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李建文

中學校長、社會工作學士、社會科學碩士(輔導)、文學碩士(通識教育)、教育文憑。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香港教育大學亞太領導及變革研究中心教育領導學人。大學畢業後曾任職青少年外展社工,及後轉任中學教師。在2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曾借調至教育局支援學校發展,並曾擔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評審顧問。在2012 – 2018年期間,於香港浸會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兼任講師,培訓幼稚園校長及中、小學訓輔人員。李校長一直相信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多年來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李校長關心基層學童及弱勢羣體的學習及生涯發展,並積極推動教育創新、培育未來領袖。

為學生打造精神健康友善的校園環境
作者:李建文2024-06-06
雖然現時公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但仍有一定的限制。筆者建議加強及進一步完善三層應急機制,為學校引入私營資源,並以學券的形式資助學生使用私營服務。
校園空間美學──環境營造與教育信念
作者:李建文2024-03-07
環境營造的設計藍圖以教育信念為基礎,使學校變得符合未來社會和教育的發展趨勢。如沒有教育信念作核心,所有設計都會變得空洞、沒有內涵,也無法令學生和老師體驗教育成長的過程。
保護兒童 各方有責
作者:李建文2023-11-30
近年學童自殺和虐待兒童個案數目增加,反映社會保護兒童的制度響起警號。我們作為兒童的守護者,要時刻保持敏感度,覺察和關心身心有異樣的兒童,主動為他們尋求資源協助,讓他們在困境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未來人才學院 點亮學生未來
作者:李建文2023-09-29
只要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勇敢地追尋夢想,必定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
商校合作 共建智慧校園
作者:李建文2023-07-13
伍少梅中學引入先進的智能裝置及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未來技能,同時重視培育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和社會責任,一直把服務長者納入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在課業、活動和社區服務方面均以關心長者及改善其生活為目標。
AI發展與未來學習
作者:李建文2023-05-11
AI技術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改變了未來教育的發展。「CHAT GPT、AI、Web3.0潮流下的教育創新及應用點子」研討會,讓業界人士與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一同探索科技發展與未來學習的關係。
學校有需要改行一校一社工一輔導政策嗎?
作者:李建文2023-02-16
一個完整的學生支援體系,應由老師、社工及其他專業人士,包括輔導員、言語治療師和心理學家組成。教育界可在現行「一校兩社工」的基礎上,按校本需要,靈活運用資源聘請具有專業輔導訓練的人員,加強對學生的支援。
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
作者:李建文2022-12-15
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原有的計劃和安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亦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實踐創新教育及搜索更多學習的可能性。除了內地姊妹學校外,最近更與新加坡學府建立聯繫,參加他們舉辦的國際線上交流活動。
創造機會 實踐價值教育
作者:李建文2022-10-24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關愛中成長、享受學習,擁有知識、技能和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人才,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共創明Teen計劃  為貧困學生燃點希望
作者:李建文2022-08-26
筆者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在試驗階段後,能將計劃恆常化和擴大受惠對象,持續地扶持學生至成年為止。政府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跟進和研究,檢視在扶貧方面的成效,這樣才能發揮計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未來教育──情意學習實踐
作者:李建文2022-06-02
是次疫情為教育界帶來重大的啟示,學校要為新常態做好數碼化的準備,強化電子學習策略,老師須掌握網上教學和混合式教學,以培養下一代成為良好數碼公民為教學目標之一。
「三月百課」──自主學習新景象
作者:李建文2022-03-24
若學生擁有決定學習內容的主權,而非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學習安排,那麼學生就能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及重要性。特別假期是個很好的契機,讓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學新常態和教學模式的轉型。
新常態下培養未來學習者的關鍵
作者:李建文2022-02-03
踏入21世紀的未來,筆者認為品德及情意教育有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態度和正面的價值觀,加強下一代的抗逆能力,以面對日後各種困難和挑戰。
關注學生精神健康,各界攜手合作
作者:李建文2021-11-25
只有學校與家庭、政府及社區攜手合作,結合各方的資源與人力,共同商議並制定學生自殺防治的政策和方案,才能形成一個完整且穩固的安全網。
攜手培育未來人才
作者:李建文2021-09-23
政府進一步改革和推廣中學應用教育,讓學生從中學階段開始探索和實踐學習取向及職業抱負,可使應用型人才成為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推動本港人才多元發展。
21世紀未來教育的關鍵元素
作者:李建文2021-06-24
學校可透過三種未來教育的關鍵元素,裝備學生應付未來挑戰,讓香港新一代成為廿一世紀的社會棟樑。
未來教育與社會創新
作者:李建文2021-02-11
未來的學習中心是栽培學生的良田,學生不分貧賤富貴、不分能力高低,都應接受均等的優質教育機會。
維繫正面價值 社會並肩同行
作者:李建文2020-10-08
未來幾個月的香港,疫情未過,對於學生而言,繼續是人生一個大挑戰,關注他們的精神和情緒健康,是教育界急需着手處理的問題,社會各界亦需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