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珍今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旁邊,是武藏野坐令和神社。

訪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遇上梵高

涉足東京,目標之一就是隈研吾設計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這座多用途博物館,集圖書館、美術館和博物館於一身,標榜「文化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位於埼玉縣所澤櫻花城的新發展區內。

《萬年景》前的鄭重賓。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為慶祝建館60周年,香港藝術館邀請了國際知名藝術家鄭重賓,創作「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他巧妙地將4樓這個空間,利用光線滲透、多媒體影像和混合媒介,創造了一個光影藝術作品,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電影《東西》中受訪者獨有的話語,拼湊出也斯的世界。

我看《東西》──談也斯二三事

電影《東西》以也斯在瑞士蘇黎世坐車登山,揭開了「序幕」。接着是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受訪者──鍾玲、葉輝、梁文道、顧彬、四方田犬彥……每人一段獨有的話語,就像一塊塊的拼圖,拼湊出也斯的世界。

在人生路上,論文、創作、翻譯,以及廚藝,伴着林文月度過許多歲月。(YouTube截圖)

天高秋月明──林文月教授專訪

為什麼寫作?林文月的看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觀察世界,有所體會、有所感思,將觀察、體會和感思,誠懇地寫出來,遇到用心的讀者,便會感動他們的心。

作者攝於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前。

疫中說「戲緣」

莊梅岩對人性黑暗面的剖析與描寫,素來絕不「手軟」,從《法吻》、《聖荷西謀殺案》、《野豬》……到《最後禮物》,在虛構的故事中,呈現出人性的複雜與真實。她也曾說過,「我有時很討厭自己所寫的東西,很痛苦!」

《字旅樂相逢》書影。(天地圖書圖片)

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

受訪者走的路雖然不同,卻秉持「立足香港,植根傳統,銳意創新,面向世界」的信念。在訪問中,他們暢談平生軼事、創作心得、演出經驗,從中反映了他們的學問涵養,體現了勤奮認真、擇善固執、鍥而不捨的精神。

眾人在「心經簡林」下的大合照。(攝影:譚建平女士)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步出校園後,多年來,跌宕起伏,在現實中奮力掙扎向前,絕不容易。幸好,相伴相依的,除了文學,還有佛家哲理……「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到今日,漸悟。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修煉。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現正舉辦「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圖片)

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自2017年開始,推出「二十世紀中國女藝術家系列」,至今年舉辦《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展出32幅作品及跨界藝術創作的文獻資料,藉此紀念謝景蘭百歲誕辰。

「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即日起至2022年2月16日假香港藝術館展出。(灼見名家製圖)

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

香港藝術館即日起展出中國山水畫展——「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以山水畫為引子,按照畫意不同,設計了清心之旅、探秘之旅、勝景之旅、雅興之旅、文學之旅和靈性之旅等六條旅遊路線。

草間彌生著名的巨型南瓜雕塑作品已成為直島的地標,大受遊客歡迎,是熱門「打卡點」。(Shutterstock)

藝術之旅,在瀨戶內海的直島

日本直島的「家計劃」(Art House Project)自1998年開始,成功融合了當地居民和外來藝術家的生活和記憶,並促使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的誕生,為島上帶來重生與觀光價值。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第二次捐贈珍品展即日起在香港藝術館展出。(作者提供)

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是何耀光先生建立的私人收藏,2018年何氏家族將355件藏品捐贈予香港藝術館,至今年他們再次贈出8件珍貴藏品。「至樂樓藏中國書畫第二次捐贈珍品展」即日起至29日,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