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貨幣政策

聯儲局雖然在過去一年看似按兵不動,但由於通脹預期在下降,這一年的實質利率其實一直在升。(Wikimedia Commons)

利率躺着也緊縮

經過一輪又快又狠的加息,聯儲局既不知道緩和通脹的作用是否已經完結,也不知道冷卻勞動市場的效應會延續多久。除非短期內數據有驚人發展,否則減息四分一厘仍是最正路的謹慎選擇。

一面有強勁的消費力,一面有強勁的生產力,欠缺的是一個雙方都信任的平台。阿里巴巴(9988)就是在這背景之下冒起的。(Shutterstock)

內地風險投資的化整為零

內地經濟矛盾之處,就是在這不利創新投資的環境之下,貨幣政策其實很想透過銀行體系「放水」給中小企,只是效果一直不明顯。既收緊又放鬆,且看市場力量能否在夾縫中找到一線生機。

新西蘭為最早正式採用通脹目標的國家。(Shutterstock)

通脹目標的政治立場

直至今天,通脹目標仍然有「右派」色彩。堅持目標的,多被視為保守派。建議提高通脹目標,又或較溫和地回應通脹的,大多政治立場較左。吊詭的,是通脹對貧苦大眾的損害未必比對富人要小。政治這門學問真的高深莫測!

老百姓才是香港1998年之役的真正汗馬功臣?(Shutterstock)

1998保匯戰的英雄

饒餘慶教授雖身處象牙塔,但也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重點寫在貨幣發行局之下,1998年匯率是保住了,但民生經濟卻是苦不堪言,居民不得不從起居飲食上作大幅度的犧牲。

經濟學家薩默斯擔心,聯儲局誤判通脹受控。(Wikimedia Commons)

薩默斯之眼

美國勞動力市場過熱,通脹難以回落,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已傳導至消費者,且觸發薪金通脹,通脹未受控。經濟學家薩默斯認為聯儲局行動太遲太少。

安倍經濟學沒有為日本經濟帶來重大改變,當然亦沒有為全球提供什麼經濟出路。(亞新社)

安倍經濟學可以蓋棺論定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經歷了十幾年的極低息環境,美國累積了為數不少的低息一族。(Shutterstock)

樓宇按揭左右貨幣政策

當低息環境維持了一段日子,市場上的業主大多已鎖定低息,貨幣政策將來的刺激效果就會打折扣。也就是說,在樓揭利率的影響下,放寬貨幣政策短期或有威力,但久而久之,政策威力就會減弱。

美國聯儲局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縮表將達到2.4萬億美元。(Shutterstock)

貨幣政策的雞與蛋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觀點要夠激,推文自然會得到關注。(Shutterstock)

兩極呃嬲的經濟「討論」

Twitter有推文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近期急遽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0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頗受注意,但吵了一日,得出什麼結果?

每逢2月和7月,聯儲局都會公布一份《貨幣政策報告》,歸納近期經濟走勢和去向展望。(Shutterstock)

避而不談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美國聯儲局正在鋪路減少買債。(Shutterstock)

尾大不掉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大是小,相比下好像沒有什麼標準,當年2萬億美元的大數目令人震撼,誰知道金融危機完結時已積累至4萬億美元,後來縮表未成,一場新冠肺炎疫症又將規模加倍至今。

英國買債規模擴大1500億英鎊。圖為英倫銀行。(Shutterstock)

負息債的疑惑

負利息債券理論上,是持有到期幾乎虧本的。避險仍然是債券購買力的最大原動力,諷刺的是,中央銀行的量寬及愈來愈進取的貨幣政策,降低了市場應有的預示風險水平,這會否是跟自己打對台?最後反而減慢債券需求?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