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問的,是政府坐擁巨富,到底回報有幾高,公帑是否花得其所?尤其現在經濟低迷,多個行業在疫情下近乎停頓,失業率屢破紀錄,此時將錢交到市民手上,回報總會比儲備放在什麼基金要高吧?
有數據表明,從5月到9月,每月平均有4萬人獲豁免強制檢疫入境香港,或是第三、四波疫情源頭。然而港府卻並未針對這一方面推出防疫措施,反而一味打擊餐飲業,實在是「你食飯我埋單」的做法。
真正令人不安的,是香港的國際形象。除了DQ立法會候選人、延後選舉、搜查報館等一系列極具反面宣傳效果的有力措施,香港政府最近在回應外國有關香港的一些聲明或決定時,亦使用了以往絕少出現的強硬措詞。
下跌8.9%這個數字,包括的不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加進了去年第三、第四季槍林彈雨的社會衝突,以及去年一度互加關稅的中美貿易戰惡化,跌幅是這一堆因素加起來的效果。
自從上次金融危機,財政政策傳統不再,購買比重不高,佔了大部分反而是轉移。今次2萬億元的方案也不例外,絕大部分是由政府將錢交到市民和企業手上。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現已幾乎遍布全球每一角落,所謂病毒會在夏天後減退的說法,仍是一個有待證實的假說,而且就算屬實,又會輪到南半球的國家擔憂。之後大家又問:夏天來了,秋天還會遠嗎?
愈多國家中招,出入口尋找替代者難度愈高,破壞力是層層上升的。根據現時數據,聯儲局其實沒有充分減息理由,敢於打破常規在此時先發制人,可以推想疫情的威脅有幾嚴重。
與其出標書等待價低者得,政府大可以高價向批發商購入,再憑身份證全民派罩。大膽假設每個口罩出價10元,全香港700萬市民每人十個,埋單是7億元,連半條元朗行人天橋都不如。
香港已陷入衰退嗎?其實何謂衰退,以及衰退由哪時開始、完結,都沒有一致認同的標準,所謂連續兩季負增長的「技術性」衰退,只是其中一個沒有什麼內容的定義而已。
從教科書宏觀經濟角度看,衝突的影響是消費下跌(其中包括對遊客的出口),再加上不確定性拖累投資,根據所謂的「乘數效應」,香港似乎難逃「自製」出一場經濟衰退的命運?
貿易談判反覆無常,今日的好消息隨時給明日的壞消息抵銷,特朗普一個tweet又足以令投資者改觀,股市固然大上大落,人民幣匯率同樣是無定向風。6月時就有不少專家認為「破七」機會不大。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新民黨這個一直強烈反對全民派錢、只支持「針對性」派錢的政黨,竟然打倒昨日之我,成為支持全民派錢的先鋒,這個轉變本身就非常有趣。
樓價變化跟未來租金走勢無甚關係,反映的其實主要是預期回報的變化。簡單一點講,就是樓價比租金愈升得快,未來買樓回報就會下調,由去年年尾開始,租金樓價比率跌得厲害,預測的是樓價升幅將會下降。
從各種證據看來,關稅似乎是主要由中國出口商埋單,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甚微。一直認為貿易戰對美國打擊最大的專家學者,會如何解釋這一堆統計數字?是美國對中國貨的彈性夠高,還是負面影響嚴重滯後?
幾乎香港所有現象,從樓價高企到醫院逼爆(政府宣布增加購買麻疹疫苗,網民主流意見是這些疫苗都不是給香港人的),皆可以同一個理由解釋。所有的政策討論,也可以同樣理由作總結。
不談政治,今日只講一包十條又鹹又冇益的集體回憶,以認真的態度追尋「廚師腸」背後的真相,同時也讓廣大市民明白,除了什麼貿易戰什麼填海,經濟學者是連香腸也可以講一餐的。
經濟學者以及其他行業的專家常常拋出數字,例如「佔中令香港損失X億」聽起來好像很可信,好像經過電腦神算出來一樣,但其實大多數都是資料不全下作出的粗略估計。
其實「經濟3.0」不是反對興建任何公屋,所謂「驚世講法」只是指出政府收地只建公屋被忽略的客觀後果,同時提醒大家公屋制度的根本問題在無效率。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