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ul 04 2025 20:36:5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科技

學生突然文采飛揚 如何看出是用AI寫作?
作者:馮穎匡2025-07-03
我們要培養的不是文字技工,而是能用語言銘刻生命體驗的思想者。當AI能輕鬆生產辭藻華麗的文本,教師更該守護那些笨拙卻真實的表達。
機場無人巴擦碰 創科容錯保信心
作者:黃錦輝2025-07-01
今次事件反映出機管局設有容錯機制,例如在硬件中,無人駕駛巴士的緊急煞車系統適時、有效地運作;之後在軟件中,工程團隊馬上檢討整個系統的功能,在不足一星期便找出事故的原因,並修正及優化。
得AGI 得天下?
作者:譚新強2025-06-30
不少人認為得AGI,得天下!我甚至曾指出過,其實AGI是一場造神比賽,參賽者比上帝更有錢,甚至比上帝更瘋狂!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已如此激烈,更何況中美之間的全球爭霸戰?
從香巴拉到AI佛陀
作者:徐家健2025-06-29
《尋夫記》,其實是尋找世俗諦中的自我認知,這是一個女性自我發現的故事。
打造AI時代的香港留學品牌 全球人才競逐中的東方之珠
作者:何劍輝2025-06-27
這座城市正邁向全球人才樞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如何將人才浪潮轉化為創新動能,憑專業、包容與創新,在AI時代綻放香港價值的璀璨光芒。
科大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威脅 加速 「降水鞭打」現象最早2028年起愈見頻繁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26
全球「降水鞭打」現象日益受到關注,近期有研究顯示,自20世紀中葉以來,這類事件已增加了31至66%。2022年美國加州的旱澇急轉就是典型案例。
中美競爭本質在於誰更加開放
作者:鄭永年2025-06-26
儘管中美競爭不可避免,但中美競爭的本質在於誰比誰更加開放。歷史證明,最終的贏家屬於那個更加開放的國家。
當代戰爭新形態與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6-23
未來衝突的管理,將取決於各國是否願意求同存異,並堅持對話與談判,所以外交不僅是危機管理的工具,更能在這個持續衝突的世界中,成為維護穩定和希望的積極力量。
美自毁科研根基 中國發力谷創新
作者:雷鼎鳴2025-06-19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討價還價的伎倆不外乎是開天殺價,把價碼推高至離譜地步,然後又忽然把價碼稍為降低,以示已經給了對手好處,大家大可立即達成協議,說他黔驢技窮毫不為過。
機器人賦予我們超能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15
以我們目前的能力和技術,要打造出鋼鐵人戰衣,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不指望人類能在短期內穿着機器人裝甲,四處飛行。然而,這個虛構角色代表了人類未來的可能性──只要我們能有效傾注熱情、智慧和集體資源,就能透過科技,提升人類的能力與生活體驗。
孫東:港創科還在搞  張翔:缺乏人才搞源頭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04
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過去三年政府盡力發展創科,《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次提及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有良好開局,又正致力破局。
AI時代的風雲人物:黃仁勳
作者:關品方2025-05-30
像黃仁勳這樣的AI+R前沿領袖們,融合了科學家與產業家的特質,他們的研究與創新,推動了人類在AI領域的不斷突破。將來兩岸完成統一之後,中華民族在未來產業領域勢將如虎添翼。
人工智能如何融入教育?分析史丹福大學AI指數報告的倫理重點
作者:馮穎匡2025-05-26
該報告強調,在AI技術進步與維護核心教育價值之間要取得平衡。大學既是推動知識前沿的中心,也是維護既有原則的場所,在AI的應用上尋求這種平衡,就顯得格外重要。
匯聚近300科創初創企業博覽 城大展示科研及落地成果
作者:編輯精選2025-05-24
香港城市大學除了舉辦博覽會,亦啟動了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旨在將其創新創業的影響力拓展至全球舞台。
AI觀 觀AI
作者:梁振威2025-05-22
審計署已設立AI專門小組,研究使用政府的AI審視政府各部門的人手和系統。本港高等院校,正積極鼓動師生運用AI進行學習與研究。AI成為大學生必修的單元。有大學更免費為師生提供最新的DeepSeek-R1門戶網,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那AI在全球發展的情況又如何?
電腦巨人眼中AI不能取代的職業
作者:胡孟青2025-05-21
蓋茨認為AI的未來趨勢,將會是協作而非取代,並列舉三類可與AI共存的職業。他強調AI將會成為人類的「工具」,而非替代者。這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提醒我們與其要繼續擔心被AI取代,倒不如專注於培養AI無法複製的「人性化技能」。
凝聚國際人才──香港科技園多角度培育和吸納人才
作者:香港科技園公司2025-05-07
香港科技園公司積極招攬全球創科人才,赴歐美頂尖學府宣傳香港創科機遇,並與華潤集團合作推出「衝出夢想」計劃,提供薪金及住宿資助,吸引海外港人回流,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打造國際創科樞紐。
從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 看科技創新與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5-05-06
世界博覽會是一場科技盛宴,對青少年而言,世博會提供了接觸全球最新科技成果的難得機會,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對成年人而言,這是一個重新思考科技與人文關係的契機。
港大物理學家取量子糾纏領域新突破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30
近期有研究團隊成功揭示了退禁閉量子臨界點過去不為人知的本質。該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證據,顯示量子物質在這些神秘臨界點的行為可能包含尚未被理解的新物理規則。
突破AI技術瓶頸 人機互動起革命
作者:黃錦輝2025-04-23
未來,隨着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融合,我們有理由期待智能對話助手將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中發揮價值,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智慧。
理大先進療法製品(ATP)實驗室 夥威院 冀助脊髓損傷癱瘓者站起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22
全球有1500萬人因為脊髓損傷而造成癱瘓、慢性疼痛及身心健康受損。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教授透過醫學創新及跨學科合作,推動本地先進療法製品(ATP)產業化,冀向大灣區及香港輸出更多生物醫學專才,為脊髓損傷以及更多難治患者提供精準及個人化治療。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31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臥虎藏龍,想入少林寺學藝,尤其是在AI、計算機科學、數學等方面拜師的DSE及國際試學生,想以DJI大疆無人機為目標,將來成為科大初創企業軍團的一員的學生,可以聽聽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怎麼說。
科大入學處處長:科大着重創造知識 而不只是傳授知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7
25、26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憑空出現了一個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士多及36個國際特色文化攤位,這正是科大學生可到全球300多家夥伴大學學術交流外,國際生在香港校園之間的軟交流。國際化及創新、創業氛圍可都是科大的亮點。
OpenAI創辦人奧特曼:人工智能最終會導致世界末日?如何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4
灼見書香,目的是希望為大家推介些有益身心,共同開拓廣闊知識視野的好書,並提升閱讀樂趣。今次介紹的一本書,是《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作者是周恒星。
未來還有下一個 DeepSeek?AI專家楊紅霞:成功難以複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DeepSeek 帶來顛覆式影響,同時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如AI幻覺等。楊紅霞教授認為,這正是香港學術界可發揮作用的地方,透過各學科專家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輸入,香港有機會在 AI 產業應用層面取得突破。
香港AI如何突圍? 專家楊紅霞:善用大灣區資源 破算力瓶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2
楊紅霞教授指出,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人才和教育,八所資助大學的教育水平在全球而言,都非常優秀。但同時她指出,香港在人工智能發展上仍面臨算力不足的挑戰。她認為本港可透過與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合作,集中力量突破算力瓶頸,發揮區域優勢。
黃廷方慈善基金與信和集團 捐兩億推動AI研發應用 支持香港創新科技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暨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期望透過前沿研究和落地應用,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未來,讓香港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機械人全產業鏈突圍‧AI自主創新崛起
作者:何劍輝2025-03-11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從 0 到 1:輝達成為唯一「軍火商」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09
奧特曼後來回憶,在一個夏日涼爽的黃昏時分,OpenAI 研究團隊完成一個關於規模法則的實驗,這個實驗呈現出用於訓練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與其結果能力之間的關係,並產生一系列「完美、平滑的曲線」,這些指數曲線看起來更像是宇宙基本定律,而不是實驗數據。
智慧傳播 創新未來:香港電台AI領域的突破與願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8
港台積極擁抱AI技術,推出虛擬天氣報告員Aida,並持續發展AI手語功能,又制定AI使用政策,確保技術的合理使用及尊重知識產權。透過舉辦工作坊,培養年輕一代對AI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