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l 12 2025 10:11: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拆解粵港幼稚園深度交流的實務方案

粵港幼稚園深度交流的實務方案,需要立足於政策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合作三大層面,透過具體行動促進兩地教育素質的共進。

繼教育局在2023至2024學年,安排50所來自廣東省的幼兒園及50所香港幼稚園,締結為姊妹學校和組成學習圈後,已經開展了一年的粵港幼稚園交流活動。

本年度教育局公布新一輪交流計劃,兩地受惠的幼稚園數目各增至100所。根據現有的經驗,如何深化兩地幼稚園教師的專業交流協作成效,共同加快推進兩地學前教育高質量的發展至關重要。

粵港幼稚園交流是促進兩地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雙區建設」及大灣區教育協作的背景下,這類跨地域合作有助推動教學理念的互通、資源的共享及專業的提升。然而,深度交流需要具體且可行的實務方案,以確保成果的實現。以下將從交流目標、實施策略及具體行動三個層面,分析兩地幼稚園深度交流的實務方案。

提前預備 交流無障礙

開展計劃時,不同類型的問題可能會接踵而來。作為學校的領導層,必須裝備教育以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來應對緊急情況。在線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用通訊軟件,從登記註冊賬號至順利交流,都需要應用一些相關的知識。

另一方面,在組織實體交流活動過程當中,從行程編排至討論內容,如何讓交流的內容能夠貼切幫助到雙方學校亦是重要的學問。兩地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可能導致交流未能如預期般順暢。要克服這些障礙,必須預先設計文化適配的活動,並加強雙方的溝通。同時,港方代表主動認識內地常用的通訊軟件和支付工具,有助提升交流溝通協作的成效。

文化共傳承 促幼教發展

以過去本港幼稚園代表到訪佛山為例,佛山幼稚園的學生透過舞獅表演演繹中國文化的藝術,向港方代表展示如何運用童趣的方式寓教於樂,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融入幼兒們的骨髓。透過雙向的交流,可以啟發本港幼稚園從藝術角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延伸嶺南文化,如佛山學童設計的獅子頭手工。

相信粵港幼稚園深度交流的實務方案,需要立足於政策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合作三大層面,通過具體行動促進兩地教育素質的共進。隨着大灣區教育協作的不斷深化,這類跨地域的交流活動將成為提升學前教育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為學童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同時,透過不斷評估和改進交流模式,粵港幼教合作有望成為區域教育協作的典範。

温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