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本地社會湧現出大量補習社。(Wikimedia Commons)

從內地雙減政策反思港式補習

額外補習帶來額外課業、老師知悉學生有外力支援而布置更多家課、學生補習走動需時,因而令學生負荷加重,不利心身發展。當年本港無計可施,一國的另一制就可以針對弊端對症下藥,高效聚焦地把情況控制。

楊潤雄早前在網誌發表文章指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令人憂慮。(文灼峰攝)

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

要「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的前提,就是要知道年輕人「躺平主義」出現背後的真正原因。否則,到時所謂的價值觀教育可能亦會適得其反。

我們廣泛的實踐素材,可以提升出更深刻的元素。(灼見名家製圖)

情意學習:追尋香港故事

國外的教育到處喊苦,忙於彌補「學習虧損」(learning loss);在這時刻,香港學校的情景,而且不限於一兩所學校的情景,探索如何在疫情之中帶領學生開拓新境界,是否應該譜寫一個香港故事?

港人大灣區辦學具光明前景,兩地基礎教育合作亦大有可為,但最終成效和普及性有多大,要視乎很多條件配合。(Shuttestock)

港人大灣區辦學具前景?

國家剛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第八章第一節提到推動灣區教育合作發展。除了已初具規模的高等教育合作之外,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也提出了以下4方面強化合作的舉施。

林鄭月娥早前到訪一間中學,即席向同學講解一國兩制。(政府新聞處圖片)

特首為公民科老師開講

學生必須認知香港市民、國家國民與世界公民三者連體、身分相繫,任何在法、理、情的角度切入,都有賴於教育,而公民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在哪裏,知、情、意、行四部曲如何實踐,顯然是「新」科的教學使命。

以探究立體主義繪畫,是中小學美術老師及一般學校條件容易開展的科本基礎科普教育。(YouTube影片截圖)

「美術科本導向」的科普融合

科技發展源於科普探究,為貫徹個人倡導低成本、低技術、普及推廣的科普教育理念,下面介紹另一種以美術學科為本,融入基本科普學習元素的幾類課題選擇,並討論各種美術創作應用在學與教上的可行性安排。

年輕人,口說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心裏卻十分在意父母、師長們給予怎樣的評價。(Shutterstock)

立刻彈 立刻讚

老師於學生,一言一語,一舉一動,會影響受教者一生;而整所學校教師團隊的士氣,信心又從何而來?教學信心是怎樣建立?「立刻彈」與「立刻讚」,只在一字之差。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發生在具有社會、歷史、文化和政治意義的網絡中。(Shutterstock)

教師知識的再思

教師「以探究作為立場」所獲取的知識比傳統理論式知識──實踐知識區別所釋放出的知識概念具更豐富的含義,突破了「實踐(Practice)等同於實用的(Practical)」概念的局限。

「菁青相惜」分享會上周五在九龍塘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舉行。(百仁基金Facebook圖片)

年輕人愛聽好故事

那天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的分享會上,學生對陳國章的故事聽得津津有味,還有同學提問:你真的喜歡當初選擇的這份工嗎?副學士學歷是否影響職場競爭力?未來最有前途的行業是什麼?你遇到挫折如何應對?

我們下一代的學習又將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改變?(Shutterstock)

元宇宙的教育世界

奧運過後,大家都喜歡劍擊,我們怎樣可以將自己鍛鍊成奧運金牌選手那樣呢?教練可將一個數碼對手調整相應級數,然後讓運動員進行練習。運動員穿着專用套裝,拿着劍刺向對方,對手可以是虛擬,也可以是實體的。

香港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超過200萬,卻無助制止民智下跌。(Shutterstock)

民智下跌責任誰屬?

本港大專教育從上世紀90年代後飛躍發展,提升了市民的就業技能(也就是競爭力),但與提升智慧無必然關係。民智現在已跌到危險邊緣,過去兩年的社會現象就是個無情的警報。

第10頁,共22頁 1 9 10 11 2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