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中國經濟

內地CPI 按年升0.2%  PPI跌2.3% 陳鳳翔:可調低利率促經濟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按月比較,內地CPI上月持平,去年11月則跌0.6%。食品價格按年由升1%轉為跌0.5%,非食品價格由持平轉為升0.2%,消費品價格下跌0.2%,服務價格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0.4%,較去年11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專訪雷賢達:內地救市方法對症下藥  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8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向房市股市注入「活水」,希望以財富效應提振居民的消費信心,是對症下藥,但最終需要經濟回復正軌。
盛世與亂世
作者:陳文鴻2025-01-06
美中對抗加劇,全球經濟下行,烏克蘭及中東戰火延燒,國際局勢動盪。中國雖勵精圖治,然內外挑戰重重,盛世恐受衝擊。此際更需審慎應對,方能化解危機。
衣食住行樂的劇變──上海22年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5-01-06
上海22年變遷:奢侈品牌雲集,電商興盛。餐飲經歷繁榮到理性回歸。房價飆升後回落,政府出手救市。交通便捷,電動車普及。醫療完善,養老服務周到。居民生活更便利,但消費趨於理性。
許楨教授:1月賣盤令將至 TikTok在美能否逃過一劫? 白宮打壓抖音 旨在削弱中國金融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3
1月賣盤令將至 TikTok在美能否逃過一劫? 白宮打壓抖音 旨在削弱中國金融實力?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譚新強:2025年十大預測 特朗普2.0和馬斯克聯手將有什麼驚天舉措? 俄烏戰爭為何難以短期內結束? 美股將創歷史新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3
2024年十大值得關注事項:川普回歸影響、馬斯克崛起、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中國經濟、香港政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美股泡沫、AI 發展。諸多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並存。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   新年茶話提澳門回歸25周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31
習近平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
2025年十大預測
作者:譚新強2024-12-30
新一年十大值得關注的事件涵蓋美國新管治班底、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香港和內地發展;更提出建議,包括港府政制彎道超車,內地定下中央負債率和個人消費率提升至同樣50% GDP的雙目標。
李成:面對西方「四化」 中國有能力反其道而行之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29
從全球的角度而言,中國還有望在世界經濟復甦和中產共享增長中,起到引領作用。
許楨教授:為何中國宏觀政策調控經濟未能奏效? 令經濟止跌回穩有何解困良方? 明年GDP增長預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為何中國宏觀政策調控經濟未能奏效? 令經濟止跌回穩有何解困良方?明年中國GDP增長預測有多少?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中央大水漫灌刺激經濟 能否抗衡特朗普加徵關稅? 李家超、陳國基赴京述職 香港在中美貨幣戰發揮什麼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7
中央明年大水漫灌刺激經濟,能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特首司長齊赴京述職,香港在中美貨幣戰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美國官員為何昧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歷史? 芯片限制無法拖慢中國經濟? 未來45年兩國關係何去何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6
2025年1月,美國新一屆總統即將上任,特朗普開啟2.0關稅戰、中美走上經濟脫鉤的說法備受矚目。關於脫鉤,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認為,中美科技脫鈎將持續約5年後逆轉。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中國應定下雙目標 負債率消費佔GDP皆50%
作者:譚新強2024-12-16
中國已佔全球製造業產能之33%,工業亦佔整體就業的30%,相信已接近見頂。隨着機器人發展,工廠員工將減少。中國需要的是發展消費和服務業、出口軟件、金融服務,以至文化藝術,終極出口貨更應該是人民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 李稻葵指當務之急為刺激消費 穩定樓市股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3
李稻葵表示,近期政治局會議已明確表示當務之急是促進國內消費,更具體地說,就是要穩定樓市股市,為了達致以上目標,中央會採取非常規的宏觀經濟政策手段。
從經濟問題看中國現代化道路
作者:袁彌昌2024-12-11
一旦市場秩序被替代或破壞,不但經濟狀况無法改善,而且高度集權的政經體系的自身秩序,將會進一步啟動中國歷史上的制度慣性,並與之合流。
貿易戰升級 倒逼中國轉換增長模式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1
中國需要進一步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出口切換到國內消費。中國有足夠政策工具來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提振信心和扭轉市場預期需要振聾發聵的非常政策之舉,穩定了樓市和股市,就可以釋放強大的居民購買力。
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總結2024工作成果,並研判2025年經濟發展形勢。這個會議向來被視為最高級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這兩天的民間討論,11日將會有具體報告。
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周召開為明年經濟把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6
中美貿易戰升溫,市傳內地下周三的中央經濟會議最受關注的是中國會宣布哪些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計劃,緩解美國關稅壓力。香港中文大學莊太量教授預計明年中國GDP目標維持最低為4.5%至5%。
應對貿易戰升級之策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05
中國需要進一步將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出口切換到國內消費。中國有足夠政策工具來提高經濟增長速度,提振信心和扭轉市場預期需要振聾發聵的非常政策之舉,穩定了樓市和股市,就可以釋放強大的居民購買力。
意料之外的驚喜──上海22年所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4-12-05
到2024年,已有153個國家地區簽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聯合國有193個國家會員,即包括80%國家了,不參加的當然是美日陣營,但世界已是「全球南方」的世界。
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會讓中國改革因禍得福
作者:劉寧榮2024-12-04
即將登場的特朗普2.0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於中美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的擔憂。事實上,在中國努力應對經濟下滑之際,他的政策可能會成為中國亟需的改革的催化劑。
我們對人性應有的認知
作者:何濼生2024-12-03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都借助市場和全球化,唯改革過程中也嘗了不少苦頭,不時有「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感嘆。這問題的來源,其實正是對人性的不了解。
堅強領導和國家團結乃中國制勝之道
作者:劉兆佳2024-12-02
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是本世紀的重要議題,影響深遠。隨着中國崛起,這種動員能力和組織優勢或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的團結和強大組織能力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劉遵義發表新著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背後是奇蹟還是泡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西方眼中的中國四不足和解決方法
作者:張建雄2024-11-21
10兆元出台,是先解決地方債,有助於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地方可將有限的財政資源騰挪用於經濟建設、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緩解化債帶來的收縮效應,立竿見影,但對提振內需可以加力的。
溫柔而堅定
作者:何國良2024-11-20
特朗普的施政強調美國優先。在這個大背景下,除了在美國國內動手之外,當然亦不會放過她的交易對手。不過,針對中國的提案都可能是為坐進談判桌上前,努力為己方籌集籌碼的舉措而已。
美國每任命多一反華官員 恒指就被動式多跌500點
作者:譚新強2024-11-18
中國應再次平衡經濟,執行需求側改革,鼓勵消費,再加速人民幣都出海,提升國家檔次和形象,到時人民幣才真的可以挑戰美元霸權。
余永定:何謂失衡?中國國際收支平衡問題有哪3階段?
按定義,經常專案順差國一定是資本輸出國。但中國的資本專案順差又似乎意味着中國是資本輸入國,而且我們經常為自己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引資國而感到自豪。這又作何解釋?
電能車也外包嗎?
作者:張宗永2024-11-13
特斯拉絕對搬走了傳統汽車公司的奶酪。像蘋果般,它的產品設計和推廣手法為公司締造了驚人的利潤。但在生產策略上,特斯拉卻採取和蘋果截然不同的方法。創辦人馬斯克堅持控制整個生產鏈,盡量減少外包。
特朗普2.0 中國如何爭取主動權
作者:譚新強2024-11-10
特朗普最厲害之處是故意扮神經,看似不按牌理出牌,影響到其他人決策變得猶疑,無形中被迫處於不利的被動位置。中國是一個超級強國,應採取主動,執行對自身最有利的政策為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