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雄

張建雄

資深銀行家、資深政經評論人、紅酒鑒賞人、旅遊美食作家、歷史愛好者、大學協席教授。目前旅居香港、上海、巴黎三地。
美國要對抗一帶一路,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作者質疑其效應。圖示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亞新社)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這一屆G20峰會由印度主辦,西方以為可以控制的「全球南方」聽話,要支持譴責俄國。在東盟峰會做不到的事,G20峰會也不能,G7無法控制G20就很明顯了。

日本海產出口,必受打擊。(亞新社)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中、港、澳門都禁日本海產,台灣成為大買家則是必然的!台灣又怎敢禁日本產品?台灣人什麼都敢吃,已是世界聞名,不亦哀哉。

「BR5」擴充至「BR11」,金磚貨幣雖然未成立,但卻是多極世界正式成立的一年。(亞新社)

多極文明誕辰在2023年8月

西方文明只是過去500年的霸主,由歐洲傳到美國,雖說源頭是希臘,更多是基督文明,最大的變種是「衷心無誠,盡出虛偽」(錢穆的卓見)。

2023年8月,大摩將印度股市由「平配」升爲「超配」。(Shutterstock)

印度何時才能超過中國

市評級由「超配」降為「平配」,同時將印度股市由「平配」升爲「超配」。但若論GDP金額,印度還要用很長時間才能追上中國。

2022年美國GDP佔全球25.2%,日本5%,中國17.4%。 (Shutterstock)

中美日60多年變化的過程

60多年過去了,美國在全球地位,下降36%,中國上升4倍,日本打回原形。這段歷史極值得研究,勤奮工人,市場縱深,產業結構,科技創新都是原因,沒有後悔藥!

種姓制度不除,印度追上中國,用50年也不成!(Shutterstock)

盲目樂觀的印度崛起派40年不衰

2023年,中國人均GDP 11560美元,印度人均GDP 2085美元,兩者相差了5.5倍,但「印度崛起派」仍然大吹法螺。不錯印度以人口是增長快於中國,大家都14億人了,只是互相超越而已。

印度是G20的輪席主席國,莫迪大仙最擅長利用機會,當然不會失機。(亞新社)

投資印度有多好

美國顧問公司最近報告,印度要到2075年才全成為世界老二,老大是中國,那是53年後的事!莫迪大仙恐怕看不到了!

二戰後,世界只餘下美國、蘇聯兩強對立。中國方面,鄧小平則韜光養晦,等待下一次的百年大變。(shutterstock)

上一次百年不遇的巨變

18世紀英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但等到1840年才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最終,這段百年不遇的變革,成功是日本1856年的明治維新,1861年取消農奴制度的俄羅斯帝國,但國力已強是美國。

多家評級公司將美國主權評級下調。(Shutterstock)

美國評分下降只是必然

美國通脹表面上下降至3%,但核心通脹率仍是4.8%;所以9月要再加0.25%利率,並不出奇。現在要看穆迪何時向其他兩家評級公司看齊了。

美國為制約中國,拉攏印度,但只是重蹈覆轍。(美國國務院圖片)

美國人犯一共同錯誤

歐洲人追求多邊主義,美國人信奉單邊主義。美國的盟友只有實力不強的日、韓、英,「全球南方」已經離心離德,不肯站邊就是態度。所以美國只能全力打敗中國,才能繼續稱霸。布林肯、耶倫之流訪華,只是門面功夫。

原來因百歲高齡的基辛格個人不希望中美在他有生之年開戰而已,基辛格「悲天憫人」啊!(Shutterstock)

基辛格百歲來華何苦來哉

政治外交就是這麼假,不要說大原則有衝突,單是取消李尚福的制裁,輕而易舉都被視為向中國「示弱」,這一個小籌碼也沒有,基辛格只能白來,得到是個人友誼。

2023的財政赤字將會是美國史上之最。(Shutterstock)

由新冠埋單到不可思議的形勢

奧巴馬年代,2009年財政赤字才1.41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這兩位大花筒竟毫不費力就把美國赤字推至最高峰。面對中俄伊沙的種種崛起,美國能不怕嗎?

2023年6月21日,印度總理莫迪(中)訪美。(美國總統Facebook圖片)

印度訪美也是利之所在

印度永遠只是印度。不是Anglo-Saxons的一部分。雖然也説英語,那只是精英那一群,為數不多。目前觀念和利益一致,演講大受歡迎,但能久嗎?

習大大居然令布林肯成為今年第二個接見的美國人,可見中國外交藝術已到化境。(布林肯Twitter圖片)

由基辛格到布林肯訪華的逸事

布林肯之行是實在的,他避免了成為1979年建交後第一個在任內未訪問中國的國務卿,還達成5個合作方向,有所交待,合符美國明和暗圍策略。至於習大大和拜登何時會面,還看時機,秦剛赴美之行看來也近了!

美國早宣布將軍力移轉至亞洲,以防中國,但最後被趕出中東。(亞新社)

全球南方不再馴順已成事實

在拜登所領導的Team B人馬,都只是學院派,只能「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將好事幹成壞事。推行「民主自由」洗腦早已在全球南方行不通,時來天地齊使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美國這個欠債大戶最近情況如何?(Shutterstock)

美國和全球債務的比較

美國真正風險是普通人不注意的無資金支持的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高達185.1萬億美元,剛剛和美國全國資產打和,這些負債只會愈積愈大,一減世界大亂。

基辛格百歲生辰,卻遇到中美關係再次跌落冰點。(亞新社)

基辛格百歲的感言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台灣、美國國債與ChatGPT是現時最熱門話題(Shutterstock)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最近和香港各路英雄談天,最熱的3個問題是,一,台灣會不會打起來?二是美國會不會債務違約。三是有無用過ChatGPT,是否擔心因此失業?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Shutterstock)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大灣區」有香港,日後發展各有千秋。要從創業成本,同城效應,工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一帶一路聯繫等因素來比較。

2006年,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Shutterstock)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2023年4月,英國顧問公司發布的GDP比重(以PPP計),金磚國31.5%,G7 30.7% ,金磚五國首度超越G7。西方不要參加,只自蒙其損,世界只能「和而不同,和諧共生」,一個「和」字主導全球。

一帶一路合作簽約國已經有149個,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文化,已急不容緩。(Shutterstock)

由中國出口變化看未來

西方人最近流行的說法是不能太依靠中國的出口,希望收縮。其實自21世紀初以來,其他市場已漸漸取代西方而西方卻不自知。

美國現時正面臨銀行危機。(Shutterstock)

到了重新審視美國銀行業的時光了

美國的銀行危機令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在2023年4月12日下跌至17.3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GDP也許比不上美國,但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卻老早超越美國,此次美國的銀行危機,是否會改變投資觀呢?

93歲的巴菲特預測,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Shutterstock)

50年的教訓太久 只爭朝夕

93歲的巴菲特一方面說,美國的銀行危機並未過去;但另一方面又說,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預測50年的事會否準確,且看一段中國歷史。

中國文化安貧樂道,但2016年以來,大家開始了享受生活。(亞新社)

世界幸福感比較 金磚國第一

法國IPSOS所做的140國家調查,調查是「自我感覺」是不是幸福,中國受訪者的自我感覺幸福排名2020年93%,第一;2023年91%,亦是第一。移民不知為了什麼?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品茶聽曲。(中國政府網圖片)

馬克龍訪華聽曲聲入心通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品茶聽曲。返回法國途中,就說出歐洲人要自主,不當美國附庸,更提台灣問題,不站邊美國。可見這一曲「高山流水」嘆知音,馬克龍聽進去了。

作者指出,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得到共鳴。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G20峰會。(亞新社)

百年未有大變局的5年回顧

西方制度已無法產生優秀的領袖,英國2023年負增長已是板上釘釘;美國是對中國認知倒退,達到無知和歇斯底里狀態,只以為拼命增加軍費就會安全,還對罷工抗議無動於衷,中國只能做自己的事。

美國軍事領導地位上,仍是無可察覺的替代者嗎?圖為AUKUS會面情況。(亞新社)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美國最大危機是失去吸引世界頂尖人才的能力,但美國維護令全世界羨慕的物質豐富狀態已失能,看看基建便知,頂尖人才怎會失去判斷力,歸去來兮胡不歸!

生活在西方以外的63億人口,66%的人對俄國看法正面,對中國看法正面的人更高達70%。(亞新社)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全球南方對俄烏衝突不感興趣,因為那只是歐洲問題,而不是世界問題,這個歐洲問題卻引起全球通脹,能源、食品價格和利率高漲的困境。很明顯全球南方現在有了其他選擇,不必由西方主導。

拜登批因3年前特朗普放鬆監管,才導致這次災難。(Shutterstock)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2021年11月30日是不可忘記的一日,矽谷銀行股價763美元,出事前一天是263美元,一天暴跌65%,然後收市後再下跌60%,最後歸零!投資真難!矽谷銀行當然不是終結篇,問題才開始。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