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光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現為「仨文教育」首席顧問,積極推廣glocal education(本土全球教育),致力培育具本土情懷、國家觀念、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亦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三盞青燈:香港‧北京‧巴黎》、《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廣西越南續篇》、《大灣區柬埔寨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珠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嚼頭,有滋味,是她的浪漫之處。(Shutterstock)

浪漫之城──珠海

珠海在8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只是一個邊陲小鎮,人口不足6000人,但是近代卻名人輩出。除了留學教育的先驅,更出產不少大買辦商人。

因地利之便,中山(香山)一直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世界的地方之一。(Shutterstock)

地靈人傑話中山

中山建市始於1925 年(民國14年),是為紀念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把時為「香山」縣易名「中山」縣。中山在近代發展產出無數名人,如神話般的城市,身為中山人、珠海人乃至與中山市毗鄰的香港人也與有榮焉。

江門是廣東省轄下一地級市,別稱五邑,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Shutterstock)

心聯通──僑鄉文化話江門

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目前生活在海外和港澳地區的五邑人竟多達380萬人。全廣東省居於海外的華僑約有2000萬人,江門已佔約1/6,比例頗高;而按不完全統計,每5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祖籍五邑。

肇慶,古稱端州,是一座超過1500年歷史的名城。(Wikimedia Commons)

大灣區機遇的鑰匙

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仍裹足不前、欠缺信心,不是在理性上的不認識,而是欠缺一種感情。國民教育的根本在國史教育。同理,要打開大灣區發展的大門,歷史正是一條恰當的鑰匙。

青少年朝氣勃勃,是社會明日棟樑,走上不歸路,真是人間悲劇!(Shutterstock)

如何預防學童自殺?

早幾年,美國Netflix推出電視劇《13個理由》,這種戲劇表達手法,無疑把自殺者光榮化、英雄化、浪漫化、淒美化。政府似乎有必要對新的傳媒訂立新的遊戲規則。

老師們精心設計了一連串中華文化活動,務求與學生同樂,讓學生體驗中華文化的各種特色。(Shutterstock)

把歷史文化帶到現場

過往一學年,夥伴學校囿於疫情,需間歇性停授實體課,老師們仍各出奇謀,設計不同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之心,誠屬難得。

要學生對國家、民族產生感情,進而有愛國之念、愛民族之心,歷史科教育要從質方面改變。(Shutterstock)

風雨飄搖百年國史教育

近幾年國史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民間組織亦積極配合,國史教育的發展似有陽春之勢;但殷鑑不遠,國史在香港戰後的發展始終反覆無常。

學童自殺成因複雜,不可輕率歸納源於某一原因。( Shutterstock )

學童自殺,不是社會的錯!

要幫助學童成長,認清生命的本質、人生的意義、用行動履踐正向的生命,蓄積源自內心的喜悅,聚沙成塔,自能長養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逆境只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經歷,生命的秘密就在於此。

大學畢業生薪酬跟不上生活指數原因複雜,若從教育角度分析,可能與大學學位數目不斷上升有關。(Shutterstock)

重思香港專上教育的發展

40年內香港大學生數目增加了六倍,增幅不可謂不驚人!我們的社會能承受這麼多的大學生嗎?社會愈趨動盪、年輕人愈趨激進,專上教育欠缺清晰發展方向也可能是一個主因。

五眼聯盟國向來是港人及內地生選擇留學之主要目的地,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讓子女海外留學的理想目的地?(Shutterstock)

海外留學:五眼聯盟以外的選擇

五眼聯盟國向來是港人及內地父母為孩子選擇留學的主要目的地,但隨着中美關係緊張、一些國家歧視華人以亞裔人的事例不斷增加,父母對送子女到這些國家學習自有戒心。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好選擇?

至2018學年,全球的輟學孩童數目達2.6億人,數字實在驚人。( Shutterstock)

國際教育日真的全無新聞價值?

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2014年4月14日,尼日利亞一所女子中學276名女學生遭極端主義恐怖組織Boko Haram綁架,事件震怒國際社會,觸發了  “Bring Back Our Girls”(還我女孩)大規模網上聲援運動。圖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Wikimedia Commons)

Western Education is Sin?

若從Boko Haram是恐怖主義組織角度出發,Boko Haram的翻譯應是「西方教育是罪惡的」(Western education is sin),而非「博科聖地」!

線上教學模式,或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應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Shutterstock)

2021年學校教育可做什麼?

於學校而言,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最嚴峻的莫過於停課停學。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推算,全球因此而全國或局部地區停課的國家超過190個,受影響的學童達16億!這樣大規模的停課,前所未有,自然大受關注。

九龍的路線是尖沙咀油麻地百年變遷。這條路線見證了九龍自1860年為英國政府攫取後的發展歷史。(Wikimedia Commons)

「非常態」的境內考察活動

疫情嚴峻,社交距離、限聚令陸續出現;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實體交往關卡重重,境外交流已變成不可能。窮則變、變則通,境外不可以,境內又如何?

若相信病毒是暴露了人類的狂妄自大,行為自然會一步步的趨向謙卑,若能堅持,即能培養出優良的品格,把生命超升。(Shutterstock)

怎樣重建價值?

反思,是內心對外境挑戰的一種回應,這些回應若是積極的、正面的才可說是反思;若是消極的、負面的,非但不可獲得反思的效果,且會對挑戰的外境有一個不正確,以至錯誤的認識。

人文精神與應用技術並重人生才能圓滿、社會才能均衡發展。(Shutterstock)

學生喜愛歷史科還是科學科?

在當前的香港,若問學生歷史和科學較喜愛那一科,多數學生應會選擇科學學科。但在英國,新近發表了一個有關科學教育的調查報告,答案卻是與我們想當然的答案截然不同。

觀乎美國是屆選舉,現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出牌總出人意外,違反理性的邏輯。(亞新社)

價值失序的社會

知識工廠基金會預計社會價值將會失序,社會各項事情變得反覆無常、難以預料、錯綜複雜及晦暗不明。應諸近來世界乃至香港的發展,基金會的預測,真的不幸言中。

英語critical thinking所強調的是一種客觀的、有系統的、理性的思維;而且最終要從不同的證據中建立一己之見。(Shutterstock)

批判思考究竟指的是什麼?

批判思考是批判嗎?這個問題不好答,因「是」與「不是」也各有正確之處。表面看來,「批判思考」這詞組理所當然含有批判的原素;若否,那就不應稱作「批判思考」。

魏源在會試的路途上確是崎嶇,連績五次,前後15年參加會試均不中式,已現今的標準來看,確是令人唏噓。(網絡圖片)

從鴉片戰爭說魏源

鴉片戰爭是一場赤裸裸的侵華戰爭,戰爭暴露了清廷的懦弱、也反映了國人的愚昧。先簡略看看魏源的名著《海國圖志》。

對香港的大部分家長來說,「校外教育」絕對是新事物,所以家長的理性參與至為重要。(灼見名家圖片)

Extra-schooling不是紙上談兵

若按資助性質衡量,香港絕大部分中小學也可算是公營學校,即直接受教育局的監管;所以「校外教育」若要成功推行,首要工作是政府要釐定明確的政策。

自家子女永遠也會不如人,心不滿足,久之會對子女有憤懣之情,如此,又怎樣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Shutterstock)

停課不停學,父母也要學?

停課不停學,莫只是把關注點放在子女身上,為人父母者,也要學習啊!那學什麼?不是知識,那些什麼「育兒100招」或可幫你很多;但更需要學習的是重新學習與子女及伴侶相處之道。

整天的生活就圍繞着這些真假難辨的消息轉。這自然是現代人的悲哀,但也正正是一個好時機訓練學生們用謹慎的思考過濾虛假的消息,提升一己明辨的能力。(Shutterstock)

停課不停學,學什麼?

「停課不停學」,學生學的是什麼?與其在家中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學點知識,肚裏多點墨水也是好事。但教育講求對機對應,現在正是大好時機讓學生透過觀察,明白一些知識以外的道理。

百科全書式人物自然不是滿街皆是,但也絕非鳳毛麟角。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也是一個經典的百科全書式人物。(Shutterstock)

立體的生命

生命本應是多向度,人生亦應有無數的可能。但現代社會錯誤理解專業,每人以為只需專精於本身的行業,就是人生的一切。

《細說王安石》舞台劇是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18系列第三個活動,一連三天的演出,最後兩天完場後,還設有座談會,製作人員與觀眾互動交流。(國史教育中心圖片)

獨守千秋紙上塵

王安石《讀史》一詩自歎「糟粕所傳非美事,獨守千秋紙上塵」,盡見苦無同道之意!情是付出,無付出,怎能有收穫?安石新政無知音,已是意料中事。

北美洲的美國及加拿大中學學制亦與香港相異,兩國多是行3+4制,即3年初中,4年高中。這樣香港與兩地學制銜接亦會出現問題。(Shutterstock)

海外留學是要準備啊!

Well begun is half done!「準備充足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英諺人人唸得琅琅上口,但能做到的又有幾人?不幸的我接觸希望往海外留學的學生大多屬「蒙查查」一族。

慾望太重、習氣太多,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讀什麼課程也不會好到那裏。(Shutterstock)

IB適合我嗎?

IB適合我孩子嗎?答案視乎家長採取那種教育信念:先天決定論還是後天培育論。若是相信「因緣天註定」,IB可能只適合上帝的選民。

俄羅斯名人輩出,數學教育更是執世界牛耳,如有因緣,留學俄羅斯也未嘗不是一個選擇。(Shutterstock)

海外升學熱潮再起

海外留學生只集中在4個英語系國家對家長來說未必是好事。簡單的分析就是好的學校及好的學系愈來愈難進。什麼是好?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學生若能全心參與,定有不一樣的感受。感受一點一滴積存,自會為人生不同的方向、目標蓄積力量。這就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Shutterstock)

遊歷考察與全人教育

遊歷考察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4E的原素令整個遊歷考察活動變得更有教育意義。學生的成長往往見之於觀念的轉移,及價值態度的轉變,4E正好能針對學生的態度及價值。

全球化國家的觀念雖相對的模糊,但文化卻仍是異質,遊歷學習能接觸不同國家、地區人民的不同文化,更能讓同學準備融入全球村這個社會。(Shutterstock)

4E與遊歷考察

本欄多次強調 language is power,遊歷學習是一個好機會讓同學接觸不同外語。當然,接觸與熟習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有興趣是第一步,時機一到,同學自會主動學習。

這次順德─柬埔寨之旅就是希望為學生創造,亦盼望學生為自己創造將來職場上的機會。(Shutterstock)

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與實

順德柬國之行,給同學的不只是對兩地歷史、發展、經濟異同的認知;更多的是把大灣區、一帶一路的虛空觀念換再實在的認識。兩個地區的機遇重重,能否把握首重自己的能力,再其次才是際遇。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