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美國的印象便正是這個善良好客的家庭;這種認知十分重要,足以影響中國對美的政策。與美國政客針鋒相對,但又爭取美國民間的友誼,讓他們不為美政客所騙,應是當前的國策。
日本在如日中天時被美國打擊,接着經濟便乏善可陳,增長戛然而止,很多人不免問上一句,會否中國也將遭到同一命運,它的高速增長再也難以為繼?
我十多年前做過一些隨機問卷研究,發現不生育的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是樓價貴,二是教育費貴。父母負擔不起,唯有不生或是少生。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有對症下藥,但用藥的分量是否足夠,要試過才知。
今天香港正處於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多方面需要撥亂反正,我們不能迴避分析大勢及檢視過去政策的某些不理想後果。有三個對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因素須討論一下,它們是土地、人才與地緣政治,這三者又是互為影響的。
中國強勢崛起,卻再次喚醒了美國人石器時代基因的恐懼及搶地盤情緒,看來自由市場帶來的互利機會仍是抵擋不住霸權主義的私利。薩克斯對此失望之極。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則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也會牽動着每一個相關家庭的情緒。
若王道大國經濟科技及軍事俱無實力,小國出於恐懼,也只能屈從霸主的指揮。所以中國即使在推行王道,也絕不可能輕忽實力的建設,否則自己也會頹然倒下。
中國將來的經濟會繼續高速增長,但我相信她對降低堅尼系數的影響力會慢慢下降,原因是中國已進入高收入階段,收入的繼續上升,不會拉近窮國與富國的差距,甚至有可能把堅尼系數再提高。
在長遠增長態勢仍在,但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應有何對策?我認為不用太宣傳或刺激消費,而應鼓勵而不是打擊投資。民營企業可帶來巨大活力,要大力表揚成功的民企。
在當今美國的政治圈中,各政客正都忙着爭相表現誰最反華,堅決把中美關係視為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財長耶倫的言論便顯得突兀了。葫蘆裏在賣什麼藥?中美關係是否有轉機?
在佔世界人口12%的西方世界中,其主流媒體過去一直在話語權中佔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它要說你邪惡你便是邪惡,它自稱正義便是正義,其他人等缺乏平台反駁。
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發布了一份包含12點對於此戰爭的中國立場書。美國反應冷淡,甚至不認同,是意料中事,北約不理會俄的抗議,不斷東擴,背後推手便是美國。
李家超當了特首近半年後,終於見到他開始有大動作。宣布「你好,香港」後,特首第一次出訪便是中東,這是神來之筆,也許背後有內地高人指路。
布林肯就算到訪中國,也不會有成果。在此時節,既然沒談判籌碼,還想威逼中國讓利,豈不白痴?布林肯也算知機,借着氣球事件虛晃一招,不去北京,算是聰明了。
美國的華人圈子中出現兩宗恐怖的大規模槍殺案。槍殺案固然是美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痼疾,香港可從中得到什麼啟示?能否避免跌入相同的死亡陷阱?
習近平與拜登在G20期間會晤約3小時,兩元首談及台灣問題。拜登為何突然打破至特朗普以來中美兩國之間的僵局,兩國之間未來的形勢又有什麼轉變?
過去40年的全球化分工,更成功地創建了效率極高及十分複雜的生產供應鏈,一環扣一環,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足以構成重大影響。若中國與美西方經濟脫鈎,會對全球生產力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可否以新加坡為目標,在20年內追上她今天的水平?只要看看中國在29年中人均住宅面積能猛增494%,若仍認為香港的56.9%太過進取,則我們不應羞愧嗎?
香港政治第一類參與者是香港的反對派;第二類參與者是中國官方;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是香港政治的第三種玩家;而不支持反對派發動的政治鬥爭的大量香港群眾,則可視為香港政治的第四種參與者。
對俄設限,西方傳媒稱為「制裁」,俄羅斯反制裁不交來盧布便不賣能源,西方傳媒便喚作「恫嚇」。同樣的模式,是否用在中國之上,恐怕已上了美國的議事日程。
我們若研讀黑死病的歷史,卻應另有領會。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控制疫情上,不免太過被動,我們應有更積極的考慮,思考如何更積極地駕馭疫情所帶來的社會力量,從而引導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走。
美國忌憚中國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必會在香港問題上老調重彈,失實報道甚或挑起矛盾,把香港變成美國涉台輿論戰中的助攻戰場。香港需要一個更有定力應付到腥風血雨的特首。
美元霸權已出現裂縫,這正是因為美國不智地把貨幣作成戰爭工具的政策所造成。將來美國靠印鈔票度日的政策,很難在美元地位下降後仍能得心應手。
世界大亂,大家打仗,對軍工集團有利,但今次制裁,光是股值已沒有了4萬億,而且此等制裁容易破壞全球供應鏈,金融動盪,美國隨時會陷入大衰退及大通脹,得不償失。
中共中央視抗疫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場戰爭,習近平的動員令不啻也是對着黨員說,你們要以身作則不怕危險,走上抗疫第一線,不能像港官般都躲在家中對着電腦辦公。
香港沒有更換行政長官,因問題的根源不在特首,而在制度及政治格局,正本清源便是改變選舉制度及懲罰破壞分子。今天的選舉制度,很大程度可糾正過去的錯誤,使社會不致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中。
香港也曾一度飛龍在天,但可惜近年停滯,不懂亢龍有悔的道理,不少港人對內地發展帶來的機遇持抗拒心態,這對香港十分不利。不過,中國懂得要留下窗口,保持香港一國兩制的特區地位,再加以發揮利用。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
美國有一點很特別,當她處於勝利傲視世界時,美國人民會顯得較為雍容大方,但當她失敗時,你卻會見到一個「發爛渣」的流氓國家。基辛格認為美國若沒落,世界也不會和平,這是很有見地的觀察。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