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後的樹木,彷彿一枝茁壯成長的新枝頭。(Shutterstock)

併購處置好似花園園丁

就像是園丁能夠用心塑造花園一樣,企業高管也應該以同樣的心事,配置公司中「帶養」的部分,使部門在內在外展現風華,脫穎而出。因此,定期的修剪和資產出售,不僅是持「營」保泰的關鍵,更是追求卓越的必要手段。

直至耶魯大學的大衛·史雲斯出現,捐贈基金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市場裏一員不可忽視的重炮手。(耶魯大學圖片)

流動性的投資價值

用作匹配資產和負債的長中短年期和類別分配比例的投資策略上,就不應該生硬或死板地把大部分的資產,囤積在高流動性、變現力高的資產類別身上,而是要破除成見,看透其實對流動性高的資產類別的偏好是一種心魔。

不論是美國的矽谷,或者是內地的創投圈,近年有不少的企業創始人,紛紛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有些則是被炒魷魚。(Shutterstock)

創始人溢價的三問

創始人現在是否面臨成為理想主義者還是追求利潤的營運者的抉擇?Meta行政總裁馬克·朱克伯格從夢想中的元宇宙轉向宣告「效率之年」,他委婉表示元宇宙有點遙不可及,這到底是醒覺、還是投資者逼宮的成功?

好的預測是很難做到的。(Shutterstock)

金融預測如瞎子摸象?

上帝創造的世界複雜無比,為此,聰明的分析師和經濟學家們,發明了很多的理論、經驗法則和模型,説穿了其實就是憑感觀經驗而生的捷徑,做出好些短期的預測,這也許解釋了最近Algo和AI為何受到萬般的寵愛。

研究數據指,資產處置往往對股東有利。(Shutterstock)

資產處置的減法效益

從不少的數據庫,我們在彈指之間就能找到「加法」的交易數據,如A公司宣布收購B公司,但要找到「減法」的數據集,如C公司處置子公司D,卻不是垂手可得。這還不只,減法的數據,很容易被加法的數據所遮蓋。

早前就有傳聞指迪士尼考慮出售旗下的傳統廣播和有線電視業務的股權,或甩手給合作伙伴,包括加快把 ESPN 轉型到串流市場。(Shutterstock)

CEO 對資產處置出讓的疑惑

大多數的職業經理人骨子裏是希望擴大業務版圖,而不是縮減業務,此無他,餅乾大小和報酬多少是直接掛鈎的,而報酬的數量級,又以認股權證為大頭,現金工資為零頭。 而對權證最敏感的,多數是併購時的刺激。

孫正義的戰場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大家眼前的阿里巴巴!(Shutterstock)

史上最賺錢的單筆投資

孫正義一向被矽谷中人和華爾街描述成只懂得撒錢,但在這最賺錢的一票中,卻現了一手砍價的談判技巧。也許很少人真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能耐,但這幾下過招,如果純粹用銀紙論輸贏的話,掌聲的方向理應相當明確。

伴隨大江健三郎一同向世人告別的,是先生那少數能令全球各界均為之折服的風骨。(亞新社)

借莫言悼大江健三郎

莫言借魯迅先生的説話,指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不是「書生」躲進小樓,寫出「自得其樂」的「風花雪月式的文學」作品,而是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性関懷」,有「嫉惡如仇」的「靈魂」!

聽到一眾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獨角獸唱好自己的併購業績時,我們應該如何考量?(Shutterstock)

人細鬼大的獨角獸

獨角獸令投資者驚艷,尤其是對為數不少在它們成長晚期才湧現的金融投資者,尤具吸引力。這些投資新貴過客,放大了優先清算權的使用,又熱衷於把獨角獸作為追加投資的載體,使獨角獸在茁壯過程中,顯得人細鬼大。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洗禮後,亞洲許多地方似乎走出了社會資本主義。(Shutterstock)

金融風暴的危與機

金融資本主義成為西方社會建造全球化時的尚方寶劍,當全球化浪潮,席捲亞洲大大小小的經濟體時,起先的確是措手不及,但在長視角之下,亞洲諸國是否輸家?金融大鱷是否贏家?

科奈爾於1990年撰寫的"The Road to a Free Economy"獲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作者提供圖片)

短缺和軟預算的恆常態

科氏是從二戰中猶太人被大屠殺的經歷中逃生出來,沒有正式上過西方經濟學的課,對許多經濟現象的觀察和總結,是他天真的、自然的經驗結晶。也許因此緣故,放在今天的時局中,仍然拳拳到肉!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