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15 2025 01:34: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國家安全

搞好經濟和軟實力 才能充實國家安全
作者:張炳良2025-07-03
當下香港處於求穩和求變心切的社會心理狀態,香港需走出患得患失氛圍,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把握機遇,發展經濟,提升軟實力,以配合國家發展大方向。
回歸28周年 李家超:今屆政府建立安全和穩定的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7-01
香港回歸28周年,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展望未來工作會聚集在三方面,包括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着力改善民生。
李家超:香港要破繭成蝶  做好內聯外通 同時維護國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30
行政長官李家超6月28日一連兩日在社交平台上載影片,展望香港的發展,30日則在多家傳媒發表文章,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
夏寶龍訪港調研 盧兆興指中央要求香港優先發展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6-26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稱,夏寶龍先見香港多間大學校長,反映中央希望本港大學多錄取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其次是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第三是本港科研能進軍大灣區,預計未來十年、二十年本港大學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國安法護港繁榮穩定促發展
作者:何志平2025-06-20
沒有香港國安法,就沒有香港的今天,更不會有香港的明天。國安有保障,香港社會就有安全穩定發展的大環境,就能增進民生福祉。
消除軟對抗風險 各行各業責無旁貸
作者:何志平2025-06-13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也是香港市民的共同義務。各行各業必須嚴查漏洞,慎防任何反中亂港言行死灰復燃。
中美元首通話及對討價還價外交的長期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6-09
據悉,習近平已邀請特朗普總統夫婦訪華。這是一個重要的姿態和外交舉措。若然特朗普出席2025年11月於南韓舉行的APEC會議,屆時便有可能順道訪問北京。
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作者:何漢權2025-06-05
教育局早於2021年已經制訂《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上周更公布了更新版。筆者細看,更新版是與時俱進,當中涵蓋總體國家安全觀,由此帶出大安全的重要概念。
趙雨樂博士:港口交易或涉國安風險 怎樣緩解中方憂慮? 為何定性貝萊德「不受歡迎」 不利中國對外開放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1
巴拿馬港口的交易或涉國安風險,怎樣緩解中方憂慮?為何定性貝萊德「不受歡迎」,不利中國對外開放政策?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國際森林政治
作者:何漢權2025-03-27
國安為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作者上周分享兩會精神,強調國家安全重要性,尤以美國圍堵為鑒,並以抗戰史例證之。香港須做好國安工作,方能擔當「八大中心」角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教育界分享會將於本月28日舉行。
關品方:中國外交第一人 顧維鈞怎樣力抗霸權 維護國家利益?他的事蹟對國家安全有什麼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0
獲譽為「中國外交第一人」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當年怎樣力抗霸權,維護國家利益?他的事蹟對今天中國的國家安全有什麼啟示?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聆聽兩高報告的感言
作者:何漢權2025-03-13
兩高報告關注弱勢群體保護、青少年司法,並以公開透明方式公告案件審理結果。持續優化法律執行,保障外資權益,打造良好投資環境。體現司法為民,致力建設平安中國。
美國前貿易代表白茜芙:中國是怎樣失去美國的? 白宮發動貿易戰為何錯誤? 兩國關係如何重新修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從目睹中美蜜月期到關係急轉直下,白茜芙:我常思考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中國將國家安全置於經濟政策之上如何影響雙邊關係?
許楨:凡事以國安為先 官商合作拚經濟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 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0
若政府凡事以國安為先,對官商合作推動經濟會構成哪些挑戰?香港利益持份者眾多,是否就難以落實全面管治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判刑 戴耀廷判囚10年 黃之鋒判囚56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香港民主派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11月19日(周二)上午判刑。主要認罪者包括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其他被告獲判刑50個月至90個月不等。
國家安全教育走進教大
作者:葉德平2024-11-14
曾鈺成表示,學校推動和宣傳國家安全是應有之責。學生不但要認識條文,亦應了解立法背景、意義和認識國家安全的不同領域。
范徐麗泰:香港問責班子須保持危機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二個對談環節中,原全國人大常委、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強調,新加坡政府官員有兩類人,一是經過選戰的洗禮,二是高端人才。而支撐香港問責班子構思和落實政策的是公務員團隊,他們講求程序。
訂立國際條約防範AI風險
作者:車品覺2024-09-30
在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亟需找到倫理平衡點,各國的合作與協調將是未來人工智能治理的關鍵。筆者覺得,這並不比地球暖化的問題容易解決。
香港變化大 周永新籲政府多解釋 消除市民困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8
周永新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論述過於宏觀,而且內地的創科產業早已建立起來,香港卻仍在起步階段,怎樣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及在其中發揮所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有關宣傳時必須多作解釋,並且以具體事例說明。
中日關係新發展:共識與分歧
作者:盧兆興2024-09-23
日中兩國因深圳慘案而產生的風波,只是兩國外交關係進步趨勢中暫時的現象。由於經濟務實和睦鄰友好,中日關係的發展仍保持謹慎樂觀。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全面和準確實踐
作者:劉兆佳2024-08-26
今天,在愛國者治港、行政主導和反中亂港分子被壓制的環境下,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擁有難得的機會和條件通過教育和宣傳等手段逐步肅清這種對一國兩制的另類詮釋的餘毒。不過這仍是一樁任重道遠卻又非常迫切的任務。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及其政治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7-22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傳統節日中,善用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
作者:温志倫2024-07-19
幼稚園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家國情懷是幼稚園教育的重要使命。
香港的「五大關係」──中國式的現代化及文明交流互鑑
作者:馮可強2024-07-03
香港曾經在過去崢嶸歲月裏,展現出耀眼光芒。香港在中國近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上,有它的內在價值和深遠意義,還可以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實驗和示範場所。
李家超7.1致辭聚焦經濟民生 中央贈港一對大熊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1
香港回歸27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今日的香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遠遠大於挑戰,政府會繼續敢於擔當,帶領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經濟轉型期創新求變,發揮善拼敢贏的精神。
何志平:英籍法官辭任屬政治操弄 西方企圖堵絕外資來港來華? 香港法制怎樣自我革命 填補國家安全漏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4
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任。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這是西方國家慣來打壓香港的伎倆,藉此堵絕外資來華,炮製金融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推動數字教育 促進香港教育轉型
作者:黃錦輝2024-06-18
筆者認為數字教育是推動教育現代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創科學習能力、數字倫理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為什麼要持之以恒?公開談論台獨問題會否犯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為什麼要持之以恒?公開談論台獨問題會否犯法?一起聽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分享。
西方對香港十多年來政治變遷的偏頗敘事
作者:劉兆佳2024-05-18
西方各界對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的偏頗敘事對香港不會有實質影響,反而讓更多香港居民對西方的偽善和雙標有更確切和深刻的認識,更意識到國際局勢的兇險和更警惕西方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英起訴3人違國安 涉港府駐倫敦職員 劉兆佳恐釀外交風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4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間諜罪是嚴重指控,要看英國當局有何確實證據,認為事件有可能演變成中英外交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