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希煒

鄧希煒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此前,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學副教授。另擔任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德國Ifo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英國全球化及經濟政策中心研究員。曾任世界銀行、聯合國及亞洲開發銀行顧問,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哈佛大學等擔任訪問學者。《國際經濟學報》、《比較經濟學報》及《中國經濟評論》編委會成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畢業,主修數學,及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8日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圖示陳茂波(右四)、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左四)和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左三)與其他嘉賓在活動合照。(政府新聞處)

香港貿易數字化的三大KPI

數字貿易不但是未來貿易的趨向,更是香港發展的大好機會。因此,除去投入貿易單一窗口等硬件建設的準備,香港更應重視貿易模式的轉型,對數字服務業及跨境電子商貿的貿易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主要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城市名片加上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香港必先認清那些產業的上、下游擁有比較優勢。(亞新社)

香港下一站──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

香港縱然佔有先機,但同時面臨的挑戰絕對不容忽視,主要來自不斷加碼的地緣政治壓力。在中美角力、保護主義抬頭及各亞洲市場競爭激烈等形勢下,香港近年來屢受衝擊。如何平衡各方壓力,維持金融穩定和法治透明。

香港過往一直堅持「小政府、大市場」、「積極不干預」政策,但時移世易,現在或是時候逐步放開。(Shutterstock)

西方新產業政策對香港的啟迪

香港要推出產業政策,應以羅德里克20年前對產業政策的定義及理據為依歸,並以中國過往發展產業成功的例子作參考,更須以中美經濟及科技的持續角力為背景。

香港是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理應佔跨國企業總部進駐之利,事實卻不及新加坡。(Shutterstock)

重整香港總部經濟策略

發展總部經濟,既可帶來新產業和高增值經濟活動,亦可吸引多元人才及投資。此舉有助於香港推動經濟轉型,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競爭力。

香港依然是亞洲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金融及銀行業總部集聚的中心。(亞新社)

總部經濟重塑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作為發展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的新經濟模式,總部經濟(Headquarters Economy)有利於帶動區域分工協作,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香港亟須重振總部經濟,以增強抗風險能力。

最近筆者就職的港大亞洲環球研究所就舉辦了第六屆亞洲環球學人計劃,致力培育未來領袖和決策者。(香港大學圖片)

港需調整經濟賽道 重新定位7大優勢

國際形勢風高浪急,現在是決定香港未來的關鍵時刻。香港毫無疑問可在全球金融及新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從中獲益。香港必須迎難而上,鞏固競爭優勢並同時開拓新機遇,才能在時代洪流下屹立不倒。

香港在借鑑海外經驗的同時,亦應利用自身的長處,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亞新社)

知識產權商業化 有利經濟高質量發展

香港在知識產權商業化的進展一直未算理想,但憑着專業服務業多年來累積的經驗和高效率,以及穩健的法制、良好的營商環境、基礎研發的實力等優勢,絕對有潛力發展成區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西方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勢必在短中期內推高能源、原材料、金屬和糧食價格。(Shutterstock)

俄烏之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擅打公關戰,西方領袖看風使舵,順勢制裁俄羅斯,力度之大,以及烏國軍隊和志願軍頑強抵抗,一切都在普京的意料之外。因應戰局發展,下文將聚焦全球經濟中受俄烏衝突影響的幾個範疇,逐一闡釋。

除了農業、漁業、採礦和採石業以及郵政和快遞服務業,所有行業都會因封城遭受損失。(亞新社)

封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推算在不封城、封城一個月和封城兩個月這3種情形下,香港經濟損失將分別為2021年GDP的2.58%、3.78%與7.38%。另外,本港人才也有因抗疫措施及訊息不穩定下流失的可能性。

期待香港轉型成為國際科技和創新中心,從而帶動生產力而惠及經濟發展,改善民生。(Shutterstock)

香港再工業化的微觀分析

研究團隊探討的三大行業,都各自面臨挑戰,但同時亦有不少企業計劃回流香港生產或進行研發。要發展工業,歸根究柢,必先解決土地與人才問題。

20多年前8位麻省理工教授對香港的建議仍具劃時代意義,足以啟發如何設計香港經濟轉型的藍圖。(灼見名家製圖)

為何現正是香港經濟轉型的良機?

香港社會在九七回歸後,對政策改變普遍存在恐懼感,任何需要改變經濟政策的方案,都會受制於港英年代起已主宰經濟命脈的不干預方針這個舒適圈,當香港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時,社會各界均認為不干預政策實屬過時。

RCEP簽署後,相信東盟的整體生產力會逐步提高,區內的供應鏈重組也會進一步改善,而有望很快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亞新社)

RCEP──去全球化下的創舉

在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以及去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RCEP的簽署殊屬創舉,可算是近年最值得鼓舞的國際事件。不少研究就已預計,RCEP多個成員國更將是疫後全球復蘇及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

冀望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靈活應變,轉危為機,從速帶動香港經濟轉型。(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還等什麼?

筆者認為,繼1960年代本地經濟轉型至製造業為主導,及1990年代再轉型至金融地產物流等服務業後,必須進行第三次經濟轉型,切勿重蹈2003年沙士後的覆轍,靠旅遊及地產帶動復甦,錯失良機。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