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安

楊興安

文學博士。曾任編輯、編劇,曾經教學,任明報社長室行政秘書,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其散文被選為中學課文。著有《金庸小說與文學》、《浪蕩散文》、《現代書信》等多種著述,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
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出現,使香港掀起武俠小說熱潮。(亞新社)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武俠小説的源頭是唐代的豪俠小説。最初偏重豪士俠客的行徑。既歌頌英雄的本領和胸襟,也歌頌讚美無償義助、俠骨丹心、捨己為人的精神。將人性中的美、善本性呈現於文學之中。

近日,草間彌生個人回顧展覽在香港M+博物館舉行。(shutterstock)

草間彌生與皇帝的新衣

草間彌生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也被美國藝術網站My Morden Met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最近,她的個人作品回顧展在香港舉行,但筆者認為,她的作品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衣。

要今日青年對歷史產生興趣,宜以說故事,說傳奇入手。(Shutterstock)

學生愛歷史堂講傳奇

歷史科和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有顯著的分別,歷史是以往人類生活的痕跡,可愛之處是前車可鑑,可以前事後師,對處事及待人接物的啟導,為其他學科所無。

教導孩子善言善行,總是良好偉大的觀念。(Shutterstock)

觀人於微 心相36種

筆者無意中讀到一本說命理的玄學書,列舉36種善言善行心相,極為具體,今供諸同好。可作弟子為人教材;可測試一下朋友言行,亦可自己引為鑑戒。其中有文字古樸,或不合時宜者,已循原意略為修繕。

既然大量學生流失,那麼老師呢?(Shutterstock)

香港宜小班教學與學券制

本人並非反對招收境外學生,招收境外學生有一定優點。所反對者是大量招收,境外生和本地學生應有一定比例。有家長擔心、大量境外生減低子女入讀本地名校機會,亦有一定道理。

范蠡(右)因與勾踐同處吳國三年,熟知勾踐個性刻忍狠絕,早着先機離開。(網絡圖片合成)

人情只在反覆間 范蠡逃亡

文種何以無罪而見誅呢?筆者認為有兩原因。文種能力太厲害,全國在文種主導下迅速強大,聲望威脅越王,反映勾踐可有可無。其次文種楚國人,一旦投楚,將成大患,故無罪而誅。

吳、越兩族原來是同姓同語,同風俗的少數民族,後來結下不解世仇。(灼見名家製圖)

滿招損 吳越先後失國

他們拿着寒光閃閃的利劍,步伐整齊操步而來,在敵前排成三行,口中呼號着振奮軍心口號,突然個個在敵陣前刎頸自殺,三百人齊齊倒下。這個淒厲的場面即時把吳軍嚇得口瞪目呆,忘記身在戰場。

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莊子;墨家墨子,法家申不害、韓非子等都是該家代表人物。(灼見名家製圖)

和學員談「十家九流」的疑問

學問在乎拋去成見,虛心探討。十家九流中小說家不入流這個命題,既鮮有前人論及,所以甚值得探討。我仍然認為小說家因沒有和其他九家一樣有領袖人物,有可以鑽研的、有系統的學說而不能成為一流。

韓信戰功彪炳,所向無敵。此記韓信安邑之戰伐魏戰勝一事。(宋 王楙《野客叢書》)

韓信神秘身世疑問

蕭何素重軍中人才,必與韓信詳談,得悉大概。蕭何用人比項羽細心高明,料當時已知韓信曾受良好教育,身是落難貴族,文韜武略已逾常人。故不惜月下追韓信,向劉邦推薦時說他是「國士無雙」之輩。

中文系究竟讀什麼?可能每所大學不同,但想來都應大同小異。(Shutterstock)

中文系讀什麼、學什麼?

許多學系是傳授一門一科的特有學識,是專門知識,有專業地位,易於謀生。然而,個人認為讀中文系還有些不同的地方:是增進個人學問和修養,在做人處事的取捨、輕重、本末、進退,都會有較深刻的透視和認識。

作者將二人痴愛,寫得驚心動魄,氣概不凡。(《神鵰俠侶》劇照)

問世間情是何物

楊過、小龍女兩人愛情偉大之處,在不犧牲別人,成全自己。在求成之中顧全道義。寧可犧牲自己,犧牲愛侶,與愛侶共赴陰曹而不欲傷害無辜,才是芳香萬代,神魂心醉的愛情!

小學畢業合照(部分)。後排右三為中學會考狀元張錫憲。

童年樂與小學會考

當年小學會考是人生大事,主要是考入設備完善的官立、津貼中學。小學會考重要之處是決定一生的前途,因為只准考一次,使人生成敗得失際遇迥異。

窮人若要要付出同樣的垃圾費,簡直要了他們多日的午飯費用。(亞新社)

垃圾收費之垃圾思維

垃圾,是城市的廢物;猶如人體消化食物後要排出廢物一樣,這是必然的現象。愈發達的城市,廢物也愈多。可以利用收費去減少人體排出的廢物嗎?垃圾要收費,只苦了勞苦大眾,只苦了貧困人家。

張作霖雖然是土豪出身,但極愛國,愛民族。(Wikimedia Commons)

民族熱血軍閥張作霖

張作霖雖然是土豪出身,但極愛國,愛民族。日人早想咬入東三省,均被他或軟或硬擋回。早前日人曾提議把日軍改穿奉軍制服替奉系作戰,被張一口拒絕。

張作霖之智,逾於常人。(Wikimedia Commons)

江湖大帥軍閥張作霖

張作霖年輕時曾淪落街頭,甚為窘逼,四處以散工為活。從他後來發跡看來,張作霖的觀人於微,處世待人得法,容易贏得人心,便是這個時候磨練出來的。

吳佩孚急流勇退,不棧戀權力,尤深得「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儒家進退之道,實乃民國第一軍閥,儒將一名。(Shutterstock)

英雄氣概軍閥吳佩孚

人論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清廉有名,比較他同時的軍閥橫蠻肆欲,腰纏千百萬,實難能可貴。

民國初年大小軍閥各擁地盤,大有秦失其鹿,群雄角逐天下之勢。(Shutterstock)

稜稜風骨軍閥吳佩孚

吳佩孚逝世之時,舉國哀悼。時人對他的敬仰,非因他曾手握大權,而是他的稜稜風骨。吳佩孚死後受各派系一致褒揚,實有過人之處。

北宋君主貴族耽於宴樂,雅好詞曲,鼓勵提倡兼而有之,造成好詞風尚。(Shutterstock)

宋詞伴音樂而生

唐詩成就太偉大,佳作太多,再難以逾越前人。詩人見有新體韻文出現,都樂於轉往填詞之途。把文學生命,寄托於音樂生命之上。

盛唐詩歌主題帶着積極進取的情懷,不乏寫日常生活感受之作。(Shutterstock)

唐詩脈絡與流派

談中國文學,不能不談唐詩。但唐詩作品多如無際田野纍纍碩果之豐茂;著名詩人多如天上之繁星,隨手一指都能閃耀長空。

唐詩格律精神,延至後代千年,為歷代文人鍾愛。(Shutterstock)

唐詩緣何橫空出世

唐詩之閃耀文壇,和大唐帝國雄邁氣象,社會豐盛的活動亦不無關係。唐代詩人輩出,各有成就,各各創作藝術意境,詩才之湧現,歷代所無。

不知是否求成心切,胡適有點痛恨文言。(灼見名家製圖)

胡適的錯誤判斷文言文

能習文言文,好比學武先學紮馬,馬步穩了才耍功夫,招招得心應手。後兩三輩的文人,文言文讀得較少,根基較弱,沒有「紮馬」功力,功夫便虛浮了。

即使是少主人,晨起打掃,既增活力,僕人見之,自當加倍勤勞。(Pexels)

談朱子治家格言   

我們今日開卷而讀,或有不合今日社會時宜之處。但可以藉此參悟其中修身處世,治家為善的精神,則能減少人生旅途的險阻,常得祥和安樂。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之間,時而互通消息,時而互相勾結支援,使朝廷大傷腦筋。(Shutterstock)

唐代藩鎮跋扈與刺客橫行

安史之亂後,兩河藩帥多阻命自固,不受朝命,父死子代,習以為常。藩鎮之間,喜則連橫叛上,怒則以力相鬥。唐藩鎮其中一項暴行,是不滿意對方時,便派人暗殺行兇。  

唐朝是中國文化、政治、經濟的輝煌年代。(Shutterstock)

何以唐代牛李黨爭

人說唐代之頹敗有三大原因:藩鎮割據、宦官為禍和朋黨之爭。不過筆者認為尚有一因,是帝主不夠英明,甚至可說是帝主無能。

50年代街頭看連環圖,做媽媽也不免。

益智國產連環圖

香港50、60年代,圖書館甚缺,街頭流行連環圖(時稱「公仔書」)租賃,一角五分便可以看幾套,益智閱讀寓於娛樂。家長若能購入這些益智連環圖,使小孩養成閱讀書本習慣,一生受益。

羅慷烈教授(左四)府上大廳高懸成親王斗大書法對聯,右四為鄭煒明博士,右二為黃嫣梨博士。

遊走書法的世界

成親王是乾隆十一子,聽說墨寶不易予人,作品價值不菲。曾拜訪羅慷烈老師家居幾次,竟然見到廳上懸着成親王斗大楷書的對聯,印象中最少更換過一次,咦?羅師擁有他的罕有墨寶,成親王是否他的親戚呢?

站在楊興安(右五)左邊的便是倪匡(右四)。(作者提供)

縱橫文壇話倪匡

倪匡是香港著名作家,據說在香港能搖筆桿寫稿賺大錢的只有金庸和倪匡,不知是否事實,但筆者相信極了。

為感謝金庸對華人世界的貢獻,提議由政府主辦「金庸文學獎」,但歡迎全港工商業機構及各大文化團體贊助協辦。(亞新社)

倡議香港設立金庸文學獎

聞名華人世界的武俠大師金庸辭世轉眼3年,香港除了設立一個金庸館外,並無其他紀念活動,實在寒酸,也太對不起金庸對社會的貢獻,本人謹此倡議香港政府設立「金庸文學獎」。

回說好文章,古人姚鼐論文章有極高明的說法。(Wikipedia)

談作文一百分的歪風

考試滿分的作文我最少已讀過3、4篇,都是聲明獲得100分滿分,被瘋傳叫人快快讀的文章。如此驚天動地,無懈可擊的文章,我都細讀,可是每次都令我失望。

沙宣道羅富國校舍。左為獨立圖書館。正中為主樓,內禮堂。該建築群拆卸多年。(作者提供)

六十年代羅師寄宿

六十年代中學畢業,那年隨大夥兒報考師範,當時有三間教育學院,論年資最具歷史的是港島的羅富國教育學院。羅富國有學生宿舍,對我有莫大吸引力。最後決定報考羅富國。

語言文詞的污染

許多時候在無意中運用錯誤不良的詞語或造句,造成語言或文字上的污染,是社會上語文水平低落的原因之一。

有時,遇到句子全懂的中文字,但左看右看你也猜不到作者的意思,最終導致社會的中文水平下滑。(Shutterstock)

悲哀的中文

打開報章看到病句,有時不禁失笑。曾經看到一則廣告,內文是「香港某某局現邀請有興趣的團體或人士提交某某活動計劃的資助申請」。請問什麼是「有興趣的團體或人士」?是「教師使人看來有興趣」?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