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可強

馮可強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香港大學文學士及教育文憑,早年積極推動和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曾任教中學,其後在多間商業機構任職高層行政人員,為內地中央部門、省市政府、國型和民營企業提供現代管理培訓、國際市場諮詢顧問等服務,亦在中英談判期間為中央政府就香港制度各個領域進行大型研究。在社會服務方面曾參與多個公共諮詢組織,包括《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中央政策組、教育局等,亦參與創辦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
法治社會、多元開放、言論自由等,都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獨特優勢。(Shutterstock)

如何解讀「軟對抗」

特區官員應多講正面說話及採取相應政策,平衡處理國家安全、經濟民生和民心安穩的關係,避免令人覺得香港很不安全,或是以國家安全為「政治掛帥」的「政治城市」。

香港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在資產管理、企業重組、風險管理、仲裁調解、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服務領域。(Shutterstock)

香港作為跨文明的橋樑

在中央抓緊落實全面管治權、「愛國者治港」的新階段,香港應該客觀地深入檢討和探索:如何有秩序地保留及重新發展上述特色和優點,從而保留國際城市地位,以及能夠實現中央所交付的建設「八大中心、兩大樞紐」任務。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多年,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等範疇都急速發張邁向現代化。(Shutterstock)

中國式現代化與多軸心文明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科技發展的一些範疇亦處先進國家前列。中國的物質文明,將在美國政府全力阻撓下繼續前進。但如何繼續發展中國精神文明,及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將是關鍵。

習近平在當選國家主席後的講話中多次提到「中國夢」。(Shutterstock)

帝國對峙──中國夢與戰爭幽靈

美中兩大帝國的共存、對峙與競爭,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地球面對的各種可持續發展問題,愈來愈急需全人類去協力解決;期望美中兩國能增加合作,共同維護地球家園與全人類和平,盡大國的責任與義務。

港人能否重拾自信、抖擻精神,深刻理解香港作為中國最自由開放的國際城市的特點?(亞新社)

何為香港?──時代之問與中國之問

自1980年代以來,無數內地官員、企業和各界人士紛紛來港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及學習西方現代文明。香港成為中國大陸通向海洋、與國際接軌的出口,亦即中國大陸文明與海洋世界文明的交匯點,這種作用還適用這時代?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終於由「站起來」到「富起來」,並正在「強起來」。(Shutterstock)

何為中國?──人民之問與世界之問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中國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今天的中國是處於一個古今中西的交匯所在。二十大報告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具體要問什麼?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亞新社)

提升中央政策組功能

林鄭月娥由選舉開始至當選以來都反覆強調要「注入新風」,「將引入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和理財新哲學」,並提出三者各自包含的幾項元素。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