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81宗確診 本港染疫人數破萬 政府圍封佐敦疫區
本港新增81人確診新冠肺炎,累積個案突破1萬宗。政府已圍封佐敦受限區域,東至吳松街、南至南京街、西至炮台街、北至甘肅街,指明受限區域內人士要留在處所,因應安排接受強制檢測。
本港新增81人確診新冠肺炎,累積個案突破1萬宗。政府已圍封佐敦受限區域,東至吳松街、南至南京街、西至炮台街、北至甘肅街,指明受限區域內人士要留在處所,因應安排接受強制檢測。
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預測辛丑牛年運程提醒,要注意金融泡抺,原來中國傳統節日燒炮仗以硫磺殺菌。一起聽聽蔣博士怎樣分析各行各業的流年運程。
香港政治版圖改變會否蔓延至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近日前任和現任特首先後就此發表評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解釋如何全面準確理解《基本法》的有關條文。
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後,呼籲放下分歧,團結一致,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撰文指,拜登團結美國的願景雖好,但對手不會輕易合作,因為不少反對派「極度腐敗」,部分政客更惡意散布充滿煽動性的「愚蠢」言論。
英國突然中門大開,改變BNO的策略,背後有什麼原因?行會成員葉劉淑儀提出要港人二選一,港人移民不能擁有港人福利、投票權和居住權。民協前主席馮檢基認為,葉劉淑儀對BNO建議弄巧反拙。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案例,整整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兩地政府及民眾在抗疫、防疫上有何異同?台灣有什麼是香港可以借鑑參考的?
容教授透露,中國承載月壤返回地球的罐子是由理大製作的,團隊在罐子上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理大logo,乘載香港人的登月夢想,隨着嫦娥五號一起進行了一趟月球之旅。
拜登20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外交部隨即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實施制裁。拜登新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隨即反擊,指中方在就職禮的同一日作出制裁行動,是試圖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製造分裂。
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一口氣敲定了17項行政指令,其中包括讓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世衛組織(WHO)。白宮的 Twitter表示,美國政府將致函聯合國,30日後正式重返協定。
美國新總統拜登1月20日宣誓就職,專注研究收入與貧富不均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克提撰文指出,美國的共和體制從一開始就很脆弱,拜登政府當務之急是要在社會平等和再分配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特朗普在講話中重提1月6日發生的衝擊國會山莊事件,表示政治暴力是攻擊美國人所珍惜的一切,絕對無法容忍。現在美國更需要團結在共同價值觀之下,「超越黨派仇恨,創造共同命運」。
特朗普連任美國總統失敗﹐更不肯認輸煽動支持者攻擊政府。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兩次總統彈劾特朗普已經身敗名裂,其落台前夕美國各界人士紛紛打落水狗,特朗普對美國社會造成嚴重傷害。
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預測辛丑牛年世界局勢認為,未來200年領導世界力量在東方,香港和世界各地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反覆,為何五星連珠反而是好現象?一起聽聽蔣博士的詳細分析。
1月19日,本港新增56宗確診個案。政府宣布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延至1月27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15個年宵市場恢復舉行,但攤位數目縮減一半。
青年史學家年獎2020的得獎者謝穎豪、林嘉澔和關浚鋒分享了個人研習中史的心得。其中謝穎豪同學表示,歷史劇集、書籍和遊戲啟迪了她研習中史的興趣。
看幾乎所有論者都說特朗普自導自演的這場「輸打贏要」政治鬧劇,在美國史上是破天荒之舉,《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力排眾議,指出美國200多年前已有此例。
美國總統換屆,拜登上台是否會令中美緊張關係放緩。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由於支持特朗普的人不乎少,美國國內會進一步撕裂,而中美關係不會輕易好轉,相信美國會繼續制約中國。一起聽聽施生的分析。
1月18日,本港新增107宗確診個案。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通過向食物及衞生局建議,緊急使用復星及BioNtech疫苗。
美國財政部因應香港問題再制裁多6人,包括警務處國家安全處處長蔡展鵬、負責國家安全的警務處助理處長簡啟恩和江學禮。特區政府表示極度憤怒。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介紹海洋公園的擬議未來路向,建議山下部分園區在未來免費開放予市民,部分園區將外判予營運者經營。
「嫦娥奔月」這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21世紀終於成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侃侃而談理工大學這次的航天任務、創科發展及未來校務擘劃,理大可否成為香港高校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山莊,美國內部分裂白熱化。民協前主席馮檢基指出,美國出現反民主、和反民主價值的行為是極嚴重的事,反映出美國深層次兩極化。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2021年報告,將美中兩國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列為「第一級風險」,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哈佛學者艾利森也撰文指出,拜登上任後的挑戰是避免中美戰爭。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本月20至22日在北京舉行,外媒紛紛揣測北京方面是否有意修改本港的選舉制度。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分析有關傳聞時指出,北京如何處理立法機關的選舉問題,可能會出人意表。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13日以232票對197票通過總統特朗普彈劾案,使特朗普成為史上首位任內被二度彈劾的美國總統。與此同時,為確保拜登20日的就職禮安全舉行,已動員2萬名國民警衛軍進駐華府協助保安。
特區政府就智慧城市藍圖提出工作綱要,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應探討智慧生活如何融入大灣區,及利用河套區實驗嶄新智慧城市,更重要是不能忽視數碼安全及信任問題。一起聽聽黃教授的分析。
著名美國政治學者、「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撰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沒有善用美國的軟實力,但1月6日的衝擊國會事件,可能成為「特朗普主義」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一些政客開始要為他們的言論負責。
民進黨與美國愈行愈近,民協前主席馮檢基指出,蔡英文的親美抗中暗獨路線台灣民眾不會支持,更是錯判了形勢會後患無窮。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自國安法公布實施以來,反對派似乎偃旗息鼓,不再猛烈抨擊現任政府,反倒是建制派陣營近日頻頻出招,嚴厲批評特首林鄭月娥,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有獨到觀察。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後,除了面臨第二次彈劾,還遭到多個社交媒體封殺。保守派網站指大科技公司窒息言論自由,更有評論將美國現況與小說《一九八四》的情節相提並論,令這本書躍登暢銷書榜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任期僅剩下不到10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可能遭彈劾下台及眾叛親離的局面,會否動用美國憲法賦予的特赦權,在離任前大赦自己及親信?聽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細說分明。
特區政府購買的三款疫苗準備為市民接種,三款疫苖究竟有何不同。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為大家剖析,而港大自家研發疫苗進程如何,一起來聽孔教授的專業分析。
經過前年反修風波後到去年全國人大訂立《港區國安法》後,有傳媒指香港新聞和言論自由受到限制。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指出,傳媒要讓香港人清晰了解未來有什麼選項。
美國司法官員當地時間周四宣布,美國執法當局對特朗普支持者攻擊國會山莊一事展開刑事調查,徵用數以百計的調查人員辨識並拘捕肇事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遭受各方抨擊下,態度軟化,承諾將權力和平移交給拜登新政府。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接種疫苗是大工程,稍有差池,不但令市民無法安心接種,更會令他們對政府更加失去信心。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批支持者疑受煽動,闖入國會山莊與警方發生衝突,釀成最少4人死亡。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痛斥「共和黨造反派」賠上了美國人自由公平選舉的傳統。
香港政治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中央對香港政策是否真的鐡板一塊。民協前主席馮檢基對香港前景抱樂觀態度,一起聽聽馮檢基的分析。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50多名在2020年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1月6日早上被警方上門拘捕。警方指他們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去年底,英國等地發現變種的新冠病毒,香港至今已累積最少15種確診個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出,變異毒株更具傳播性,可能成為主要感染源。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批評免疫學博士顧小培的言論完全沒有理論和事實根據,是偽科學,誤導讀者。顧小培回應自己根據研究報告所言,內容可信。
特朗普聖誕前夕突然赦免40多人,背後有什麼原因。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今集主席開咪指,特朗普落任前會否預先赦免自己?又是否密謀提早落台讓彭斯赦免他 ?實在耐人尋味!一起聽聽主席怎講。
1月4日,本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累計9018人染疫。政府宣布繼續收緊社交措施兩星期,直至1月20日為止,預計農曆新年前不會放寬措施。
孔繁毅指出,香港大學噴鼻式新冠病毒疫苗的原理與噴鼻式流感疫苗相同,只是將甲型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去掉(deleted),令甲型流感不活躍,再把一部分刺突蛋白放入甲型流感,製造噴鼻式疫苗。
《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通識科,教育局已提出改革方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則認為,應要廢除通識科,一起聽聽雷教授有什麼意見。
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4月將遠赴新加坡,到南洋理工大學接任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本社訪問沈教授,透露新加坡有何吸引之處。
因為參與嫦娥五號探月計劃並成功完成表土採樣,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能力近日成為傳媒追捧焦點。鮮少在香港媒體前曝光的滕錦光校長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他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看法,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深刻建議。
本港爆發新冠病毒第四波疫情,截至12月30日,確診人數達8779人,奪去147人的生命。過去一年港大微生物傳染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講座教授袁國勇一直站在抗疫最前線,當選本社2020年度風雲人物實至名歸。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