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講起
全面學位化,表面看來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良機;現實上已有不少教師通過進修或在入職前取得大學學位,⋯⋯… Continue reading
新會商會中學校長。現為屯門區校長會副主席、屯門區西北分區委員及屯門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委員。 畢業於澳門培正中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主修物理學)、哲學碩士及教育碩士。主教科目包括物理、科學、高補程度通識科等。 教育評議會增選執委及「教評心事」專欄召集人;本身是教評會創會會員及第一至第四屆執行委員、歷任秘書及出版崗位、教評會刊物《教育現場》編委會成員。曾任教師中心諮詢及管理委員會委員,也曾參與香港教師中心出版組工作。近年參與《教育心宴》、《教育同心行》及《教育同心徑》等結集的主編工作。 多年來關注課程發展、學校管理與改進、學生成長和教育改革等課題。過去近30年常於報章發表本港教育、政策及教改課改文章。2003年參加「傑出教師選舉」獲頒優異獎、2011年獲頒海華師鐸獎。曾任考評局物理科校本評核地區聯絡員,亦有出版過中學會考物理教科書及參考書籍。
全面學位化,表面看來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良機;現實上已有不少教師通過進修或在入職前取得大學學位,⋯⋯… Continue reading
倡議STEM教育,是為了培育新一代有創新能力、免於守舊。不過幾年來本地實況,與過去推行革新相若,⋯⋯… Continue reading
為何有學生害怕「留級」?直觀來看,只是多花一年時間,補回學不懂的課程而已,何「怕」之有?花多些時⋯⋯… Continue reading
今天是澳門12·3事件周年紀念日。事件起源於學校擴建導致警民衝突,繼而演變成全澳戒嚴,最終令澳葡⋯⋯… Continue reading
改革開放40年,除了經濟成就一大籮之外亦失去了不少傳統價值;做任何事都只與經濟實利掛勾,「一切為⋯⋯… Continue reading
幾十年來,教育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校園以外向內望的期望卻改變不大。年近半百的市民腦海中的教育⋯⋯… Continue reading
學生需要明白,作出填海的決策是要顧及環保的思考。不幸的是目前的批評中有着更多涉及政治鬥爭、抹黑和⋯⋯… Continue reading
不少市民平日的表現就是缺少了感恩心。風災之下香港境內亦有地區停電停水,翌日恢復返工又出現交通癱瘓⋯⋯… Continue reading
究竟學校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學校的存在是提升市民素質還是考個好分數呢?在電影內沒有討論到、也不必有⋯⋯… Continue reading
生活在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在教科書內多是被描述為侵略者,都是化外之民。但從展館中見到的史前文物,均⋯⋯… Continue reading
因為外間資源投入和社會訴求,九十年代的中學要把規管學生放假的責任扛上身。結果為學生提供很多暑期活⋯⋯… Continue reading
除非我們的社會變得積極支持閱讀,形成愛好閱讀的文化氛圍,學校或公共圖書館推動閱讀才可能獲取成效。… Continue reading
網絡生活建構出其特有的文化,當學生更多地使用網絡來學習,這股網絡文化最終都會漂染他們。… Continue reading
傳統智慧謂:不用考試的學科將被矮化,或者惹來學生不認真上課。通識科價值仍在,所以不用考試但文憑上⋯⋯… Continue reading
2018年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考試不考政治題。筆者深感高興,此舉有助將通識教育還原為一個普通學科⋯⋯… Continue reading
只要TSA成績的應用度向不改,不管加入抽樣、三不、保證些什麼,甚至把評估名稱改掉,最後反對的人仍⋯⋯… Continue reading
政府提出「三業、三政」,改革青年策略。只是有感於「空有口號」,多叫幾次難有好成果。… Continue reading
站在教育現場的前線人員,可有意識到我們在培養着未來香港的棟樑呢?配合政府規劃和政策,落實在課堂教⋯⋯… Continue reading
電影《戰雲密報》反思新聞自由問題。大眾市民每天接觸不少媒體報道,要有足夠的分析能力、批判思維、尋⋯⋯… Continue reading
能夠跨過大學門的「相對尖子」,是有能力做出好成績的一群,但未有任何評核可以檢視他們的德行表現。中⋯⋯… Continue reading
大學畢業生最初加入教育界,目的多為穩定高收入,但他們沒想到高收入的背後,除了教導學生外,更要管理⋯⋯… Continue reading
不論成年人或學生都是教育的持分者,對於教育現況、政策是有權發表意見和提出反對。不過,當要做決策時⋯⋯… Continue reading
網絡時代下,原本發生在虛擬世界的一些言行和價值觀,卻在現實世界中成為學習模仿的樣板。… Continue reading
今天全球經濟已是一體化,人類歷史亦一樣。在中史獨立成科拍板的這刻回望過去,初中歷史教育的萎縮更是⋯⋯… Continue reading
政府銀彈政策的配合,每間公營學校獲發一筆為數不少的津貼,預算在三年內推行STEM。可是近來與業界⋯⋯… Continue reading
最近有多齣外國電影打入本地市場,從中見到不少可用以教學的課堂養份。借用電影情節教學,更易於惹起學⋯⋯… Continue reading
學校必須推行生涯規劃教育,這些課程確是幫到學生理解自己的優劣、協助分辨擇業方向。… Continue reading
人際間尊重和諒解是必需品,關於同理心已有很多討論;簡單一句,學校德育尚待努力!… Continue reading
新政府提供了長期承擔,推出ITSSG為學校增加資訊科技支援人手,有助加強學生關懷和促進教學效能的⋯⋯… Continue reading
不少人認定入職助教,會是晉身教育事業的起步點。… Continue reading
趁新政府尚未上馬之際,這裏試從普通業界角度聊聊應景的隨感。… Continue reading
根本不適宜把本土歷史抽離、甚至以刻意標榜成「港史」的說法。… Continue reading
其實制度改變後,中學根本不可能「說三道四」就可令學生改變選讀意願。再者,問題根源是學生不願意迎難⋯⋯… Continue reading
「甚麼是教育、教育是甚麼」似乎仍然是人言人殊。… Continue reading
小圈子特首選舉塵埃落定,本來也無甚好談,完了就是完了,一切理應重回正軌。 今次選舉被有心人塑造成⋯⋯… Continue reading
學校不久之前做了ESR,即大多數人口中的「外評」(External School Review,⋯⋯… Continue reading
有人說「講錢失感情」,也有人說「無錢就萬萬不能」。刻下進行的特首提名戰,作為無票在手的一分子的心⋯⋯… Continue reading
假若最終當選的特首亦認同「人才培育」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日後仍要花很大力氣去帶領社會取得共識;自世⋯⋯… Continue reading
在推動教育變革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教育的影響並非個別人;當一窩蜂地勇往直前之際,小小的變調就足以導⋯⋯… Continue reading
曾有個說法,指城中人人熱切談論買賣股票、投機賺更多錢時,距離股災的蒞臨就不會遠。當STEM熱潮愈⋯⋯… Continue reading
由政治爭拗延伸出來的新聞報道,往往經由老師安排或同學自發搜尋而跑入課堂,成為通識教育科的教材。不⋯⋯… Continue reading
不過,課程文件既然給寫了下來,它本身是不會異化的;只有使用它的人才會異化,或者解讀它的人才會異化⋯⋯… Continue reading
學生們真的從此就認識國家歷史多了、喜愛中華文化多了、培養愛國的情懷會多了嗎?不是這麼簡單吧。… Continue reading
社會上所見所聞就是這樣子,學校內課堂上的課程都只是「言教」,如何敵得過經常通過電視畫面接收到的「⋯⋯… Continue reading
畢竟香港給人的印象就是金融商業大都會!可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科研早已無界限,也乘上了全球化這艘巨⋯⋯… Continue reading
隨着家長知識水平的上升,除了權利和要求外,家長有需要認清自己在子女教育過程上應有的義務。利益相關⋯⋯… Continue reading
孔子的言談和理論受制於舊的價值觀和倫理,與現代世界可能不配合。本文並無研究和嚴謹考証,但他的一些⋯⋯… Continue reading
公民教育除了教導硬知識外,更要協助學生了解公民應有的權利和代議士應負的責任。選民有要求時,政客水⋯⋯… Continue reading
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你可知自己的才在哪裏?… Continue reading
傳統教育課程都是離不開五育範疇,五育以德育為首;然而歷來也是最為人詬病,日常學校的教學時間都傾斜⋯⋯… Continue reading
中文科課程內都有選修單元,學習欣賞影視作品;其實電影除了刻意突出政治理念的、具爭議性話題的作品外⋯⋯… Continue reading
只想問,我們的社會真的有着「有教無類」的教育氛圍嗎?… Continue reading
學習成果不只是某學科的一兩個分數,學習體驗和過程得著也是學習成果。成績不單只看其絕對位置,更重視⋯⋯… Continue reading
一時間沒有夢想彷彿罪大惡極,甚至有些創意補習班應運而生。但是有夢想就等於不用切實地學習和工作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