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祖墀

謝祖墀

Dr. Edward Tse,高風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長江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董事、顧問委員會委員暨客席教授,以及一些大型中國企業和國際投資基金的獨立董事。曾任職麥肯錫公司的美國舊金山辦事處,之後他於1990年初回到大中華區。謝博士是中國管理諮詢行業最早的從業領軍人物之一,曾經擔任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中國區總裁和博斯諮詢公司(Booz & Company)(前稱Booz Allen Hamilton,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總裁。為包括國內外的數百家企業提供過諮詢服務,涉及在華商業的各個層面,以及中國在世界的角色。他曾為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以及中國政府不同層次的機構提供過戰略、國有企業改革和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建議。他已撰寫數百篇文章以及6本書籍,其中包括《中國戰略》(The China Strategy,2010年)、《創業家精神》(China's Disruptors,2015年)和《變局思維》(2022年)。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士、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博士、MBA。
沒有任何體制是可以免疫於經濟周期的,中國的發展模式亦不可例外,但關鍵在於底層邏輯。(Shutterstock)

中國的新士大夫企業家精神

沒有一個體制是完美無瑕的,關鍵是它的最底層邏輯和建構的合理性,以及它的自我修復能力有多強。中國的發展模式具備不同的工具資源和系統,讓它更能有效應付和解決問題,減少經濟與社會所受到的波動。

蔚來汽車、聯想電腦、京東方與合肥政府的關係與合作,都是合肥市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成功案例。(灼見名家製圖)

中國的有效政企合作模式

合肥透過產業投資的概念來布局新能源產業,形成了「以投帶引」的招商引資新模式,並通過政府的主動性、高效性、創新性和協同性,以及產業的發展水準和潛力,實現了更加快速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它特殊的內在一致性以及活力。 (Shutterstock)

中國發展韌性的底層邏輯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不斷地透過「試驗、學習和調整」的機制,並運用它大規模的組織能力,使整個國家具備高韌性的發展,在困難中始終擁有一股向上的力量,這是我認為中國可以的原由。

在中國的諮詢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我遇上了三批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些共同之處,亦發現了不少不一樣的地方。(Shutterstock)

我所認識的中國黃金三代

時代給予了中國的年輕人機會,亦賦予了他們挑戰。中國的規模、發展速度、產業和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加上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和全球化的高度發展環境,給予中國的年輕顧問們不斷的磨練。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氫氣生產國。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資料,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Shutterstock)

快速發展的中國氫能產業市場

中國的綠氫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氫能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重點,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支持,及眾多市場參與者的推動下,將釋放大規模氫能消費需求潛力。

2019年,中國已經成為利潔時全球的第二大市場。(Shutterstock)

在中國10年增長20倍的跨國企業

利潔時在中國的成功故事值得對商業戰略有興趣的觀察者和企業參考和借鑒。對許多西方跨國公司來說,中國並不只是一個(重要的)市場而已,它更是在經營理念、商業模式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思想源泉。

對有責任感的最優秀的戰略和管理顧問來說,中國應是最佳的平台。(Shutterstock)

對於內地管理諮詢從業者的期許

經過30餘年的發展,今天在中國號稱在管理諮詢行業從業的人數比我剛剛回國的時候多了許多。但從我了解客戶的反饋中,中國管理諮詢顧問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為客戶所提供的工作質量亦有頗大的差別。

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站於全球前列之一。(Shutterstock)

企業應該如何解讀中國的新形勢?

儘管受到疫情和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不少在中國或者與中國有重要業務往來的企業仍然對中國市場感到很有興趣。他們將中國看作他們的重要市場或供應鏈中心,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在過去5至10年間,中國的美妝行業經歷了不少的轉變。(Shutterstock)

中國美妝行業的變局思維

中國的美妝行業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企業家更加需要戰略思維,在大變局中找出致勝之路,同時加強企業的能力,迎接未來的機會和挑戰。

作者建議,香港需要定位為一個「戰略城市」。(亞新社)

融入怎樣的國家發展大局?

長期以來,香港習慣了定位自己為「經濟城市」,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從「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來看,香港特區政府到目前的做法可能仍然不太足夠。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的試驗、學習與適應的能力。(Shutterstock)

中國式現代化的底層哲理

中國已經展示了在工業、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能力,並繼續朝着現代化社會的方向邁進。可以預見,這個趨勢發展之下,中國將為構建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哪些方面較為關注?(Shutterstock)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有所提升

愈來愈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靈感和知識源泉,並且如果想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他們需要深度理解並參與進來。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中國戰略甚至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當中包括什麼?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變得愈來愈激烈。(Shutterstock)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結構的新變化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形勢目前還非常不穩定,許多公司仍在努力搶佔先機。現有的整車廠需要不斷學習,並且同時尋找適當的機會革新自己以適應新的遊戲規則。不過,傳統車企所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往往是初創企業所不具備的。

2022年1月至8月之間,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實際達到1384.1億美元,同比增長 16.4%。(Shutterstock)

外資企業還會來華投資嗎?

外資企業會停止在華投資嗎?或者他們會將現有的投資轉移出中國嗎?我認為是不會。對許多公司來說,聚焦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

諮詢公司在思考資深顧問/合夥人的成長和發展時,需要考慮什麼?(Shutterstock)

管理諮詢顧問「博」與「專」的取捨

今天在「百年未見之大變局」中,不少企業高層都在思考大變局對他們企業的影響和含義是什麼。當然,他們會詢問的顧問應該對他自己的行業比較了解,但他們更需要那些能夠看到全局和可以剖析複雜問題的「廣博」者。

諮詢是一項以知識為本的工作,亦是全體合夥人歷年來的整體貢獻。(Shutterstock)

一個百年諮詢品牌的殞落

2014年博思艾倫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際,作為博思艾倫的傳承者,博斯公司剛慶祝完這歷史性的時刻之後不久,公司就被合併到另外一家公司裏,而原本的有百年歷史的優秀諮詢品牌,亦湮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中國正在追求「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Shutterstock)

變局思維:新形勢下的企業戰略剖析

全球化1.0已經走到盡頭,在下一階段,我預測中國將同時成為供應端與需求端,同時以西方為主要需求端的舊全球化格局將在某種程度上繼續存在。我認為,中國將會開拓一個更新、更進步和更具有韌性的局面。

香港在創科方面除了尋求科技的突破之外,亦可探索數字商業模式的創新。(Shutterstock)

什麼是香港的創科?

香港的創科需要新思維、新戰略。當中國在以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重要綱領的時候,香港必須同時配合發展,以更全面的全局觀和視野來迎接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

香港必須深入思考自身的規劃和發展,以及如何與中國的整體規劃結合起來。(亞新社)

香港轉型的時機

儘管香港的經濟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我對特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若香港能與內地以及海外地區擁有更好、更大規模的連通性,香港則可以繼續保持並且加強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連通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大部分跨國公司都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供應鏈的衝擊及未來演變

儘管有人說全球化可能會結束,有區域化甚至於本土化的趨勢出現,但是相比於政客來說,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相對比較理性和邏輯性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企業考慮的因素還是那幾個,而中國仍佔有比較優勢。

習近平(右)和李家超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希望香港特區必須更有所作為和更有戰略眼光和判斷。(亞新社)

強化香港整體戰略意識

我建議李家超特首將香港定位為一個「戰略城市」,在全港形成具有戰略思想的氛圍。除了在戰略上解決香港內部的問題之外,亦應緊密連繫內地和對接全球,強化香港優勢,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電動車市場正在迅速發展。圖為在北京一個車展上,客人正在參觀一輛長安電動車。(Shutterstock)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高速發展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補貼、直接投資以建立新生產工廠或研發中心以及提供資金支援海外收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新玩家的湧現和市場的加速整合

從供應鏈來說,外資企業們的確很關心供應鏈安全的問題。(Shutterstock)

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

許多評論家在議論企業,特別是與中國和供應鏈相關的議題時,只是着眼在現在和近期的局勢,對於稍遠一點的局勢以及其他因素帶來的可能影響往往沒有更深入的考慮。

一些內地企業在本土市場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並正在尋找海外擴張的機會。(Shutterstock)

擴大中國創新在RCEP地區的影響力

中國的創新降低了先進技術的成本,並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而這些改變亦可讓RCEP成員國受益匪淺。中國企業在繼續投資這些市場的同時,亦可促進區域的本土創新,支持這些經濟體,改善它們的公共服務。

李家超已提出新政府將會加強管治能力,研究加設規劃部門。這個部門應當協助政策執行時的整體統籌。(李家超Facebook圖片)

新特首還需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

除了已發表的政綱和其他重要看法之外,作者認為李家超亦需要思考和確立香港未來的新定位應該是什麼。而在新定位的基礎上,特區的戰略,以及相關政策和執行方式應該如何建立和實施。

世界各地的政界和商界領袖應當致力於為人類的共同願景提供解決方案。(灼見名家製圖)

在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復甦

儘管有一些反對意見,我仍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快速復甦的正確原則是全球化(可能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的增長。儘管當前的逆風可能會破壞這一願景,但人們仍然渴望擁抱全球化。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