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目前生活在海外和港澳地區的五邑人竟多達380萬人。全廣東省居於海外的華僑約有2000萬人,江門已佔約1/6,比例頗高;而按不完全統計,每5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祖籍五邑。
大灣區發展方興未艾,不少港人也希望盡早趕上這趟高速列車;但在人生事業拼搏之餘,子女教育不容忽視!多點理解,早點籌謀,日後就會減少後悔抉擇的機會!
要幫助學童成長,認清生命的本質、人生的意義、用行動履踐正向的生命,蓄積源自內心的喜悅,聚沙成塔,自能長養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逆境只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經歷,生命的秘密就在於此。
40年內香港大學生數目增加了六倍,增幅不可謂不驚人!我們的社會能承受這麼多的大學生嗎?社會愈趨動盪、年輕人愈趨激進,專上教育欠缺清晰發展方向也可能是一個主因。
五眼聯盟國向來是港人及內地父母為孩子選擇留學的主要目的地,但隨着中美關係緊張、一些國家歧視華人以亞裔人的事例不斷增加,父母對送子女到這些國家學習自有戒心。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好選擇?
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若從Boko Haram是恐怖主義組織角度出發,Boko Haram的翻譯應是「西方教育是罪惡的」(Western education is sin),而非「博科聖地」!
於學校而言,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最嚴峻的莫過於停課停學。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推算,全球因此而全國或局部地區停課的國家超過190個,受影響的學童達16億!這樣大規模的停課,前所未有,自然大受關注。
疫情嚴峻,社交距離、限聚令陸續出現;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實體交往關卡重重,境外交流已變成不可能。窮則變、變則通,境外不可以,境內又如何?
在當前的香港,若問學生歷史和科學較喜愛那一科,多數學生應會選擇科學學科。但在英國,新近發表了一個有關科學教育的調查報告,答案卻是與我們想當然的答案截然不同。
批判思考是批判嗎?這個問題不好答,因「是」與「不是」也各有正確之處。表面看來,「批判思考」這詞組理所當然含有批判的原素;若否,那就不應稱作「批判思考」。
若按資助性質衡量,香港絕大部分中小學也可算是公營學校,即直接受教育局的監管;所以「校外教育」若要成功推行,首要工作是政府要釐定明確的政策。
6至15歲孩子要強逼入學,是否表示這些歲數的孩子不在學校學習是違反香港法例?這又未必盡然。因法例又容許家長可按實際情況向教育局申請在家學習。
停課不停學,莫只是把關注點放在子女身上,為人父母者,也要學習啊!那學什麼?不是知識,那些什麼「育兒100招」或可幫你很多;但更需要學習的是重新學習與子女及伴侶相處之道。
「停課不停學」,學生學的是什麼?與其在家中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學點知識,肚裏多點墨水也是好事。但教育講求對機對應,現在正是大好時機讓學生透過觀察,明白一些知識以外的道理。
若只計算PISA會員國,愛沙尼亞學生在閱讀及科學兩方面的能力均排在首位,數學亦只是僅次日本及南韓之後,排第三。愛沙尼亞以相對便宜的投資,卻產出了驚人的成績,原因何在?
Well begun is half done!「準備充足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英諺人人唸得琅琅上口,但能做到的又有幾人?不幸的我接觸希望往海外留學的學生大多屬「蒙查查」一族。
學校,對教師而言是一莊嚴的場所,在學生面前,教師往往要表現得體、成熟、端莊。在學生面前自殺、跳樓絕不是一件莊嚴的事情,自殺者仍要走上這條不歸路,自然是以為人生並沒有出路,死亡變成唯一選擇。
順德柬國之行,給同學的不只是對兩地歷史、發展、經濟異同的認知;更多的是把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空觀念換再實在的認識。兩個地區的機遇重重,能否把握首重自己的能力,再其次才是際遇。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