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
受訪者走的路雖然不同,卻秉持「立足香港,植根傳統,銳意創新,面向世界」的信念。在訪問中,他們暢談平生軼事、創作心得、演出經驗,從中反映了他們的學問涵養,體現了勤奮認真、擇善固執、鍥而不捨的精神。
受訪者走的路雖然不同,卻秉持「立足香港,植根傳統,銳意創新,面向世界」的信念。在訪問中,他們暢談平生軼事、創作心得、演出經驗,從中反映了他們的學問涵養,體現了勤奮認真、擇善固執、鍥而不捨的精神。
奇雲虛無縹緲,靈動多變,教人着迷不已,天氣或晴或雨、乍暖還寒,同樣難以捉摸,人的際遇,亦可作如是觀。藉着賞雲觀天,可以感悟人生哲理。
步出校園後,多年來,跌宕起伏,在現實中奮力掙扎向前,絕不容易。幸好,相伴相依的,除了文學,還有佛家哲理……「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到今日,漸悟。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修煉。
承接上一期「廣納百川」展覽,這一次的展品,主要來自清末至民國時的一眾廣東精英,從他們的收藏、書法及繪畫中,讓觀眾了解他們在廣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相關活動與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於4月22日始重開,給觀眾帶來了大型的展覽「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這個原定於年初舉辦的展覽,可說是一次廣東藝術文化的大檢閱。
「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漪歟盛哉,實在不容錯過,然展期有限,喜愛藝術的朋友,如果還未觀看,那就得趕快行動,盡早抽空走進藝術館,觀賞這個不可多得的展覽。
朱屺瞻一生跨越清末、民國、新中國3個時期,在軍閥動亂、抗戰與文革的洗劫下,始終抱持對藝術的一片赤誠,先後三建「梅花草堂」,如寒梅傲雪,以畫筆力抗流離世道,一筆一墨皆「從烈火中鍛出,從薄冰上履過」。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正在舉辦一場展覽,展出3位不同閱歷的攝影師,以不同的風格,記錄香港昔日的面貌,呈現我城從戰後走到復甦的足跡。
古兆申先生(筆名古蒼梧)於2022年1月11日離世,作者應梅子先生之邀,撰寫紀念文章,刊於2月出版之《城市文藝》(116期)「香港文人古蒼梧紀念專輯」中,現得作者同意,轉載於「灼見名家」。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於1981年成立,以培育香港兒童的心靈健康為目標,得到各界專業人士支持。為慶祝建會四十周年,在2020年底開始廣邀各界朋友撰文,記錄童年點滴,其後匯集成《香港百人童年》一書。
吳仟峰(仔哥)被粵劇名伶阮兆輝稱讚為「現時香港戲班生行中最好的薛(薛覺先)腔名家」,他於農曆新年前接受專訪,暢談自幼的學習經歷,多年的習藝心得,跟名家的觀摩互動,以至今時今日的演出大計。
虎年第一讀,就是這本人物傳記。傳主蔡德允(1905-2007)是德藝雙馨的琴家,她出身書香門第,年輕時已才華畢露。1950年後定居香港,1964年受聘於「新亞國樂會」,堅持以德授琴,培育新一代琴人。
香港著名粵劇正印花旦尹飛燕,多年來在戲行中默默耕耘,藝術水平極高,近年更為粵劇的傳承費心盡力,積極投入教育工作。日前她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專訪,細說當年和近況。
2021年適逢李小龍81歲冥壽,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出400多件珍貴的展品及相關相片,以及多媒體光影展品,並增設多項的互動體驗,回顧這位功夫巨星短暫卻絢爛的一生。
城市當代舞蹈團(簡稱 CCDC),是香港首個專業當代舞團,成立於1979年,自2007年開始,得到政府恆常資助,是「九大藝團」之一。多年來,現代舞在香港從不被大眾認識及接受,已逐漸建立觀眾羣。
中大文物館成立於1971年,今年適逢建館五十周年,作為慶祝金禧館慶展覽之一,廣東書畫選的展品,選自歷年入藏的精品,而簡又文先生的斑園舊藏,更是重點的收藏。
「廣納百川:明至清中期廣東書畫選」第二期「清代篇」現正於中大文物館舉行,展覽分為「文藝世紀」及「風滿筠清」兩部分。本文首先介紹第一部分「文藝世紀」,展出多位廣東書畫名家作品。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自2017年開始,推出「二十世紀中國女藝術家系列」,至今年舉辦《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展出32幅作品及跨界藝術創作的文獻資料,藉此紀念謝景蘭百歲誕辰。
香港藝術館即日起展出中國山水畫展——「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以山水畫為引子,按照畫意不同,設計了清心之旅、探秘之旅、勝景之旅、雅興之旅、文學之旅和靈性之旅等六條旅遊路線。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翁維銓已熱愛攝影,即使忙於電影製作,他仍繼續堅持,並陸續將攝影作品整理成書,並舉辦攝影展。「攝影,是我心中的樂土,亦是個人的追求!」他說。
日本直島的「家計劃」(Art House Project)自1998年開始,成功融合了當地居民和外來藝術家的生活和記憶,並促使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的誕生,為島上帶來重生與觀光價值。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是何耀光先生建立的私人收藏,2018年何氏家族將355件藏品捐贈予香港藝術館,至今年他們再次贈出8件珍貴藏品。「至樂樓藏中國書畫第二次捐贈珍品展」即日起至29日,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以「女性電影」廣受稱譽的香港導演關錦鵬,從影至今,已超過40年,他為華語電影史創造無數經典作品,亦在國際影壇屢獲殊榮。他的作品以細膩的情感呈現女性形象,更多以人文角度,觀照城市和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早於1971年成立,為慶祝建館五十周年,正舉辦一系列以不同主題展示歷年入藏的精品展。首先由「廣納百川:明至清中期廣東書畫選」開啟連串展覽活動序幕,展出明清名家書畫約130件。
香港藝術館與敏求精舍共同舉辦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即日起展出精選的300多件藝術珍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漆器、竹刻、木雕、紡織品、家具,以至外銷藝術等不同範疇,包羅萬有。
歲次辛丑,步入牛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策劃「辛丑說牛」特展,精選十多件與牛相關的館藏文物,包括書畫、陶瓷、印章等,展示古代牛的文化,呈現豐富的人文內涵和象徵意義。
梨園佳偶高潤鴻、謝曉瑩夫婦二人同心,婚後多次到北京練功學戲,並創辦劇團「金靈宵」,合作古韻新編《鳳求凰》。在疫情的打擊下,他們希望為社會打氣,劇團去年3月創作了粵劇抗疫曲《暮春三月》,得到很大的回響。
《德齡與慈禧》是個契機,讓謝曉瑩找回自己的夢想,也撮合了她與高潤鴻的一段姻緣,兩人在2012年7月結婚。談起兩人因演出粵劇結成夫婦,謝曉瑩笑着說,「羅家英、汪明荃夫婦,可說是我們的『媒人』」。
據說,日本全國有12000座天滿宮,其中位於太宰府天滿宮為菅原道真埋骨之地,而京都北野天滿宮則是規模最大的,防府天滿宮則與之並稱為三大天滿宮。
熊本市,素有森之都之稱,「水前寺成趣園」亦綠意盎然,可說是城市中的大自然。「成趣園」一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許禮平嘗自言「我是冷攤殘客,也即是撿古舊破爛的人,並不是什麼收藏家。」他專好蒐尋不為人知或遭人遺忘的人與事,關注的是舊時事物。
近年,不時在報刊讀到許禮平的文章,看他寫人物掌故,談遺聞軼事,既言之有物,亦生動傳神。他的前作,早已先後輯為《舊日風雲》兩集。近日,欣聞《舊日風雲》三集亦已出版,遂心念一動,約他專訪。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於2020年迎來20周年生日,當初從學校畢業的校友,從已經小有成就的學長、到剛剛步出學校的新鮮社會人,借此機會分享了他們在學校就讀的感受。
《青玉案·元夕》描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元宵夜的盛況,亦有人指出此詞大約作於宋孝宗乾道七年或淳熙二年,當時國難當頭,南宋卻偏安江左,沉緬於歌舞享樂中,辛棄疾作此詞表達內心憤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屬懷古之作。上闋即地寫景,引入懷古內容;下闋緬懷周瑜,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
中大文物館與芝加哥大學香港袁天凡、慧敏校園合辦《香港印象》展覽,展出超過100幅的畫作和相片,展現了上世紀40至70年代的香港風貌。
高世章素來低調,但每一場表演,他都站出來說,「請不要忽視我們48年來的努力!」他希望政府能夠看到香港音樂劇的潛力。
論及音樂創作,高世章說,「其實,『愈簡單的東西,就愈難寫』,黎小田忠告,我銘記於心。」對於這位前輩,他心存感激。
綜觀《月下獨酌》,李白運用豐富的想像,透過月下獨酌的情景,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終不囿於「獨」的複雜情感。
現時,董啟章正在醞釀新作,計劃寫一本有關儒家思想的科幻小說,「我希望透過作品,帶給讀者全新的經驗,當人的想法改變,人生就會隨着改變。」
董啟章在初中階段,從未想到將來會走上寫作之路。中四、五開始,他喜歡文學,目標比較確定。可是,直到升讀預科,才有機會選讀中國文學。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仁人之心」。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