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使用體罰會變相向孩子宣揚以暴力行徑來解決問題。(Shutterstock)

解開體罰的迷思

體罰雖然可能有立竿見影的快速成效,一般在體罰孩子後他們都有機會立刻變得聽話或改變行為。可是體罰孩子也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策略,當沒有了太陽,立竿都沒有影。

不良的政治歪風,應該會在可見未來被掃出校園。(亞新社)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因為嶺南文化的開放性,廣東等地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通道及橋頭堡。(Shutterstock)

淺談嶺南文化與人文灣區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宣揚人文灣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具嶺南文化的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活動,均應予以彰顯。

當前的「安心出行」設計堅持維護市民私穩,卻延誤了政府防疫抗疫的工作。因此,有多位議員建議「安心出行」採用實名制。(Shutterstock)

數碼智商和素養

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近年隨着中國的經濟興盛發展, 中產以上的家庭對子女優質教育的殷切需求, 不少人嚮往外國的教育模式。(Shutterstock)

內地國際學校步入寒冬?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肇慶,古稱端州,是一座超過1500年歷史的名城。(Wikimedia Commons)

大灣區機遇的鑰匙

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仍裹足不前、欠缺信心,不是在理性上的不認識,而是欠缺一種感情。國民教育的根本在國史教育。同理,要打開大灣區發展的大門,歷史正是一條恰當的鑰匙。

第9頁,共22頁 1 8 9 10 2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