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中

李立中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校長,香港大學理學士,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碩士,現任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外務秘書,多年積極推動自主學習、生命及創新教育。
學校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學生在此生活必然會產生垃圾,在實施收費後,學校要如何處理,是一項新挑戰!(Shutterstock)

垃圾徵費對學校並不只是行政問題

香港學校一直支持環保,我們相信環保成效的關鍵在於教育,我們定必繼續努力推動環保及減廢的教育。但在實施垃圾徵費後,為免學校用於學生的教育資源被削減,政府實有需要為學校提供垃圾徵費額外津貼。

我們可放心去「減」,因為當師生精神健康好,學習效能自然會高,創意自然會多,社會自然會有競爭力。(Shutterstock)

處理學童精神健康的加與減

一出問題我們思考「加」什麼?但對學童精神健康這課題,如果一味採用「加」的措施,長遠可能適得其反。我認為各方應更以「減」的方式思考,思考需要「減」什麼,才是長遠的辦法!

實習時間長,實習生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員工,要投入公司,要真正承擔工作。(SEEDS Foundation網站圖片)

改變生命的初中職場實習

一般中學生職場實習以觀察及體驗為主,一般只能負責接待、行政支援、文書處理等支援性角色,這次實習學生有機會參與創作項目,甚至可以負責小項目,參與智慧型的生產項目,滿足感很大。

行政工作,一般並非老師所愛,亦非老師所長。(Shutterstock)

努力守護教師的初心

過去20多年,學校引進不同的行政管理概念,推動學校持續發展,效果算明顯。但教育界要小心,因為愈走行政管理的路線,老師的心思也會慢慢轉移,將焦點放在行政事務多於學生。

同學們下午有空間,又沒有戶外活動,便自行組織了學習小組,各自選定自己想學習的範圍,自定目標,自我規劃,展開他們的自主學習之旅。(Shutterstock)

突破疫情的自主學習動力

在課堂受限制持續一段日子後,我留意到學校有部分學生成績不但沒有退步,反而突飛猛進。我很好奇,約了幾位成績躍進的中三學生面談了解,結果令我非常驚喜!

教學內容要精簡,主線要鮮明,讓學生容易掌握。(Shutterstock)

疫情下的課堂變革

疫情下,老師的面授課時大幅減少,學生在學習上要有突破,不能再以傳統課堂的思維,過分倚賴老師課堂教授的知識,必須要成為自主學習者。

要讓學生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帶領他們往外地考察交流是最實際的方法。(Shutterstock)

突破文化界限的學習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離開自己的圈子,走進陌生的群體,親身體驗其他文化,成為近年教育界的新趨勢。但是,學校應如何設計交流活動呢?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