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高時空分辨電子顯微鏡中心研發出世界首台時間分辨像差校正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並且不斷進行提高電子顯微鏡性能的研發,使其在觀測過程中能夠更快捷及準確。
《生死相醫──香港急症科醫學院25周年》一書帶讀者進急症室的世界,看急症科醫生如何爭分奪秒,在生死邊緣拯救生命。4位參與撰寫本書的作者現身說法,從歷史和經驗的角度,分享香港急症科醫生的故事。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首獲奧地利共和國金榮譽勳章,他表示會繼續將中國文化傳播海外。面對香港文藝人才就業困難,麥大師暢談經驗和想法。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作為一個全球城市,無可避免要攀上更高的世界地位,但只講求主流的創造財富手段,如創科創業,又有沒有考慮其他人的需要?
2023年灼見名家ESG企業大獎誠邀有志為香港ESG長遠發展出力的公司/機構報名參加,共襄盛事。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如何建立企業獨特的「溢文化」,影響員工做事方式?
所有防疫措施取消象徵疫情完結,但仍有不少人患有「長新冠」,能否依靠食藥解決?建立腸道健康,如何幫助建立一個良好的免疫系統?一起聽聽養生達人嚴浩的分享。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表示,香港早前不太注重文化的修養,現可借鑒海外及內地城市的音樂教育模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 香港將成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
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3月21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同意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行政會議周二(3月22日)通過紅隧、東隧及西隧三隧分流收費方案,特區政府採取「兩步走」模式,第一階段在8月2日開始,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增至30元。
在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3月2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兩人之後共進晚餐,繼續交流。
香港城市大學預臨床生物醫學磁共振成像實驗室以磁力共振成像(MRI)作為基礎,研發出高端的分子成像方法,讓醫生更精準分析病人病況及偵測出潛在疾病。
民國初年,孔教會及兩次「國教運動」失敗後,陳煥章等人南來香港,1930年創立孔教學院,為香港的孔教運動興滅繼絕,添薪加火,至今已83年,他們如何守護「花果飄零」的傳統文化?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明匯智庫合辦薈萃沙龍。資深傳媒人盧永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高級講師張少威大談中美角力,以及港人對此的了解有多深。一起聽聽。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周一(3月20日)至周三(3月2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
日本政府為實施福島重建計劃,公布需要將核廢水悉數排放出太平洋,引起多國健康疑慮及強烈反對。他們呼籲要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看待經淨化的核廢水,對人體及環境傷害「微不足道」。
《基本法》與港人息息相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當中有趣的故事,加強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今集講到《基本法》如何具體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傳統中有「熱氣」這個觀念。市民吃煎炸物容易導致流鼻血、喉嚨痛?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一起聽聽免疫學博士顧小培分析。
美國矽谷銀行爆煲,市場憂慮會否引發骨牌效應。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事件起因是美國加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矽谷銀行賤賣債券帶來巨額虧損。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在「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論壇上分享了他從夢想到現實的創科之路。他表示,不只一次面對同期發表同類研究的論文、多年時間申請專利、訴訟經年等問題,都是創科產業同樣面對的問題。
特區政府周五(3月17日)公布特首顧問團成員名單。新成立的特首顧問團,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並委任34名成員,主要政府官員亦會參與。
以醫療護理健康照護課程著稱的東華學院2022年畢業生超過九成獲聘或選擇繼續進修,七成六畢業生月入超過港幣$30,000,錄得歷年新高。其中,放射治療學(榮譽)理學士畢業生入息最高。
老師被視為學生終身學習的領航員,所以「城大老虎班」面向的不止是學生,也會與校長們分享教學心得。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方案包括,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基礎上,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失明人士雖然因視障窒礙了工作,但也可以成為教師。他們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冷思熱話》請來翁港成校長、游偉樂老師分享他們的經驗。
「存在.她力量」——國際女性當代藝術展,將於2023年3月24至29日在中環香港大會堂低座舉辦,將展出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及地區50多位優秀女性藝術家過百件精湛作品。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認為,特區政府除了要做好實體基建外,還要做好數碼基建(digital infrastructure),因為發展數碼經濟,數據高速接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營商之道。一個魚塘如何激發楊女士的環保念頭?
鍾樹鴻教授表示「城大希望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創新及批判思考、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的畢業生。」城大擁有優良師資、先進教學模式、豐富課程設計、濃厚知識氛圍和全面配套。
即將在2023年5月任滿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卸任前特別接受本社獨家專訪,暢談過去15年城大的發展與變化及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挑戰與隱憂。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諾,一定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廉潔奉公、鞠躬盡粹、不辱使命。
《基本法》與港人息息相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當中有趣的故事,加強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今集講到立法會議員在什麼情況下會喪失議席。
本社訪問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博士,從ESG基本概念,香港可以扮演什麼樣角色,以至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大方向,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解畫。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3月5至13日在北京召開,大會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由國務院總理李強帶領的團隊,除國防部和發改委是新領導人上場,其他24個部委領導人均屬連任。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第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周六(3月11日)上午繼續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當選國務院總理,張又俠、何衛東當選中央軍委副主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政府新一輪消費劵計劃派發詳情,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4月16日將可透過去年已成功登記的儲值支付工具,獲發首期3000元電子消費劵。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3月10日)上午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謝智剛教授於「城大老虎班體驗日」向一眾高中學生講解營商環境和先機,並邀請創辦人盧穎熙先生分享創業心得。「HK Tech 300」為有志成立初創公司的城大學生和青年提供全面支援。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表示,不斷適應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優化改革港澳工作領導體制,才能確保黨對一國兩制事業的有力領導,才能保證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周三(3月8日)早在北京參與港澳政協聯組會,與港區政協委員會面,歷時約1小時15分鐘。
3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長篇報道,引述匿名的美國官員「爆料」稱,新情報表明炸毀「北溪」管道的是一個「親烏克蘭團體」。消息人士表示,破壞者「極有可能」是烏克蘭人或俄羅斯人,或是兩者結合的組合。
本社訪問香港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博士,從ESG基本概念,香港可以扮演什麼樣角色,以至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大方向,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解畫。
近來世界發生多宗大事,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留意到,國際傳媒在報道上多針對中國氣球事件,而忽略其他大事,尤其是關於華府的醜聞。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幼稚園處於寒冬,如何走出困境?鄭家寶校長今期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副主席葉曾翠卿、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青怡分校)校長廖鳳香對談,怎樣改進資源政策,提升教學素質。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香港教育大學與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合作,迄今已籌劃了8個動畫製作項目,包括《看動畫・學歷史》等,希望讓全球各地的學生都可以在網上免費觀看,協助推動弘揚中華文化。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本社希望通過專業評審制度,甄選出具公信力的企業ESG大獎得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趙樂際周二(3月7日)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參與港區人大代表團審議,歷時大約1小時。
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自推出後蔚為風潮,撼動全球的教育制度。「中國AI之父」李開復博士與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不約而同表示,AI工具將獲廣泛應用,教育界應及時了解最新趨勢。
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外交部部長秦剛首次以外長身份出席中外記者會。他說,當今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