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黃金的蛻變 從首飾到投資產品──專訪新加坡貴金屬協會執行總裁鄭良豪

鄭良豪回憶道:「過去全球約七成黃金需求來自首飾,金價波動不大。但自2002年中國開放民間購金限制後,情勢有了很大的改變。」

黃金,自古以來象徵着祝福、財富與榮耀,在文化與情感層面佔據着無可動搖的地位。然而,隨着全球經濟環境劇變,它正悄然經歷一場角色轉變──從傳統飾品走向現代資產。

作為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前遠東區董事總經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顧問之一,鄭良豪見證了從金飾逐漸到資產的關鍵轉變。如今,他是新加坡貴金屬協會(Singapore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的執行總裁,將累積了40年行業經驗繼續發光發熱。(見下文「人物側寫」)

訪談伊始,鄭良豪遞一份資料給我看:「全球歷來開採出的黃金總量,加起來不過三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那麼大。」這數量令人驚訝,亦生動呈現黃金的稀有性。

鄭良豪指亞洲市場已佔全球黃金消費量的七成以上。(作者提供)
 

現代黃金交易市場僅54年歷史

「很多人以為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實不然。」他指出,雖然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黃金交易市場,始於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終止美元與黃金掛鈎,全球轉向浮動匯率制度。

「黃金不再是帝王貴族階層所尊享,而成為大部分人可自由交易的資產,至今不過54年。」相較於擁有230年歷史的現代股票市場,黃金市場仍屬年輕。

西金東移:中國力量的崛起

鄭回憶:「過去全球約七成黃金需求來自首飾,金價波動不大。但自2002年中國開放民間購金限制後,情勢有很大的改變。」

當時港商周大福、周生生、中國老品牌老鳳祥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期間商業銀行也推出實金投資產品,並在2008年起更讓他們參與上海期交所的黃金商品期貨交易,加速市場轉型。隨後印度及其他亞洲區市場的發展亦逐步加速,國際金價由2002年每盎司310美元穩步上升,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2010年平均金價為1226美元,短短八年內幾乎翻了四倍。這波升勢主要來自中國實體黃金的強勁需求,為國際金價提供支撐。」

中國更是在同年公布官方黃金儲備1054噸,確立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地位。時至今日,亞洲市場(包括中國、東盟、印度等)已佔全球黃金消費量的七成以上!

黃金角色的現代轉型

有很長一段時間,老百姓的購金熱潮以金飾為主,首選多為足金及千足金。近年古法硬足金和18K定價黃金首飾也相當流行。然而,中國黃金協會2025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卻看出趨勢的轉向。

鄭指出:「中國黃金首飾銷量同比下跌26.8%(134.5噸),相對地,金條、金幣等投資型產品則逆勢成長30%(138噸),創同期新高。」「這些數據明顯反映初消費者購金的投資意識愈來愈強。就算是購買首飾,他們的潛意識也已將之視為可穿戴的投資產品。」

中國黃金消費量(中國黃金協會2025年第一季資料)。(觀研天下圖片,作者提供)
 

央行頻頻增持黃金

這股轉變也反映在國家層級。「從2022年起,全球央行每年購金超過1000噸,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鄭指出,中國、印度、波蘭、新加坡等國的央行紛紛擴大黃金儲備。「像柬埔寨,其黃金儲備佔總儲備竟高達18.5%!」

「央行為何買金?因為黃金有其本質的價值,不掛鈎任何貨幣,也不受政治干擾。面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它是個人及主權國家最可靠的避險工具。」

鄭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央行重新評估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地位,「它會從傳統的低調角色,走向世界金融舞台的前端,最大化的發揮其金融屬性。」

央行增持黃金趨勢明顯。(作者提供)
 

金融科技助攻黃金投資

WGC最新資料也顯示機構資金正重新配置黃金資產。2025年第一季全球黃金ETF出現226.5噸的淨流入,結束去年同期的資金淨流出態勢。

而在散戶市場,金融科技的進步也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從實物支持的ETF、數字黃金帳戶、每月定投的積金計劃,到結合區塊鏈技術的黃金代幣,形式愈來愈靈活多元。

「現在只要一個手機App,就能像存零用錢一樣定期買金。」這種簡單又便利的方式,正逐漸被年輕人納入黃金存錢法的理財選項,購買黃金再也不老土。

黃金供應的隱憂

話說回來,也有個別研究機構發表了對未來黃金供應萎縮的隱憂。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的預測,全球金礦產量預計會在2025年觸頂(約3250噸),之後每年減少2至5%。

對此,鄭良豪則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黃金確實不是unlimited supply,但目前的供應還是相對穩定。」他補充說,目前全球每年供應量維持在5000噸左右,其中75%來自新開採,25%來自舊金回收再利用。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不斷上升的開採成本。他特別以業界通用的AISC(All-In Sustaining Cost,綜合持續成本)來計算,目前平均開採成本已達每盎司1456美元!「有些南非金礦甚至已經開採到地底三到四公里深。開採成本高、風險高,是礦商最大的壓力。」這不僅讓礦商更加謹慎,也可能影響未來市場供應的節奏與信心。

2015-2025 金價走勢節節攀升。(世界黃金協會資料,作者提供)
 

金價這麼高還能買嗎?

截稿時,國際金價雖然從歷史高點每盎司3500美元回落至3368美元,但仍是屢創歷史新高,累計漲幅達275%。筆者也忍不住問出大眾最關心的問題:「現在還能買金嗎?」

「哈哈,這都是新認識朋友常問我的問題!」鄭笑着說,「重點不是金價高不高,而是你打不打算讓黃金加入你的資產配置,以及整體投資組合怎麼搭配才能互相平衡,達到資產保值的效果。」

他認為投資黃金的最大回報,是資產保值帶來的安全感。「它的無形回報就是 peace of mind──讓人晚上能安心入睡。」

人物側寫:中國黃金市場改革的幕後推手

鄭良豪可以說是中國黃金市場改革的關鍵推手之一。199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當中國準備打破實行幾十年的黃金統購、統配、統銷制度時,時任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市場發展經理的他,正好成為連接國際經驗與中國市場的橋樑。

他不但參與籌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關鍵討論,更協助將倫敦、紐約及香港等成熟市場的經驗中國化──例如倡議設計適合中國國情的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 System),推動商業銀行參與黃金交易體系。最讓他感到自豪的是親自培訓出中國黃金市場的第一批黃金分析師。

鄭出生香港,移居新加坡多年,作為SBMA執行總裁的他,經常帶團造訪東南亞各國,促進亞太區業界交流、合作及培訓新血。協會其中一個亮麗的成績單,就是成功爭取到貴金屬投資產品在新加坡豁免繳交商品稅。經過十年的努力,已將新加坡打造成東盟(ASEAN)的黃金交易中心。

謝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