。

香港各大高校力爭世界大學排名

去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的多事之秋,負面新聞不絕,港大、中大的主席與校長出現矛盾,無法合作,最後的戲劇性發展是特首換走港大校委會主席,張翔校長重組管治班子;中大段崇智校長則自行請辭,由盧煜明教授接班,兩間龍頭大學的人事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今年各大高校都蓄勢待發,全力拼成績,好消息接二連三。英美三大高等教育評級機構可謂壟斷了大學評比的話語權,每逢有最新評級消息公布,香港各大學都會嚴陣以待。

嶺南大學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中,於「優質教育」的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一,是首次有香港的大學獲此排名。香港科技大學在同一個排名以研究、管理、教育及外展四方面評估大學在實現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成果,排名全球第19位,蟬聯香港及中國第一。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隨即公布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升至歷史性新高第11位,亞洲第二,中國及香港第一,張翔校長在任內雖然經歷過不少風波,但港大排名仍能持續攀升,他表示這項歷史性的成就印證了港大正在成為全球卓越學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全球人才留學、創新及研究的首選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排名第32位,比去年躍升4位,盧煜明校長表示將繼續在學術和跨學科研究上精益求精,積極加強與內地及全球院校的科研合作。香港科技大學上升3位至全球第44位。

香港理工大學也上升3位至54位,滕錦光校長表示理大矢志成為一所創新型世界級大學,在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追求卓越。香港城市大學排63位,連續兩年榮膺全球最國際化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由252位上升至244位,嶺南大學排名在701至710位。此外,香港教育大學與香港都會大學首次參與排名,教大位列第530位,都大第781至790位,是本港首間上榜的自資大學及應用科學大學。

在世界地緣政治波譎雲詭的局勢下,連美國一流大學都自身難保,國際人才無所適從,香港應該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力發展國際教育樞紐,加強國際化。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香港:走向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大學校長訪談錄》
編著:灼見名家傳媒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新書發布會詳情:

日期: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至4時45分
地點: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 S222-223
講者:文灼非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李子建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何順文教授(香港恒生大學校長)
登記:歡迎公眾現場參與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