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黃冬柏

退休中學校長。畢業於澳門培正中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物理學)、哲學碩士及教育碩士。熱心教學,主教物理、科學、ASL通識教育科等。曾獲頒「傑出教師選舉」優異獎、海華師鐸獎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向來關注本地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曾任教育評議會執委、教師中心諮管會委員及出版組成員,現任「教評心事」專欄召集人及作者。近年主要參與「教評心事」結集主編工作,共出版結集多本。

年終反思那些年這世界
作者:黃冬柏2024-12-19
不妨在年終前,問問身邊的年輕人:你會如何報效這世界和人類社會?
遊訪南北美洲的聯想
作者:黃冬柏2024-11-15
不論南美或北美,地方景色宜人,諸國各有歷史文化,是不錯的旅遊資源,但社會發展卻存有不少問題。未來教育或需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去認識拉丁美洲,或其他地方的社會和它們的歷史文化。
大多數人的科學教育
作者:黃冬柏2024-10-09
科學科技的快速發展早已令科學知識和應用變成一種技能,就像語文和數學那般,有更多比例的一般市民,在生活中或工作需要上,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科學知識。
一年之計在9月
作者:黃冬柏2024-09-02
每間學校就是一個有機體,校長、老師、職工、學生和家長都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各司其職,統整起來的共同目標就是教好每一個學生。
學校早已播下廢物管理的種子
作者:黃冬柏2024-07-26
如前所述,環保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境況明顯反映出社會如未有配合,學校施教過的成效會漸漸消逝。
《九龍城寨之圍城》和教育的互動
作者:黃冬柏2024-06-17
城寨本身似是香港百餘年來的歷史影照,學校不妨借用電影的鋒頭,向學生講解城寨的前世今生和回歸前清拆的事情,可以成為一堂充實的國民教育課!
小學科學科.家長在家的配合
作者:黃冬柏2024-05-06
家長最大的配合是提醒自己,讓子女去問去追尋那些未必存在的答案。
家長對STEAM學習的支持
作者:黃冬柏2024-03-21
大多數家長並非科學科技的專家,也未必擁有工程或數學的知識,藝術觸覺亦不一定很敏銳,故子女的STEAM學習上,家長應避免成為障礙。最好的支持可能是,協助他們勇於面對困難、從旁鼓勵。
提升閱讀,有賴家長配合
作者:黃冬柏2024-02-08
要提升閱讀成績,不是個別科目的事,那是需要整間學校一起努力;而且不只是學校要做,更應是家校合作、全社會的責任。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家長學習
作者:黃冬柏2023-12-29
大多數市民不慣於關心國際要聞,遑論局勢背後的歷史和地緣政治知識。為了承擔上述責任,未來家長必須多加學習、留意最新相關資訊等,提升自己與子女的談資的質量。
追住同巴士影相的青少年
作者:黃冬柏2023-11-17
這一少撮追巴一族青少年的共同特徵,一方面可以轉變為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卻可能製造出不安全、滋擾。然而他們群組內部會冒出一些指導者,就不良表現或行為提出規範建議。
不存在殺校之後
作者:黃冬柏2023-10-11
社會的未來在於教育,教育就是未來的展望。這些年來基礎教育的發展始終存有短板,當需要減少學校時,看似欠缺規劃地讓個別學校關門,持份者的未來難以預料。社會還可以有些什麼展望?
考察後對國情教育一點反思
作者:黃冬柏2023-09-06
當我們苦於構思如何把刻版歷史課程教導學生時,鄰近地方卻使用了高新科技和軟性包裝,寓國情學習於遊樂園內;這個體驗設施或可供本地基礎教育界善加利用。
淺談DSE向前發展的想像
作者:黃冬柏2023-08-10
在DSE進入第二個十年的前後,比起疫情之前,她面對的困境似乎都不少。
從新一波殺校潮再出發
作者:黃冬柏2023-06-30
隨着學生人口的流動,其實不論是否有收生困難的學校,亦應秉持拓荒精神去考慮搬校。因為新發展區的區民對學位的需求,並不只會集中於某個類型或等級的學校。
五四前後賽先生的回顧
作者:黃冬柏2023-05-05
「五四運動」當年曾高舉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旗幟,百年後似乎光芒不再。回望當年初心,國人對「賽先生」(Science)的期許應是為了國家富強和進步。
人工智能新局來臨的思考
作者:黃冬柏2023-03-29
面對AI的發展,業界要思索的並非封殺禁用或完全開放任用;對策仍是「學懂、善用」,學懂是技能上的發展,善用是伴隨成為終身能力。
從急赴日本遊玩講起
作者:黃冬柏2023-01-20
疫情放緩政策改動,赴日旅遊重回生活後常聽到人們不諱言,把「去日本旅行」稱作「返鄉下」。本來當作一句戲言並不成問題,但真正問題是,他們講的時候是很認真的!
閱讀未來.科幻和STEAM
作者:黃冬柏2022-12-21
科幻往往與科普並肩同行,若能有機地與STEAM配套起來,相信科學學習可以有與公式、實驗、理論不一樣的體驗。
再談語文教學的困局
作者:黃冬柏2022-11-02
怎樣攪好語文課程和教學是一件很專門、很複雜的事情,基礎教育課時不足可能就是困局之源。
巴士車長與班主任
作者:黃冬柏2022-10-24
整個教育體系,或學校系統,甚至推廣到社會,有幾多人珍視班主任的工作呢?
香港教育優勢難保?
作者:黃冬柏2022-09-14
世界一直在向前進發,為了建立更多的優勢,主其政者必須善用機遇,把香港教育重塑成別具特色、擁有更多優勢的系統。生源問題在之前多年已有很多探討,其實那是個建構優質教育的機遇。
也談「殺校」的必要性?
作者:黃冬柏2022-08-25
可能出現的殺校策略,多以家長選擇為由,以非專業力量扼殺辛苦營建起來的專業事工,那是至為愚蠢的浪費。
借MIRROR說教講學
作者:黃冬柏2022-08-11
做事絕不可馬虎,這是起碼的,也是專業責任要承擔的;危機一旦出現,帶來的損失可能是想像不到之大。這種做事態度,都是每個人在做每件事時必須持有的!
衛斯理、科幻、小說
作者:黃冬柏2022-07-25
筆者認為,閱讀科幻有助學生開啟科學學習。與課本知識相比,科幻情節來得輕鬆有趣,尤其是當中的「偽應用」,有助開拓年輕人的想像空間。而且今日的「偽應用」,在新一代發展後說不定變成真的實際應用。
4/7、7/7,生活與歷史
作者:黃冬柏2022-07-05
獨立後的近百年美國都是一個農業國家,為何會變成今日的全球霸主?擁有最強的武裝力量和左右全球商經規則話語權?
俄烏烽火、中美貿戰和超級英雄
作者:黃冬柏2022-06-23
當然這個俄烏烽火案算不上是個發展成熟的課題,類同的事件在過去40年國際新聞材料中卻多如牛毛,俯拾即有;不妨借用協助學生們獨立思考。
40年從頭再看教師專業
作者:黃冬柏2022-06-08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中小學基礎教育範疇經歷急劇擴張,到了特區成立時應該已完成「量」的建構,轉移到提升「質」方面。為何此時此刻針對教育的議題竟然是教師專業方面呢?
漫談疫下宅家睇戲所得
作者:黃冬柏2022-05-04
今次新冠疫情持續超過25個月仍未有消逝跡象,在這些時候的電影將來流傳下來,會成為新冠疫症時代的印記,更可作為公共衛生課題的教學材料。
40年從頭再議語文學習
作者:黃冬柏2022-04-21
花了20多年推動「兩文三語」,香港人的語言水平是否達標?能夠把兩文掌握得好,兼擅三種語言的又有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