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生成式AI中學各科教學微視頻大賽,主題是「生成式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旨在鼓勵中學教師與學生組成團隊,利用生成式AI工具,製作與學科相關的教學微視頻。
當我們展望未來的教室,可能會發現它並不會看起來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一切的變化將是潛移默化的。AI並不是教育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在複雜地緣政治因素之下,筆者認為2025年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更加殷切。同時,人工智能耗電量高不容忽視,瑞銀報告因此亦提出去碳化的重要性。
香港與阿根廷同樣受着財赤的困擾,但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經濟所面對的困難不似阿根廷般嚴重,但卻不能讓財赤進一步惡化,以免出現結構性財赤,繼而要借貸渡日,長遠既影響信貸評級,嚴重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在AI時代,創新更需要與時俱進,在保持人文關懷的同時,善用科技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通過RCTI模型的實踐,我們能更系統地培養創新能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開創新局。
為何香港教育制度難培訓研發人才?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還適用於現今香港科創發展嗎?聽聽中原家族辦公室顧問何國良的分析。
現在是學術界和工業界聯合起來,匯集各自獨特優勢,開創數學研究新黃金時代的時候了!
什麼是數字教育,當中有哪三大關鍵字?怎樣將AI元素加入教學,推動AI教育?一起聽聽教育評議會主席蔡世鴻校長與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馮穎匡博士對談。
微軟、谷歌、Meta這些科技龍頭企業花巨資訓練出來的「孩子」將來到底有多厲害呢?從2022月11月到現在,生成式模型展現了在多個領域巨大的潛力。怎麼看明年AI股?一起聽聽中原家族辦公室顧問何國良分析。
先進的科技,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出現了學生學習形態改變的可能性。科技對教育的作用,就是把學生從嚴密的規格中釋放出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無論是創科行業的前沿創新,又或是研發成果的落地應用,從創業者到研究人員,往往都需要與不同持分者有更多的交流對話。這有助啟發多角度去思考發展過程中的潛在挑戰與機遇,以及推動更多跨界別、跨行業的協作機會。
透過融合AI和教育專業的優勢,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技能,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軟實力,為他們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做好準備。
事實上,不用成為數學專家,你只需要用人類的判斷、經驗和直覺來權衡數據,這些要素才是定量直覺的核心。
美國在大國競爭中握有強有力的籌碼,但如果我們因中國崛起而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或對其「巔峰」感到自滿,我們可能會打出一手爛牌。丟棄高價值的籌碼。
可能你也猜不到,過了幾千年,這些皇帝的新衣,法老的夢想,將會變成現實時,其實驚嚇多過開心!人生係一場馬拉松,我原本諗住跑半馬,結果而家你同我講要跑全馬,真的嚇死寶寶了!
香港特首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強調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計劃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並更新初中科學課程以融入人工智能(AI)教學。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日活動科技論壇,10月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以「趨勢見未來──AI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說:「AI將會是科大未來布局,融合到所有學科。」
在美國一名14歲男孩迷上電視劇《權力的遊戲》角色龍母,在去年經聊天程式創造出一名虛擬女性,之後產生深厚感情,不再接觸現實世界的同學朋友,還因與「她」談到孤獨的情況,被「朋友」引導男孩走向自殺之路。
ChatGPT和其他的對話式AI聊天機器人都有免責聲明,警告用戶注意幻覺問題,強調大型語言模型有時候會捏造事實。例如ChatGPT在網頁上就有警語:「ChatGPT可能會產生不準確資訊。」
AI的運用,在乎目的。第一層,也是最簡單的目的,也許就是上述的減輕工作量,一切的教學運作,毋須改變。
通過AI批改方法,我們可以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創造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寫作學習生態系統。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也為未來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
Canvas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新,它重新定義了人們與AI的互動方式,把AI的角色從工具轉變為合作夥伴。但有很多人提出疑問,這類科技會否帶來副作用?人類的決策自主權是否會被削弱?
化學獎頒給不做實驗甚至可能不懂傳統化學的研究者,我的同行如何是好?
隨着AI技術進步,我相信AI將在媒體和資訊傳遞領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NotebookLM只是開始,更多的AI工具正在改變新聞報道、學術研究以及娛樂節目的製作方式。
瑞典皇家科學院近日公布202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得主。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不約而同地頒發給了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者。一齊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當教育中的工業生產味道逐漸褪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逐漸加強,學生的表現就會愈來愈趨多元化而且不可測。教師的作用就不再是按標準作評判。
在人與機器的競爭。人應該去做那些機器做不來、或「還」做不好的事。也就是說,人,應該更像「人」,而不是更像「工」。
科大積極爭取設立醫學院,不僅是為了培養更多醫生來滿足社會老年化的需求,而且是希望將先進科技成果與臨床醫學研究相結合,尋求醫療技術手段和醫藥產品療效的雙重突破,以達至提升療效、簡化療法、降低醫療成本。
AI幻覺是AI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但隨着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歷史上的幾次大流行瘟疫和生物恐怖襲擊事件,如西班牙大流感、黑死病及911後的炭疽孢子郵件事件,這些都說明了生物攻擊的災難性威脅,也提醒我們在AI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防範生物攻擊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