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營屋改7:3 港效星有神無髓
特區政府師法獅城,但似未悉箇中奧妙,措施自相矛盾。左手殷切覓地建公營住房,右手放行流入私樓市場,⋯⋯… Continue reading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於2003年起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之職,2011年9月起則轉到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擔任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8月升為聯席主任。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與港澳社會政策等研究,近期著作(或合著)包括:《香港華人家族企業個案研究》、《香港身份證透視》、《香港米業史》、《香港股史》、《香港大老:周壽臣》、《香港大老:何東》、《香港將軍:何世禮》等。其次,亦合編了《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研究》、《澳門社會實錄》及《澳門特區新貌》等書,並在國際期刊及區域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十數篇。
特區政府師法獅城,但似未悉箇中奧妙,措施自相矛盾。左手殷切覓地建公營住房,右手放行流入私樓市場,⋯⋯… Continue reading
政府正陸續實施2018年度預算案稅務寬減,尤其提高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至每年6萬⋯⋯… Continue reading
在欣賞劇中人爾虞我詐的「宮鬥」之餘,我們覺得更反思當中帶出的一個重大社會現象:相對於男性在「前台⋯⋯… Continue reading
若我們不能從較根源性入手,例如化解遲婚問題、居住空間狹窄問題、工作欠保障收入卻停滯不增問題等等,⋯⋯… Continue reading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卻表現得忌憚三分,是否真的反映中美之間的科技發展差距已經收窄,甚至到了⋯⋯… Continue reading
在全球化年代,又處於經濟衰退時期,中美貿易、生產、投資,甚至人民交往又相互糾纏的年代,大動干戈的⋯⋯… Continue reading
中國與路帶倡議沿線經濟淵源非淺,五通皆備,何須香港穿針引線?不過,資金需求龐大,並非一國能獨力承⋯⋯… Continue reading
若政府能心領神會,官僚身體力行,大橋港方口岸交通混亂、轉數快系統百密一疏等問題應可避免,撥亂反正⋯⋯… Continue reading
「轉數快」人人可免費即日收付,而非用者自付,大錢包商補貼客戶之餘,還補貼競爭同業,顯然乖離商業原⋯⋯… Continue reading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開宗明義填海造地,也未雨綢繆儲備土地,留交新世代發展。前事不忘⋯⋯… Continue reading
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自主,倘若股市全由紅籌主導,無異變相內地的離岸市場,既有失本來設計與發展原意⋯⋯… Continue reading
一言蔽之,虛擬商貿共享經濟背後,仍是實體經濟,就算交易方式革新,結算方式革新,也跳不出貨銀兩訖這⋯⋯… Continue reading
近年,受樓價屢升不跌的影響,社會對新加坡模式趨之若鶩,林鄭從善如流,推出「娥六招」呈現新加坡身影⋯⋯… Continue reading
或許政府不願見居屋流失,新猷變相與出租公屋看齊,轉手居屋奇貨可居,實自相矛盾。… Continue reading
新加坡以公屋為主,從福利擴展至商品;香港以私樓為主,從商品伸延至福利,兩地政策起點有別,定位不同⋯⋯… Continue reading
古諺云:「一法立,一弊生」,香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奉公開公平公正為臬律,政府不應輕言干預。… Continue reading
先進經濟奉行浮動匯率,而且設有中央銀行,無論儲值便利或虛擬銀行,皆可置於傳統銀行體制外,不影響貨⋯⋯… Continue reading
銀行無虛實之分,服務方式則可虛實兼行。若政府擬借道虛擬銀行拆解小存戶小商戶困惑,無異掩耳盜鈴,捨⋯⋯… Continue reading
正本清源,公屋私樓供求錯配,源於私樓市場失效,而後者源於辣招過猶不及。… Continue reading
是回港元匯率急跌至臨界點,是外資撤離或港資外流表象,但同業拆借市場寬鬆,下游港美息差未收窄,步伐⋯⋯… Continue reading
早前談及一帶一路與中國未來發展能否更上層樓,美國因素至為關鍵。不旋踵中美爆發貿易戰,且逐步加劇。⋯⋯… Continue reading
以傳統結構性空置率5%計,即使實際空置者有3%,開徵空置稅也雷聲大雨點小於事無補,邊際供應也未必⋯⋯… Continue reading
美國因素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在下一個五年發展過程中的最大挑戰,亦可說是最大隱憂。… Continue reading
康樂會用地是土地政治,地租是土地經濟,不應混淆。政府不能昧於現實,康樂會既然尚有社會價值,用地續⋯⋯… Continue reading
五年來政府辣招盡出,樓價卻愈壓愈升,正反映救火心態,監管只爭朝夕,務求立竿見影。… Continue reading
「香港金融科技落後近鄰」是偏見, 「大眾保守不接受新科技」是誤解。其實香港是電子交易先驅,以實體⋯⋯… Continue reading
上次派錢,政府以公帑補貼基層面應付入口通脹。現時香港未有入口通脹壓力,毋須大手筆派糖。… Continue reading
政府房屋供求管理政策過猶不及,五年多來辣招不盡、樓價升完又升,原本寄望政府出招抑壓樓價的市民,多⋯⋯… Continue reading
總結五年經驗,辣招遏抑置業需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有目共睹。轉手及按揭市場失效,發展商當道,樓價⋯⋯… Continue reading
政府擬重組置業階梯為公屋或綠置居、居屋或首置、私樓共三級,不過居屋及首置分界線難客觀劃定。… Continue reading
熱錢特色是機動性強、觸覺性高,豈會落後於形勢?… Continue reading
首置上車盤也屬資助置業,本質與居屋無異,不設補地價於理不合,除非一視同仁暫停所有安排。… Continue reading
財金官僚曾苦口婆心地提點市民置業須量力而為,慎防美元利率掉頭上揚,熱錢撤資,港元利率飆升,樓價下調。… Continue reading
首置上車盤既是資助房屋,資助愈優厚,條件便愈嚴苛,換樓也愈難,轉場私營房屋阻力便愈大。… Continue reading
置業問題錯綜複雜,樓市更陷入結構性惡性循環,皆因辣招之下換樓疏落市場癱瘓,新盤坐大發展商當道。… Continue reading
監管鬆懈失信天下,矯枉過正失信客戶,沒有獲得客戶信賴和支持的金融中心,只是虛有其表的軀殼。… Continue reading
1841年香港開埠時,曾被謔稱為「荒蕪石頭」,但最終卻能從小漁村發展成國際金融大都會。… Continue reading
香港開埠是為融資華洋貿易,致勝關鍵是開放中國貨幣流通。… Continue reading
安老按揭本是德政,可惜生不逢時,踫着按揭辣招雷厲風行,官僚未能顧全大局,導致政策互相矛盾,節外生枝。… Continue reading
近年樓價失控,其實並非坊間所言乃市場出現「炒賣」或「泡沫」之故,元凶其實是按揭辣招過猶不及之故。… Continue reading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寸土尺金,房屋問題長期以來均不易解決,新任特首上台,如何能夠對症下藥。… Continue reading
公屋輪候愈長,劏房問題變本加厲,年輕人望樓興嘆,換樓者未能如願,給繼任人留下的,顯然仍是燙手山芋。… Continue reading
近年是非多多,皆因官僚剛愎自用,乖離正道走偏鋒。… Continue reading
正本清源,應大刀闊斧改弦易轍,讓轉手市場重拾主導。… Continue reading
按照新法例,銀行兼營電子錢包,儲值等同客戶存款,直接算入貨幣統計,而獨立營運商之儲值,則間接算入⋯⋯… Continue reading
問題根源應該是法律草擬及審議過程欠嚴謹,百密一疏。… Continue reading
財金當局幾個應變假設,明顯與事實不符,讓人有與現實脫節之感。可以大膽地說,期望游資撤離實乃不切實⋯⋯…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