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國家厚待的、規模龐大精深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館)

香港的博物館各有精彩

筆者從曾參訪20多間博物館的有限經歷,得出的看法是各館都用心規劃,綜合或專題各自呈現豐富的內容,很多都用植根香港、胸懷祖國與放眼世界的視野,留下記錄與文物擺放,彰顯三合一體的價值觀。

未來民族要復興,要高質量發展,重視教育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毋忘這是孔子以還,大道之行也,教育,就是必由之路。(Shutterstock)

教育,無限進步的空間

校友們捐獻母校,傾囊相贈者為數不少,筆者認為捐款者除感恩母校外,想必有更重要的樂觀信念持守,更終極的赤子關懷,那就是教育推動,薪火相傳,這是對個人成長、集體向前,永續不斷提供最大的進步空間。

歷史發展、地緣因素、政經作用,造就香港兩文三語的積存實力,與未來發展殷切的需要。(Shutterstock)

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由專家學者以「怡情審美,永續動能」為主題,選出魏晉王羲之、唐代王維、宋代宋徽宗、明代唐寅、清代郎世寧為候選人物。(灼見名家製圖)

怡情審美 永續動能

對年輕人來說,學習歷史並不枯燥,問題是學什麼?如何學?無疑,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無終止的對話,多學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確是可讓人增加厚度、闊度乃至深度。凡事有演變,卻總由序章起。

事實上,各學者若然被邀到香港,學校更可作出推動,網絡拉開,使師生乃至家長們互動更大、受惠更多。(Shutterstock)

香港中國學術人文川流計劃

「川流」計劃的初衷,是以師生為本的前線立場與視覺,推動三國(國史、國學、國情)學問及價值。隨着「川流」計劃開展與互動,人文精神,涓涓細流,家國情懷,各按校情,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充實,最大得益就是學生。

俄烏戰事持續,以巴戰爭更是要你死我亡。圖示以色列人質獲釋。(亞新社)

2023,2024……

在2023年世界亂局中,思考中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5000年來的文字記錄與考古證據,充分顯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早已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脈。

香港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亞新社)

選賢與能

「民生無小事,請大家記得12月10日投票,亦更請投他/她們一票」,這是筆者心底話。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12月10日,另一場參與人數更多、面積更大、深入民間最寬廣的區議會選舉,將會進行。(亞新社)

我看區議會選舉

說實在,區區有本難唸的經,如何唸得好,從而化成建設社區的力量,利民也利港。「區議員在做,選民在看,真的假不了」,投票日,齊齊認真參與,香港你我他,大家都有份。

此次《施政報告》,特首口頭報告用了3.5小時,以結果為目標,立志於「大民生」及「大教育」,是用心用力的一份《施政報告》。(Shutterstock)

大社會 大教育

香港主流中小特幼學校教育仍潛藏着巨大的一國兩制的能力,如何在「大社會」與「大教育」發揮所長?為港為國為世界所用?特區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視,並要有具體作為。

按賜牧師形容,等待「精神信仰」及「物質救援」的,需要都十分逼切。(Shutterstock)

杏林故事

單算自1840年英國人發動侵華戰爭起,至1900年八國聯軍止,西方列強,巧取豪奪,壓榨欺凌中華大地善良無辜的老百姓。究竟,有毒害的大煙(鴉片煙),是誰大量傾銷給中國老百姓的呢!

影片主線敘述窮鄉僻壤的七星小學跳繩隊,在長期物質匱乏、缺乏支援的情境下,師生們卻咬緊牙關,長期堅持的奮鬥故事。(點點星光電影劇照)

點點星光 處處情義

我國2013年開始實施精準扶貧,卓有成就,但今天大山裏的家庭,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有的為要換取一雙簇新運動鞋,申請加入要受苦練的跳繩隊,真的是「搵鞋艱難」。

《長安三萬里》用心、用力、用情製作,特別對於關心青少年成長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確實產生強烈的共鳴感。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既要為口奔馳,亦要對僑居地有所貢獻,一代又一代努力耕耘,方能落地生根。(Shutterstock)

中國的華僑文化

中國人往外地謀生,不管是潦倒抑或風光,卻總懷抱家鄉宗族情、國家愛的心中永恆的懸念,家庭教育傳承,自會叩問:「祖先是從哪裏來,魂的最終歸宿又往哪裏去?」這就是落葉要歸根。

9月3日

9月3日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終止的對話,以敬畏、尊重的心神,聆聽這些對話,是社會向前邁進的最佳動力。這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是大原則、大課題。

近年來,9月對很多學校而言,更是要面對開班「點人數」的惆悵。(Shutterstock)

9月的惆悵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口結構性下降,公營學校收生政策要作出結構改變,是世界性的趨勢,很多教育先進國家或地區,早要面對,香港也無法置身事外。

我們應該對一體多元的中國,付出應有愛國的責任,具志氣作出應有的貢獻。(Shutterstock)

中國三個連體核心

筆者認為「一國」要有三個連體核心,即文化文明5000年連綿不斷,世界獨有的中國;多元民族搏成的,早在唐朝已是民族融和,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具法理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需要側重於「全人發展」(Shutterstock)

教學評估與文明之間

香港學校的評估發展,需要苟日新,若要真正實踐評估促進教學,而教學最重要是建立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很重要的一環,教育的評估內容,也要將中國文明元素加進,從而優化教育。

不知唐宋元明清乃至苦難延伸逾百年的近代中國,以及新中國全民如何踔厲奮發,又怎樣理解「國學」5000年以來文化潛藏的韌力,並由此衍生的精神與價值,面對種種挑戰,屹立於世,創造世界獨特的中國文化與文明?(Shutterstock)

文化自知.自信.自豪

不知唐宋元明清乃至苦難延伸逾百年的近代中國,以及新中國全民如何踔厲奮發,又怎樣理解「國學」5000年以來文化潛藏的韌力,並由此衍生的精神與價值,面對種種挑戰,屹立於世,創造世界獨特的中國文化與文明?

中國作為宗族社會,十分重視譜牒。(Shutterstock)

家國同構 兩情相牽

我國以農立國,安土重遷。對血緣的重視,乃有小家庭開展,逐步繁衍,生產力不斷擴大,宗族聚居,再至鄉鎮市的連結,當要更有組織以保護農耕及抗敵,於是,國家的形態就應運而生。

外地的一名行家稱讚香港教育素質不錯。(Shutterstock)

樸實的教育

普及教育制度推行,能以學生為本,實踐品學齊頭並進的樸實教育,且保持長青並不容易,但香港學校系統裏,能將樸實教育,名副其實持續推動並有動能的,為數也不少。

如何有效向年輕一代講好香港故事、國家故事?(亞新社)

共鳴感

在國民教育加油站內,添的是什麼?才能將國民心繫家國的情懷,能有溫度,能與民族與國家的前路,同負一軛,休戚與共,同一目標,奮發向前?

看「兩會」回顧5年的工作,內容縱深,但可引用教導學生多得很。(亞新社)

和平兩字金不換

香港進入回歸第2個25年,中央政府多方保證「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大局下,把握機會多從教育角度認知國家,是情義是責任所在。筆者期望,和平的召喚,無理橫蠻圍堵中國的西方國家,用心用耳去聽。

土敍兩國是獨力難支,亟需來自四方八面的幫助。(亞新社)

人道主義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土敍災難巨劫,連中國及香港在內的各地拯救隊,即時陸續前赴災區展開救援,先救人命,再轉送必要的各類物資。但令人憤慨的是,一些西方國家,竟提出人道救援有差別的對待。

所有教育持份者,必須對欺凌行為,採取嚴肅「清零」的堅持。(Shutterstock)

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

近日有大學一年級學生在迎新夜,被所謂「學長」逼迫,要狂飲一瓶又一瓶的烈酒,終至要被送入醫院進行深切治療。校方得悉此有可能奪命的欺凌迎新消息,卻連一句「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的話都沒有?

閉環點對點的實體返校上課,不可以嗎?(Shutterstock)

學生千日愁困誰能解

過去留在內地1000日的,至今仍然耐心坐困家中,為着接受香港學校教育,繼續做網中人,上好網課,學生及其家長們,是何等愛國愛港。但是,坐困1000日的苦惱,誰幫他們紓解呢?

離港的主角多是前往英美求學的學生。(亞新社)

不要讓人才靜靜溜走

當全世界文明先進的城市,早已盯緊最重要的基建──人才,都想盡方法,用盡策略,在搶、在留、在育的三路並進,實踐人才大計的時候,香港必須跳出框框,以結果為目標。

第1頁,共8頁 1 2 8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