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該與時俱進,以「市區重建」3.0新範式,同譜市區更新的新篇章。(Wikipedia Commons)

市區重建3.0

筆者更建議,優化一些現行條例,讓個別發展項目更具成本效益。例如,個別地盤有一定的泊車位數量要求,政府可以在區域邊緣位置建設停車場,而讓個別地塊的項目發展商向政府買「車位招標」,從而少建昂貴的地下車庫。

流浮山面向后海灣,沿岸地區可飽覽后海灣全景,是香港稀有的自然生態環境。(Wikimedia Commons)

流浮山發展的定位問題

筆者對項目定位為數碼科技樞紐,不敢苟同。事實上,呼之欲出,這片4平方公里土地最適合主要作養老產業用途,配以體檢、醫美產業及相關培訓學院、生態旅遊等才是最合適的項目定位。

作者認為,盛事經濟產生的效益人所共見,能夠帶動零售、餐飲及酒店等經濟活動。圖示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開幕儀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讓盛事說好香港故事

部分西方媒體不實報道香港情況,讓海外人士有錯覺,認為香港市民甚或外籍人士,在香港原來享有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有所受損。盛事勢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來港親眼目睹香港的真實情況,讓事實說好香港故事。

但經濟學者忽略了,如果房屋作為投資工具的屬性愈來愈明顯時,房地產會通過不斷炒賣形成自我增值。(Shutterstock)

新時代下的房屋改革

房屋供應短缺,房價不斷攀升,表面上是可開發土地供應緩慢、發展項目審批過程冗長和建築成本持續上升所致。然而,房屋對於某些群體是一項投資工具,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量已經擁有物業資產的家庭、個人及機構投資者。

筆者希望提出建議加快處理違章建築,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灼見名家製圖)

解決違章建築問題的良方

香港違章建築如此普遍,究其原因,一是香港寸土尺金、二是刑罰未達到阻嚇作用、三是執行清拆及提出檢控的手續繁複且時間頗長。過往據新聞報道,涉及違章建築人,竟然也包括多名前高官或其親屬。

筆者支持政府今次修改《保護海港條例》。

海港修例幾件事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重新考慮將位於港島西端的青洲和周邊水域,研究納入可填海範圍。原因很簡單,香港目前面臨嚴重缺乏可在短中期內建屋的可發展土地。

筆者期待CPU和CePU的雙軌並行,快速建立特首管治威信和提升管治水平,塑造新時代的管治新風。(亞新社)

CPU與CePU同樣重要

因應形勢,特區政府已開始意識到過去「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不合時宜,而逐步邁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方向。為此,筆者倡議參考國家發改委的機制去重組CPU和建立CePU。

重組政府架構出發點是為了提升施政效率,理順政策局的政策職能分工及相應的部門之間有效協調。(Unsplash)

架構重組不宜太急就章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港府應該以前瞻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背後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但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理性分析。

港府構思的經濟分工格局,勢必對目前南北走向的交通運輸系統構成額外的負荷,必須興建新線紓緩。(Shutterstock)

南北大動脈  東西要均衡

過去新界發展,都有重西輕東的格局。現在看來,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所覆蓋的範圍和發展潛力,不比西部經濟走廊小。筆者建議的「蓮灣線」連接多個工業區和科學園,對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形成起極大促進作用。

任何計劃都必須與時並進,因應外部和內部環境和條件變化,而能靈活變通以高度適應新形勢。(亞新社)

「北部都會區」十題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規劃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關係到年輕一代甚或多代人的福祉。筆者希望「北部都會區」能成為「香港的浦東新區」,與中環商業核心區的「南部都會區」互相輝映。

預想中漂浮原台上的碼頭。

「大嶼」與「漂浮」同行

現代的漂浮構築物及造船技術相當成熟,郵輪一般結構穩固,壽命可長達70年,甚至100年。在籌劃「明日大嶼」願景的同時,興建「漂浮社區」,實行「大嶼」與「漂浮」同行。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