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觀豪

陸觀豪

退休銀行家,曾任本地上市銀行常務董事,具30年實務經驗。退休後從事金融研究,最近與中文大學教授合作,研究大中華金融發展,並在《信報》及《信報月刊》定期發表文章。
自開闢為自由貿易港後,華洋資金逐漸流入,初期主要是配合或支持轉口貿易的資金流動。(Shutterstock)

資本流聚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若細心回顧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最為可靠且較易吸引的,其實是海外華人資金,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外華人經濟實力不容低估,資本雄厚,且需尋求多元出路,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均屬他們多元投資的重要一環。

從香港歷史上看,不同重大發展機會,均與外部因素帶來重大變局有關,並因能緊緊抓着,之後迎來重大發展,有了接着的輝煌歲月。(Shutterstock)

經濟轉型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綜合香港百多年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前途軌跡,不難看到那種「時勢造英雄」的影子。香港社會與經濟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發展動力已非成長期般巨大的問題,各經濟層面相互糾纏,不易單憑內部產業變革帶動經濟轉型。

經濟愈發達,社會愈富裕,男性參與勞力比率愈低,殊非巧合。(Shutterstock)

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滑之謎

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積極參與國家經貿發展之際,也不應忽視外圍環境轉變。鼓勵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也要深入了解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跌之啟示,避免此消彼長,互相抵消,始能保持社會生產力。

美方會否限制香港使用美元交易及清算?(Unsplash)

考驗香港貨幣金融之三大困擾

香港金融成就與政治體制無必然關係。關鍵是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受到各方認同。一國兩制及兩幣乃相輔相成,貫徹自由資本市場,延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傳奇,發揮人民幣離岸中樞功能。

香港社會無疑欠缺人和,官民互信尤其薄弱,所以抗疫進程總是左支右絀,給內地和台澳比了下去。檢視過去一年抗疫,香港歷四波上落,乏善足陳,近來更疲態畢露。(亞新社)

抗疫因時制宜,得失一念之差

預防疫苗面世,帶來曙光及希望,是形勢轉捩點,也是對政府之考驗。特區政府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且拭目以待。瘟疫有後遺症,社會須面對家庭破碎等現實。即使傷痕有朝癒合,傷痛烙印也永難磨滅。

香港恒生指數幾年前改動計算方法,或多或少影響內在「投資語言」。(Shutterstock)

恒生指數何必隨波逐流?

恒生指數又擬大幅改革,目標卻欠明確,歷史數據之延續性,也嫌語焉不詳。歐美日市場指數歷史更悠久,面對基金洪流而擇善固執,箇中自有道理及學問,值得香港認真反思,隨波逐流是否明智?

近日勞工及福利局長怪論連篇,稱保就業之理念是「保持僱主與僱員之關係」。(亞新社)

百業水深火熱 救助還看精準

政府應對疫情的措施反映對當下經濟困局認識未深,以為不外傳統衰退,可是大家的出行習慣慢慢改變,開庫濟眾乃權宜之計,不治標,也不治本。筆者認為,政府在面對疫情不同階段,需要有不同政策和具透明度。

通派1萬元,對基層是杯水車薪,對中上層是錦上添花。而且長居海外者也無端受惠,實在敗筆。(亞新社)

非典型衰退 非傳統復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凶猛,瘟疫肆虐半年,環球經濟陷入衰退。原以為各方反應過敏,待形勢穩定,經濟自當反彈,甚至先於疫症完結。不料曠日持久,實出乎經濟學家意料之外。

10年來3屆特區政府,以穩定房屋樓價為已任,卻未竟全功,熱門屋苑樓價11年來共翻三倍多。(亞新社)

十年一覺加息夢 空餘樓價未跌情

10年以來,特區3屆政府着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徒勞無功。癥結是以壓抑需求為本,寄望美元掉頭及加息解困。如今十年一覺,美息打回原形,疫症肆虐,環球經濟陷衰退邊緣,倘不知變通,讓監管從寬,香港不易跨過難關。

香港於1月22日確診首兩宗個案,患者是居民,乘坐高鐵返港。斯時行政長官遠在瑞士達沃斯參加論壇,分身不暇,遙控局勢。(亞新社)

武漢肺炎肆虐 特區坐失兩制良機

倘若時光可以倒流,特區政府能看透局勢,巧妙活用「一國兩制」之利,及時實施臨時入境管制,減少中港跨境人流,形勢也許完全改觀。春節後市民盲搶口罩及食品行為,應不會出現;醫護人員之抗疫疑慮,只是杞人憂天。

若官民積怨未能及時化解消弭,政府泥足深陷,難免動搖香港國際財經樞紐地位,影響深遠。(亞新社)

動盪困局的走資疑雲

聯繫匯率制度下,若港元長期偏軟,貼近7.85承兌下限,顯示有走資現象,但未足以遽下結論。其實,走資尚有三大統計現象,須同時出現始可確認,否則容易以偏概全。

尋求盡早結束當前對各方均受傷害的行動,讓香港重回發展正軌。(亞新社)

騷亂止於斡旋制於民心

若果我們明白當前局勢難以一時三刻解決,而過去的歷史教訓是,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利運動的發展,因為香港經濟命脈雖不受打擊,但必然殃及那些只想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普羅市民、打工仔,那肯定不是抗爭者願見的局面。

政府現推出自願供款免稅額,乃鼓勵積穀養老,避免加重福利開支。(亞新社)

強積金年金貪免稅 慎防先甜後苦

政府正陸續實施2018年度預算案稅務寬減,尤其提高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至每年6萬元,且惠及延遞年金供款。政客喜出望外,稱讚官員從善如流,惟未知他們有否了解強積金及年金皆私營,是盤生意。

《延禧攻略》是創作劇,女性角色突出,人物虛實交錯,情節真假難分,不過人與事皆似曾相識,環顧身邊比比皆是。(《延禧攻略》劇照)

《延禧攻略》揭企業傳承 女性擔要角

在欣賞劇中人爾虞我詐的「宮鬥」之餘,我們覺得更反思當中帶出的一個重大社會現象:相對於男性在「前台」──如沙場、商場或政壇上的刀來劍往、生死相搏;居於「後台」的女性,在後宮之中的勾心鬥角,同樣激烈非常。

據家計會數據顯示,「一孩家庭」已成為目前家庭結構最普遍的模式。(亞新社)

無手足世代降臨的人口結構新挑戰

若我們不能從較根源性入手,例如化解遲婚問題、居住空間狹窄問題、工作欠保障收入卻停滯不增問題等等,則出生率必然如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所指「沒有回升的迹象」,這樣必會窒礙未來經濟發展,動搖社會穩定基石。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