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何劍輝

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熱愛教育,熱愛香港,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工作及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他擁有碩士學位、小學教育學士學位和學位教師教育文憑等,現任教育評議會執委會成員及資深委員、香港新界廠商聯合會青年服務及教育榮譽顧問、如一青年基金會青年服務及教育榮譽顧問、教育評議會人工智能(AI)中小學證書課程講師、生成式AI中小學教育應用講座講師2024、香港城市大學教學發展研究基金(TDG)專項科技顧問,曾任津貼學校公積金委員會委員、香港田徑隊前教練及領隊、國際一級田徑教練,曾獲香港田徑錦標賽十項全能冠軍及標槍冠軍等。

歐盟及日本等G7國家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作者:何劍輝2025-07-15
北約秘書長呂特在上月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的敏感時刻,竟公開稱呼特朗普為「爸爸」。這聲荒謬的稱謂,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赤裸裸揭露了歐洲領導人在美國強權面前的卑微姿態。
AI時代 您能活到150歲!
作者:何劍輝2025-07-14
AI的發展或能為人類壽命延長至150歲,但這也對社會結構與制度設計提出全新挑戰。面對長壽挑戰,政府需不斷調整老齡政策,加強長者支援措施,助人類實現長壽與幸福的平衡。
打造AI時代的香港留學品牌 全球人才競逐中的東方之珠
作者:何劍輝2025-06-27
這座城市正邁向全球人才樞紐。香港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如何將人才浪潮轉化為創新動能,憑專業、包容與創新,在AI時代綻放香港價值的璀璨光芒。
辯論賽多元觀點交鋒 堪為人才搖籃
作者:何劍輝2025-06-11
香港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培育具備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感及國際視野的人才,是教育界的重要使命。
唔打唔知身體好!
作者:何劍輝2025-05-30
中國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數十年來穩紮穩打的結果。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專注於經濟建設與技術進步,迅速從農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一過程中,中國以低調務實的方式積累了實力,為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優才狙擊手 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作者:何劍輝2025-05-14
關稅政策表面上試圖縮減逆差,實質是通過製造全球資本避險需求,驅動美元回流支撐美債市場。
從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 看科技創新與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5-05-06
世界博覽會是一場科技盛宴,對青少年而言,世博會提供了接觸全球最新科技成果的難得機會,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對成年人而言,這是一個重新思考科技與人文關係的契機。
特朗普貿易戰下全球面臨新秩序 談高關稅政策歷史與啟示
作者:何劍輝2025-04-07
全球經濟秩序的重構始終充滿挑戰,唯有堅持多邊主義和合作共贏原則,在國家利益與全球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才能從零和博弈中實現多贏,推動國際社會走向可持續發展。
機械人全產業鏈突圍‧AI自主創新崛起
作者:何劍輝2025-03-11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從DeepSeek的AI創新到香港教育、金融的革新
作者:何劍輝2025-02-03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去年11月稱,大灣區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須緊緊抓住。
探索量子力學與AI的結合
作者:何劍輝2025-01-07
隨着量子力學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愈加緊密,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科技將會迎來更多的創新與突破。
RCTI:AI時代的持續發展模型
作者:何劍輝2024-12-27
在AI時代,創新更需要與時俱進,在保持人文關懷的同時,善用科技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通過RCTI模型的實踐,我們能更系統地培養創新能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開創新局。
構建全方位的體育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4-11-21
教育局可以跟香港體育學院合作,建立完善的香港退役精英運動員轉任體育教師的機制。這不只能為學校引入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體育教師,也為退役運動員提供新的職業發展方向,提升體育科的國際專業水平。
AI批改作文的新時代
作者:何劍輝2024-10-22
通過AI批改方法,我們可以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創造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寫作學習生態系統。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也為未來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
EdConnect:提升學校行政效率的教育平台
作者:何劍輝2024-10-17
網上教育行政平台EdConnect希望能夠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把握機遇,引領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4-09-05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最近指出,西方民粹主義強烈反對引入移民,反而為香港提供了機遇。香港政治穩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吸引國際及國內企業落戶。
巴黎奧運的體驗·香港隊長的誕生
作者:何劍輝2024-08-02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奧運會為我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讓我們相信通過努力和合作,我們能夠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張家朗的衛冕之路
作者:何劍輝2024-07-30
張家朗的成功衛冕,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對堅持和毅力的最好詮釋。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有夢就要追!
創新就是硬道理
作者:何劍輝2024-06-20
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重視科技的進步,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有助發展。
2024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作者:何劍輝2024-05-21
AI的出現為各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和機會,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美國出了一份AI指數報告,很值得我們參考。
追夢.經歷.笑容
作者:何劍輝2024-04-02
看到新一代學子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我不禁為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感到欣慰。他們用汗水和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用青春和熱情,書寫屬於他們人生的精彩章節,這正是體育比賽的魅力所在。
科技探索  建構創科精神
作者:何劍輝2024-02-20
隨着東莞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創科企業開始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這為學生們提供了廣泛的就業選擇和發展空間。
AI與教育
作者:何劍輝2024-01-09
2024年可能是AI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在教育方面,Copilot被整合到Windows操作系統中,將提供即時的程式碼建議和指導,並可提供學習資源和範例,可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合作和知識分享。
零和遊戲·博弈論
作者:何劍輝2023-11-27
在零和遊戲中,參與者需要尋求最優策略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在雙贏策略中,參與者需要考慮對方的利益,並透過合作或協調來達到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杭州亞運會的創科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3-10-18
如果大家有留意時事及生活細節,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產品正在以史上最快的速度跟人類共同生活,在政府、企業及各種團體的推動下,創科發展肯定是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難以逆轉。
國際化城市、國際化教育之「一校兩制」
作者:何劍輝2023-09-14
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及國際窗口,我們可以扮演一個優秀的聯繫人角色。其中,通過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精英匯聚香港,學習各國文化及創科研習,培養人才以促進文化交流。
推展創科發展
作者:何劍輝2023-08-31
各國都好像在科創上你追我趕,不願落後於人,似乎大家都以行動去認同「落後就要挨打」的見解。大國博弈,競爭的不再只是經濟、軍事及科技,更重要的是科研及人才。
疫後的陸運會
作者:何劍輝2023-07-20
透過運動訓練更加可以讓學童學會逆境自強,培養堅毅不屈的精神。學校舉辦陸運會大力推廣田徑運動,讓學生有目標去進行自主訓練,從而養成運動的習慣。
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作者:何劍輝2023-06-07
他覺得AI是我們人類智能的延續,可以幫忙證明很多數學上的問題,我們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資料,這些數據我們人腦可能不夠大容納它們,AI可以,但這些資料基本上是人類搜集得來的。
未來的多極世界
作者:何劍輝2023-04-13
世界各國普遍認為美國的單極世界已經被打破,中國成為了第二極。筆者卻認為,世界正進入多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