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夏寶龍對校長及新入職教師在京學習「好」背後的意念
筆者相信,以學習地點的環境氛圍和專題講座的內容,新入職老師對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必定有所理解。以此,筆者對許夏主任的「好老師」的解讀是:老師須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質素和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筆者相信,以學習地點的環境氛圍和專題講座的內容,新入職老師對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必定有所理解。以此,筆者對許夏主任的「好老師」的解讀是:老師須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質素和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古典名著,作為延續中華民族的生命,提高下一代生活能力和文化承傳的創新與反思,內容以知識、道德、民情、風俗,編造有意識的故事,這些故事,應在小學階段作為特定的學習材料。
「字道」能挖掘漢文字的文化內涵,具有配合展現國家文化、強化國民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優勢,是發展國家軟實力的有效工具。
香港的老師,基於他們的學習背景,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體驗,只停留在習俗活動的層面上,配合教育局對中華文化教與學的政策,看來要他們要「研中華文化以訓世,說祖國故事而為師」了。
中學生處於他們人生中成長的最重要階段,他們的肉體在成長,靈魂在成長,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閱讀到底能帶給他們什麼呢?那就要看學校怎樣配合教育政策。
乘着這次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之風,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該在學校推動學生對校長/嘉賓的講話,進行深度學習呢?當然,講話者的內容,必定是具有「能為香港開新篇」的內容。
對於DSE倫宗科被安排在佛誕假期舉行,筆者的第一個感覺是中國傳統的宗教該要回歸了,期望在特首選舉後,香港的教育,能切實的「開新篇」,開出具有新中國特色的新篇。
所謂「三分詩,七分讀」,讀古詩,必然要讀,才能感到學習古詩是一種美的享受。和孩子一起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的意蘊,體味詩的意境,更是其樂無窮。
在中華文化面對西風的衝擊,年輕一代熱衷於西方節日文化,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和認同的今天,作為老師,是不是該引導學生欣賞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長善」與「救失」呢?
從2015年12篇文言範文開始,文言文的學與教,均聚焦於應試。學生或會「熟讀精思」,但因評估沒有「文學、文化內涵」,故這部分會被忽略。如何以此作為重點教學,實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作文教學論集》,收錄了冰心一篇題為〈寫作經驗瑣談〉的文章。文章記述了冰心一次應邀出席一個語文學習講座,就自己的寫作經驗,回答參加講座的老師提出關於寫作的十個問題。
在數碼化時代的今天,或許大學的同學已經忘記了「止於至善」是針對「明明德」而言,是要求同學弘揚內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有香港年輕一代,唾棄中華文化,背棄民族大義,荒謬地要求歐美各國制裁自己的家──香港,甚至於網上高調宣布與家人斷絕關係的聲明,倫理道德觀在政治的衝擊下淪落至此,實教人痛心。
教育的層面廣闊,簡單的區分,可分為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於社區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不全是教育局的職責,可在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教育局責無旁貸。
本年DSE取消口試,卷二將成為中文佳績的關鍵卷。作文時的審題與立意,對作文的評級,有關鍵性的影響。對於在寫作時如何「立意與審題」,筆者就過往的教學經驗,有一點淺見,願與同學分享。
過去五個月的社會動盪中,學生的行為,完全反映出五育的失敗。當中「美育」的失敗,原因甚多,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對「美育」的理解不足。
究竟「小孩是小」還是「小孩不小」呢?「小」與「不小」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那次聽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帶出家長和老師,都必須遵循的原則,那就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性格、愛好、背景與經歷,所以別複製他人的成功教子經驗,特別是對孩子教育的投資經驗,不要盲目的跟從。怎樣才能以最低的教育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
閱讀《莊子》的寓言故事,我們發現更多有關莊子的教育理念。觀乎今日香港的教育理念,走的是西方教育理念的方向,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承傳。
現行的教育目標,沒有對學生「品德態度」作為目標,也沒有對學生「學習態度」作為目標,相關的目標只散附於課程指引,真正的基礎教育目標淪為附屬,實教人唏噓!
考試是是學校教育不能避免的評估工具,同學要以平常心面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因一次考第二而哭,作為老師,對當下的教育只追求利益,而不重視品德,感到很傷心。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