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華

黃顯華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客座教授、伍宜孫書院資深書院導師。曾任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教育博士,曾任三所小學、兩所中學教師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及參與世界銀行在中國的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協調工作。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教師教育與教師資格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評審局、香港各大學學術評審委員或校外考試委員。 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課程專業委員會顧問、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西北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及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等。
HundrED的理念和目標是希望激發一場運動,將有價值的創新傳播到世界各地。(HundrED Facebook)

HundrED計劃

HundrED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發現、研究和分享鼓舞人心的由幼稚園至高中的教育創新。HundrED的使命是無論發生什麼事,依然幫助每個孩子蓬勃發展,滿足經常被忽視的群體的需求。

吳軍認為中國大學教育的很多問題,尋根究柢都出在教育嚴重行政化這個癥結上。(Shutterstock)

中國大學性質的探討

吳軍強調:「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和造就擁有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

自然學校意義的探究與追求

2022年,自然學校踏入第15年,我們瞻前顧後,交流想法,感恩遇見過去至今的教職員、家長、學生,校董及公司董事,他們都是成就自校的一份子,同樣寶貴!

2021年至2022年,五分之一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接收了超過五分之四的全日制中國學生。(Wikimedia Commons)

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國際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英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真正將此視為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的機會。這增加了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中國普通的高中生,很少有時間進行正常的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除了學習之外的交往。(Shutterstock)

國際高中的成長經驗:交往篇

近些年中國大陸的教育政策既沒有實質提升教育總體品質,也沒有讓教育界展現出更大的內在公平性或社會適應性,反而人為地壓縮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空間。

策劃和安排一學年的課程,是H君進入國際高中之後面臨的第一項重大課題。(Shutterstock)

國際高中的成長經驗:課程篇

上海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過去20多年間也努力地謀求多樣化和具選擇性。不過,目前為止,高中3年的課程範圍事實上限定死的。相比之下,M校4年的課程框架中,給予了學生大得多的選擇空間。

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Shutterstock)

政治和社會因素影響世界大學排名嗎?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90年代前後,各教育部致力制定政策,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但不同減負政策往往變成不同層面的增負政策。(Shutterstock)

減負政策的歷史回顧與課後服務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部門頒布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政策文本多不勝數。但這些三令五申的政策不但沒有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更在教育內卷化、唯分數、升學論、超前教育等觀念的影響下陷入減負和增負的怪循環。

建中師生雅聚時合照,中坐者為鄭海泉,右二坐者為作者。

良師益友

多少年來,海泉兄關心社會。認識國家。進而努力在工作中,盡量把他的所學,所專,去幫助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朋友。

自1988年在大學任教以來,筆者即希望從學員的回饋中改善自己的教學。(Shutterstock)

以多元智能和回饋改善教與學──我的教學經驗

早年受到不少啟發,作者嘗試從下列多方面試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法,本文嘗試回顧作者在大學教授的生涯中,如何從城市設計開展多元的智能學習、促進同學合作,明白合作共贏的道理,以及增加中期回饋以期改善自己的教法。

當年在大、中、小學,作者是怎樣推動多元智能學習?(Shutterstock)

從「不再教書」開始──我的教學經驗

作者先後任教了3年小學、11年中學、20多年大學和研究院,教學經歷豐厚。受到陶行知和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的啟示,開始探求多元化啟發學生學習及思考的方法。當年的多元智能學習是怎樣的?

作者首先簡介這99篇文章的內容,然後對這系列文章作出簡單的省思。(Shutterstock)

由「學習」到中、港、台三地的教育

為了探究學習的性質,筆者自2008年開始花了6年多時間,用了近74萬字完成《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為了方便一般讀者和教師閱讀,開始改寫成約3000字的文章,並刊登在灼見名家上。

世界經濟論壇確定了8個關鍵特徵共16間學校,這些例子是為了全球教育系統向更全面轉型作出啟示。(Shutterstock)

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

第四次工業革命推動教育4.0改革,世界經濟論壇提出16間學校例子,來鼓勵獨特的教學方法?為什麼這些課程是那麼獨特?它們如何賦能學生?如何衡量這些學校成功?一起來看看。

全球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令到全世界社會、經濟和環境面對的挑戰愈來愈複雜和多樣化,其中部分變化也是人類進步的機會。(Shutterstock)

國際課程改革較少有成效的原因

OECD《學習指南針2030》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教育框架。這是一個全球共同能力的願景,期望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年茁壯成長,進而以全面、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式塑造他們自己的未來。

在一個多維度學習的數學課室內,除了計算之外,學生要有機會提出好的問題,提出新穎的意念。(Google Image)

診斷式學習評估與多維度學習

由根據成績分班,到根據成長心態分班。要達到上述境界,必須要依照下列四個複雜教學的原則去處理:一、多維度的學習;二、角色;三、適當的讚賞;四、有責任去協助他人學習。

中國教師們普遍對新課改理念與開展狀態表達了很高的認同,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師們對新課改的實際成效評價偏低。(Shutterstock)

對新課程實施成效的評價

在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中國進行課程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要對這個工程進行評價實在是一個更複雜的工作。歷盡艱難,20年新課程改革到底帶來了什麼?

儘管教育部已經明確了大體的改革方向──「下放、多樣、擴大大學自主招生權」,至今內地仍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研究班子來具體地落實這些原則。(Shutterstock)

我們要不要應試教育?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衡水中學是討論教育制度的焦點。因為它嚴苛的教學管理,導致無數人批判它生硬的應試教育。當中又以鐘啟泉教授和王策三教授爭論觀點最為激烈。

以目前電子學習發展的趨勢,我們怎樣看學習、知識、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等,將大大影響我國下一代的發展及社會和經濟的走勢。(Shutterstock)

你還是教書嗎?

什麼是教師的工作性質?書本擔當着什麼角色?教師和學生在一起的場所算是學校還是「教」校?應付篩選性的考試又是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

Neha Gupta(右)成立了一個名叫Empower Orphans的非牟利組織,拯救了印度很多幼小的生命。2014年,她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兒童和平獎的美國人。(Wikimedia Commons)

一些代表「美能教育」成果的故事

根據筆者的個人理解,「美能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分別是:第一,較強調基於個人的熱誠出發,進而對別人關心,以同理心去解決其他人和社區/社會的問題;第二,較重視和其他人一起去解決上述的問題。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