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品覺

車品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現任香港科技園董事會成員、大數據治理公會召集人、香港特別行政區創科及再工業化委員會成員,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大數據試點城市。北京市大數據工作領導小組諮詢業專家、貴陽市大數據委員會顧問、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委副主任、京東金融首席數據顧問及Talking Data首席顧問。 2010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集團副總裁兼首任數據委員會會長。2017年獲國家信息中心選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大數據企業家。著有暢銷書《決戰大數據》及《數據的本質》。
有很多人對超人工智能趨之若鶩,但也有人擔憂科技所帶來的長久負面影響。誰是誰非?(Shutterstock)

細談超人類主義

在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中,我們必須適應和學會如何與人工智能共處,只有這樣,科技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北京市正在研究推動建設數據特區工作,目前已發出徵求相關意見函件。(Shutterstock)

建設北京數據特區

有專家認為,建設數據特區是讓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關鍵一步,也是全國的重要示範。據內地媒體報道,北京市的數據特區將推出三方面重點舉措。

常被問到什麼是數字經濟的時候,我覺得言之尚早。(Shutterstock)

八大數碼化里程碑

企業該如何定位,抱緊數字經濟發展對未來的機遇及為其風險作好準備呢?筆者認為何必捨近取遠,且看2022年8個數碼化里程碑,或可以為你解答謎團!

筆者對能夠複製與真身一模一樣的數字克隆人表示懷疑。(Shutterstock)

細談數字克隆人

人類沒必要把自己變成飛鳥,飛機還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快速通行問題。刻意複製「造人」不如與人類能力互補更有意義!

人工智能已給中小學教育帶來衝擊。(Shutterstock)

人工智能改變教與學

顧名思義,人工智能所指的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因此,人類的自身智慧才是根本,AI與人類應是互補關係,而不應該變成過度依賴,更加要防止大規模作弊。

OpenAI推出的GPT-3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可通過用戶輸入的資料,快速生成文本。(shutterstock)

防止AI錯漏 科企責無旁貸

2020年底由OpenAI推出的GPT-3問世,AI已經可以接近甚至超越人類,能自動生成對話、報道新聞、寫小說等。但ChatGPT依然存在漏洞或錯誤需要繼續完善,廠家有責任去解決。

11月22日,全球數商大會首站在新加坡舉行,以圖共建全球數商新生態。(Shutterstock)

數字跨境規則新焦點

在跨境數字貿易及數據交易能正式成為主流趨勢之前,必然會涉及新規則的出台,而大量測試及談判也是必經階段。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及早成為國家在數字跨境新趨勢、新規則、創新的深度參與者。

廣州數據交易所兩周前正式在南沙揭牌。(廣東省數據管理局圖片)

把握國際數據港優勢

值得慶幸的是,上年香港金管局開始推動商業數據通,如果香港在這方面停滯不前的話,一方面可能無緣與龐大的國內數據市場接軌,更可能失去成為國際數據樞紐的機會。

無論技術走得有多快,科技發展也應回歸到平等生活的原點上思考。(Shutterstock)

代碼設計者的社會公義

在數字經濟高速增長下,如何可保證被數字社會排擠之外的群體權利?由踏入高齡社會的今天,數字世界裏應該某程度上維持非數字化服務,「數字包容」這一話題具有深遠意義。

北上廣深在數字經濟的推進上應該有很多值得香港借鑑的地方。(Shutterstock)

數據分析不限高端人才

大家不要以為數據分析只需要高端人才,事實上數據清理及標注的工作一般佔用了八成的工作量。情況就有點像酒樓大廚負責炒菜,但後勤的食物準備往往需要大量人手一樣。

生態系統的範圍可大可小,相互交錯。(Shutterstock)

數據生態見微知著

筆者相信判斷生態健康與否,最客觀就是關注生態中不同角色的互動行為,其實這個也不是什麼大發現,就是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見微知著」。

學習新技能可以調節好心態,遠離舒適區,避免僵化。(Shutterstock)

知識都要Keep Fresh

身體固然需要Keep Fit,知識也需要Keep Fresh,尤其是在漫長的疫情下更不能怠慢,否則待疫情過去後,你可能才驚覺追不上時代的步伐。

網易創辦人丁磊早前表示,網易在元宇宙的技術、規劃等各個層面上都做好了準備。(Shutterstock)

元宇宙三身合一

元宇宙切入點應該是虛擬人的門檻必須降低,就像初期的互聯網一樣,先從提高使用者的覆蓋率着手,然後不斷創新內容,造成網絡效應。

數據多並不代表其價值愈大,大量的數據治理費用所費不菲,必須通過精心挑選及精煉。(Shutterstock)

企業數據策略制定原則

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未來數據能力將成為商業戰略的必然組成部分,企業需要為此而制定數據策略,這包括如何獲取那些數據,以及怎樣運用。

近年香港在創科發展上基建的投入不少。(Shutterstock)

京港數字產業合作

北京可以多與香港深入交流,引進有意在香港孵化數字技術產業的企業加以扶持,協助香港的數字經濟快速轉型的同時,更能把我國在數字基建上技術走得更遠。

因為數據的內涵與大數據有所差別,而且管理方式上也會相應作出改變,更需要有高層次的新思維。(Shutterstock)

大數據管理戰略

經歷互聯網及大數據接近20年如日中天光景之後,2020年的報告出現了全新有關數據戰略提升的觀點,由以往「面向網絡」轉為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

人手的觸覺感受非常敏感,手勢追蹤和觸覺回饋是難以分割的共生組合。(Shutterstock)

手勢跟蹤與識別成風潮

智慧手勢識別與電腦溝通如果少了實物的觸感,總是覺得有些欠缺真實感。所以為了製造真實感,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手勢識別與Haptics(力觸覺)的結合使用。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