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助學校佔主導, 政府少管學校事務的情況下,有為的政府,要推動素質教育政策, 更需要較大的魄力。當前的局面是要有一股具前瞻發展的改革動力,而不是被動地解決眼前的問題!
幼兒受虐個案,一宗也嫌多。「只聞樓梯響」的強制要求舉報虐兒法案,必須盡快(例如兩個月之內)通過。特首李家超領導的現屆政府,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的綱領,也應該在這事上貫徹實施。
現在公眾參觀的途徑,是在網上預購門票,只提供個人購票方式,一人最多可以每次購票4張。沒有團體參觀的安排。教育界不清楚在計劃當中,當局會否推出學校師生集體參觀這項措施。如果有的話,就請盡快公布。
廣州南沙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在今年9月開學。期望大灣區各地政府推動港人子弟學校的發展,香港教育局和考評局亦可探討DSE在內地發展的可能性,長遠提高其認受性。
既然幼稚園校舍不能被用作檢測等等用途,政府是否可以放幼稚園一馬呢,讓其有一線的生機?對眾多私立幼稚園家長、老師與及營運者來說,肯定是一個佳音。
保護兒童會內的虐待兒童文化已經形成。長期以來關愛文化沒有建立起來,監管制度完全失效,員工的訓練明顯不足,如果這次不是被附近居民揭發的話,這種令人髮指的虐待兒童慘劇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一個未來有250萬人口生活的龐大社區,需要新開設多少間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呢? 如果政府仍然沿用舊思維去規劃基礎教育,又是否能夠滿足北部都會區的需要?
連日來,教育界對於生源不足,學校面臨減派縮班的情況,十分擔憂。據統計,上一學年全港中小學生減少了14,000多人。當中部份和香港人舉家移民有關,但也有部份因為跨境生未能返港就讀而流失了。
筆者衷心期望,那些在任職的學校表現出色的,在教育事務上作出貢獻的,並且長期有所付出的教育同工能夠當仁不讓,參與選舉,並且最終能夠當選!
教育界如果真的出現離職或移民現象,按現實的情況, 完全是可以應付得到的。要記住,教師是一份薪高糧準, 十分穩定的工作,是特別受到求職者歡迎的, 尤其是在遇上經濟下滑的境況。
我認為無論什麼人參選以至於最後當選,秉持教育的初心十分重要:一切要是以下一代的學習和成長作出發點,摒除太多政治上的考慮,真正做到為業界,為香港教育盡一分力。
大灣區對大學來說,這是可以擴大版圖的難得機會,也可以藉此提高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的實力,把影響力輻射到其他地方。而對學生來說,是有更多的選擇,特別是內地每年高考生達1000萬人,需要更多的大學本科學位。
我想到,老師應該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尊重歷史,珍惜前人的建設成果,因為香港社會的一切就是前人一點一滴的努力積累而成的,不要輕易去破壞。
無論從歷史文獻,以至考古發現看,香港在幾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活,而且一直受到內地文化的影響,自秦漢以至唐宋明清,香港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戰略據點,不是「一個小漁村」的稱謂可以概括全貌的!
多年以來,一行禪師與其僧侶團隊每年都到世界各國傳揚正念(Mindfulness)的思想與實踐,設立正念靜修中心,他的80多本著作也翻譯為不同國家的文字,部分成為非小說裏的暢銷書。
如果有一天香港也面對未能舉行公開試的情況,教育局與考評局又如何為考生評分?為防範於未然,教育當局和學界必須深入探討,研究對應的方法,不宜等到危機出現才去處理。
事實擺在眼前,4月底復考機會不太,疫情仍每日有雙位數字感染,4萬多考生每日出動,交通工具內,試埸內,食店中,人群聚集,接觸頻密,疫症增加機會也大增,以至於出現疫情爆發。真的要考慮後備方案呀!
近日完成翻新並正式重開的尖沙咀海傍的香港藝術館(HKMOA),以其時尚優雅的外觀,充實而獨特的典藏,優越的地理環境,足以讓遊人瀏覽半天而盡興,許之為香港的驕傲亦不為過!
對內地生而言,DSE吸引力頗大。相對於AL、AP、IB等國際課程與考試程度,DSE是唯一可用中文應考主要科及選修科的國際認受性強的考試,讓內地生免除用英語應考的阻礙。
突尼西亞的藍白黃自然與人民景觀,不只海天沙漠一片,還有歷史的厚重沉澱,純樸親和的民族本性,形成一種吸引力,到此一遊能改變過往對非洲國家的定見。
要引導學生認識「六七風暴」(或暴動,視乎立場),較標準手法自然是翻閱當年報章。同時,影像的感染力也不容忽視。亦可與學生觀影,結合文獻,作出多角度思考。
筆者認為與其保留通識科核心科位置,只改為「及格」與否兩個等級,不如索性將之剔出核心科之列,讓出空間,學生可選多另一科,令知識面可以擴闊。
位於北區皇后山的兩個小學校舍,據知競爭激烈,申辦者既有大中小型辦學團體,亦不乏長期在該區辦學的團體。各團體代表充分準備,悉力以赴,然而分配結果,着實令人意外。
此文不是責備上述班主任,畢竟老師教擔沉重,面對學生甚多,很多情況亦不易判斷,且至今心情肯定不好過。我只是希望成人們都要面對悲劇的現實,努力為孩子把守生命關口。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