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

黃錦輝

1987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並擔任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他同時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及英國電腦學會會員。黃教授活躍資訊科技界,曾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現時是香港童軍總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機場科技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發展的貢獻。
作者建議港府擔當先驅者,訂立法規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提供知識產權保障。(亞新社)

創科為主軸 帶動經濟新增長點

創科的發展步伐急速,《施政報告》必須捉緊因應創科衍化出來的新機遇,辨清社會未來發展所需,制定恰當的政策,為經濟帶來新動力、為市民帶來高質就業機會、配合國家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自方案公布至今年5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較對上3年增長101.4%,表現甚為出色。(Shutterstock)

海南風起雲湧 港宜把握商機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表示香港在會計、金融、法律、創科等專業服務範疇有大量優秀人才,可以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發展作出貢獻,使瓊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GenAI是一項顛覆性的創新科技,突破了人工智能的傳統應用。(Shuttestock)

生成式AI非萬能 鸚鵡學舌而已

不論是第三或第四代,人工智能都是建基於機器學習。學習時所採用的訓練數據決定系統的「智能」,所謂「學什麼懂什麼」,系統是不會無中生有的,只會像鸚鵡學舌而已。

有效的知識產權法必須一方面能好好監控犯法的AI生成內容,另一方面亦要避免過分局限用戶及AI的創作空間。(Shutterstock)

清晰知識產權法 發展數碼經濟關鍵

筆者認為清晰的知識產權法,對香港發展數碼經濟非常關鍵。自互聯網面世以來,資訊科技業界對知識產權法一直議論紛紛,問題正正主要徘徊在「二次創作」與「翻版抄襲」的交叉點。

立法會財委會早前通過創科局提交的「產學研1+計劃」100億元撥款申請。(Shutterstock)

中游聯動戰略 推動「產學研1+」

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當局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加速「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計劃收窄大學與業界之間在創科文化上的分歧。除了資源配對外,業界與大學在計劃中亦需要緊密協作,非常關鍵。

世界大局風雲變幻、中西方角力不斷,也為人才走向的路徑,帶來料想不到的變化。(亞新社)

搶人才、留人才 改善人口老化

要確保香港人口結構的可持續性,政府不能只寄望本地生育率回升,吸納海內外人才,也是一項帶動人口增長的選項。人才來港,當局也應積極吸納他們一家來港,他們家人和下一代也有助紓緩人口的壓力。

行政長官率立法會議員訪問大灣區。(政府新聞處)

深港互助互補 發揮大灣區優勢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領立法會議員和其他高級官員,赴4個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這次考察的行程安排非常多元化,涉及了智慧交通、人工智慧、無人機、智慧物流、文化創意、資訊通信技術、醫療工程和環保等多個領域。

港府應讓外來人才有機會在灣區內自由流動。(Shutterstock)

落實灣區綱要 加強大灣區人才交流

到目前為止,大灣區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仍未完善地建立起來。事實上,人才流動對於大灣區的發展非常重要,而要大灣區人才流動順暢,必須有一塊重要的基石,就是專業資格互認。

ChatGPT的成功經歷,正正反映出創新主導科研的效益,只要基礎研究做得出色、有突破,投資者和大企業便自然會慕名而至,爭相投資及參與應用研發。(Shutterstock)

ChatGPT重燃基礎研究 激發新商機

基礎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令工商業界對科技創新發展卻步,要紓緩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假手於人」。大學是基礎研究的基地、創新科技的搖籃,企業可以投資或購買大學的科研成果,再把它們加工轉化為產品。

開放內地資金投資香港科創初創企業好處多。(灼見名家圖片)

引入內地資本 投進香港創科領域

香港的初創公司雖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卻依然面臨着難以持續創新的困境。但憑藉自身的競爭力,再加上良好的科創氛圍和政府政策扶持,香港成為內地資本走出去的高品質之選。

ChatGPT出現短短數個月已顯現了不少問題。(Shutterstock)

ChatGPT科研有剎停的必要嗎?

馬斯克聯署建議暫停AI科研6個月,共同訂定和實施先進AI設計和開發的安全協議。制定安全協議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否一定要叫停開發更高階、更先進AI系統的步伐?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旨在推動國家高素質發展的需要,當中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及組建國家數據局,對促進科創產業的發展尤為關鍵。(中國政府網圖片)

內地改革谷科創 港發揮橋樑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香港數碼化經濟的進程,委員會必須盡快與國家數據局合作,設計出一套最能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國際化優勢的「數碼政策」。

國家互聯網司法發展,從技術領先邁向規則引領,是實務之舉。(Shutterstock)

借鑑內地經驗 推進人工智能司法

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早於2019年便開始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司法,法院亦與時並進,緊貼創新科技發展,近年已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反觀香港法院的數碼化進程卻發展得非常緩慢,遑論人工智能司法。

財政預算案在創科上的支援覆蓋全面,有助《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策略得以落實,亦能對接國家發展策略,有助本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政府新聞處圖片合成)

善用預算案資源 建國際創科中心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ChatGPT並非無缺,其自動寫作手法存在漏洞。(Shutterstock)

ChatGPT被過分吹捧 學界忌依賴

科技巨擎不約而同地認為,ChatGPT這類技術充滿商機,將會是工商業界渴求的智能工具;然而筆者認為,傳媒對ChatGPT過分吹捧,有點名過於實,特別是在教育應用方面。

人才簽注新政加強大灣區人才流通互動,正可發揮政府希望廣聚人才的作用。(政府新聞處圖片)

善用簽注新政 廣聚創科人才

為了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自本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香港應主動推動政策落實。

香港印洲塘(圖)及深圳大亞灣一帶將發展為「生態康樂旅遊圈」。(Shutterstock)

港珊瑚保育可擴至北區 加快與內地融合

香港印洲塘及深圳大亞灣一帶,將會發展成為「生態康樂旅遊圈」,主打生態旅遊,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各大學,把珊瑚研究工作擴展至北區,除環保之外,也可以藉此加快香港與內地生態融合的步伐。

「機器代人」是人工智能的理想目標,若然成事,社會難免會出現不少爭拗。(Shutterstock)

AI與數據科學產業 宜循六大原則發展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美國政府制裁TikTok政策只是為了經濟和國安嗎?(Shutterstock)

TikTok被視為文化武器 美國設法封鎖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上台,他對TikTok的制裁卻並沒有放鬆。但TikTok用戶尤其是青年,對華府的決定卻極度不滿,認為政府妨礙公眾使用網絡的自由。此舉亦引發國際傳媒議論,認為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人才對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非常關鍵。(Shutterstock)

全面人力資源規劃 促創科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搶企業,搶人才」。當局除了高端人才外,亦需考慮藍領人力資源的規劃,以配合產業整體的需求。另外,科技也是紓緩人力資源問題的良方。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於在記者會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刻劃創科發展藍圖 進取有突破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上周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推出本屆政府未來5至10年的創科發展規劃。包括多項政策成果量化的發展目標,推動特定產業,加強與內地部委的聯繫和溝通等。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