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萬科都是中國房地產業的龍頭企業,被尊為行業的典範。(Shutterstock)

從萬科看內地房地產危機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萬科這種原先還比較穩陣的公司,資金鏈亦變得愈來愈緊張,非要國家打「開口牌」,叫銀行來拯救不可。這樣做成本極大,救了萬科,救不了碧桂園;之後還陸續會有開發商要落入被清盤的厄運。

間接回報就如政府興建的道路橋樑等基建,增加經濟、社會發展容量,使經濟得以發展。(Wikimedia Commons)

發債投資未來值得支持

如果政府發債是用於投資,又是否可行呢?這個情況就像個人應否做投資一樣。香港樓價高企,要全額支付買樓款項,一般人不易做到,但透過銀行貸款做物業按揭,就能夠迅速取得物業的使用權,可以自住或放租。

李顯龍開記者會「拆彈」,表示新加坡搶到Taylor Swift演唱會,但歡迎東南亞國家人民去新加坡睇。(Wikimedia Commons)

星人囂了 東盟散了

印尼方面亦表示,對於有價值投資,政府亦會秘密資助,這句說話代表東盟開始瓦解。新加坡政府話今次雖然用高價搶到Taylor 的演唱會,但有5億美元經濟效益,其實,長遠來看,新加坡的損失很大,得不償失。

儘管面臨外部和內部挑戰,作者認為5%仍是一個可實現的經濟增長目標。(Shutterstock)

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互聯網革命和貿易。所有這些增長來源都會遇到瓶頸(對其中某些來說,遭遇了懸崖下跌)。未來,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香港零售業正歷轉型,希慎廣場也推出全新潮流生活空間,反映集團積極求變。(Wikimedia Commons)

希慎百年 路遙知馬力

希慎去年錄虧損主因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約28億元,儘管業績符預期、虧損對營運現金流亦無影響,唯因削派息,股價在放榜後受壓。事實上,過去一年疫後經濟復常不似預期,公平值虧損主要受大環境影響。

由於美國帶頭與西方進行再工業化以與中國競爭,中美貿易戰也蔓延至中國與西方的大部分貿易投資關係去。(Wikimedia Commons)

中國的挑戰

歷史上趕超成功的國家,如德國、蘇聯、日本,開始時用英美模式,發展成功的卻靠創新戰略。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亦是在模仿的同時有本身的創新,從而能跨越種種困難。

告別辣招,還是暫別辣招?他日香港樓市再度升溫,辣招會否捲土重來?(Wikimedia Commons)

告別辣招

凡此種種的扭曲,加起來到底到底有可觀?社會上哪個階層損失最大?搞了十幾年,對香港到底是否利大於弊?辣招到底是個護身符,還是有害身體的香灰水?這個研究題目,吃力而未必討好,但願有專家會在將來找出答案。

看來基於財政考慮,當局不會再急於推展交椅洲人工島。(政府新聞處)

未來土地供應的變數

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分析師研究中國、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國消費市場時,喜用人均數據揭示巨大潛力。(Shutterstock)

中國消費市場的廣和特

消費市場的「廣」,所帶來的紅利已經給大家吃得七七八八了。若能清楚把握今天市場消費者的特質,方可成為當今市場中的大咖,這正是筆者想帶出的一點:中國消費市場的「特」。

聞說過去一年,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皆紛紛前仆後繼飛往東京重新評估日本市場的潛力。(Shutterstock)

股神的加持

今天的日本股市,已不再是當年的投機冒險樂園,海外投資者對日本成功克服長期通縮的能力感到更有信心,紛紛對日本市場的中長期前景更樂觀。

如果中央撤銷深圳和香港的防火牆,卻在香港和外國之間建築新防火牆呢?(亞新社)

北水救港?

舊香港已死縱是事實,大家應該着眼新香港該如何再出發,這才是務實和積極的態度(很可惜眼下全世界的政客都嗜賣糖衣假話)。

第1頁,共92頁 1 2 9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