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美茵

翁美茵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校長。1997年投身教育界,2015起分別擔任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及何福堂小學校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完成教育學士及碩士課程(主修課程與教學),亦於建道神學院修畢神學文憑課程。曾任小學課程主任10年,並於台灣及本港與中港台學校分享整體課程規劃、資優教育、德育課程規劃及電子教學等。過往多年曾應邀參與課程改革評估關注小組及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會議,近年多關注及分享家長教育。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榮譽顧問、香港教育大學學校協作及體驗事務處學校協作顧問、教育局價值教育聚焦小組成員及環球天道傳基協會教學人生專欄成員等。2016年起加入教育評議會。
當有家傭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多思如何考如何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責任感和自我管理的好習慣。(Shutterstock)

家傭與我

父母可以在有家傭幫助的情況下仍嘗試為孩子培養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為未來的獨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的未來鋪平道路。

及早知悉當中常見的原因,或可幫助兒童避免出現交互影響,從而減少發生問題的機會。(Shutterstock)

精神健康 由我做起

其實兒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要幫助他們亦須對症下藥,可是導致這情況的卻是多種多樣,通常亦由多個因素交互影響而引起。

學校要成為一個正向和諧的團隊,學校才能發展,學生才能好。(Shutterstock)

以愛為始 凝聚力量

有愛,才有歸屬感;有歸屬感,才會坦誠交流;會坦誠交流,才樂於用心實踐。當一支團隊能樂於用心實踐,一切行政策略及計劃就能發揮效果。

學業的壓力可以是一支強心劑,促使我們努力向前,但亦可以使青少年感到害怕,力不從心,產生恐懼。(Shutterstock)

你們從不孤單

隨着數碼科技的普及,青少年大量使用數碼媒體與人交往,經常缺乏人際間的實體互動,這也容易令他們產生孤獨感。除此之外,青少年面對朋友移民亦可能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父母必須在子女進入青春期之先,多作心理準備與了解這階段的特性。(Shutterstock)

又是青春期!

父母自身需要展現積極正面、彼此尊重及樂意交流的態度,讓子女遇有任何問題,都樂意與父母一起去解決和克服。

老師如何履行學校辦學理念的期望?(Shutterstock)

做個有心人

老師如何履行學校辦學理念的期望?筆者試從當年自己的學習中反思,並提出了三個方法。

父母在陪伴他們子女成長的時候,是否已預備好自己與一個青少年期的子女相處呢?(Shutterstock)

父母與初中子女相處之道

每個家庭和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每人也有着不同的成長經歷,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這些方法。我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我們所能幫助青少年期的子女健康地成長。

三年就這樣過去了,再想與妳共聚的今天,卻已機會不再。(Shutterstock)

難忘的你

從你身上,我們看見誰也是妳的朋友。你與誰都能投緣。你並不是善於以說話與人交往,而你是善於以真心待人。你不會去將別人比較,你更不會把自己與他人比較。

多與同路人並肩而行,攜手培育眾人走向豐盛人生。(Shutterstock)

路!應如何走下去?

不論在工作及信仰(或個人的信念)上,都應該繼續努力學習及更新,讓自己一直保持在有心、有力及有格的素質,讓個人的教育夢能實踐,亦幫助別人實踐。

為了要培育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必須具備耐心。(Shutterstock)

珍惜與子女相處的好時光

或許疫情期間造就了不少家庭相聚的時間,但若不留意一些細節,亦可能會造成家庭的緊張與壓力。教養孩童並非易事,但可以是樂事。我們都需要用心去建立每位孩子的成長。

父母不妨多表達感受與原因,代替責備,讓孩子無需以謊話達到目的。(Shutterstock)

當孩子説謊

當父母發現子女説謊時,切忌不斷追問孩子你為什麼要説謊,是不是説謊等。因為這些問題根本問不出事實來,而且還令孩子產生抗拒的感覺,結果只令孩子更不想説出真話。

教育雖然是很有意義的工作,但我們往往不容易即時見到成果。(Shutterstock)

轉職不轉職

工作久了,一切都適應了,當教育的工作是穩定的時候,這又會否失去了動力?教育的初衷又是否能維繫得到呢?

與人相處,貴乎真誠。(Shutterstock)

多給5元與少給5元的省思

其實與人相處,貴乎真誠。假若我們在學校裏能帶多點笑容給身邊人,彼此能以微笑回應,整所學校都充滿善意與關愛。不要少看笑容的威力,她是無聲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心。

願學生能盡快回復過往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做個身心能均衡發展,對社區有情的好學生。(Shutterstock)

大膽發個小學夢

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5G有助VR及AR發展,令線上學習更多變化。(Shutterstock)

5G時代如何與教學配合

學界在推動5G的同時,必須做好教師培訓,教師在擁有專業能力的同時,須具備創新科技的能力,這才能從專業角度作出思考,為學生構思最適切的學習活動。

政策當局必須深入研究及探討應該如何再變及改變步伐,不要再在百花齊放下找成功例子,時間對學生來説是一去不復返。(Shutterstock)

以教育的根本配合大灣區的發展

下一波改革浪潮已經再現,「變」是常態,但望決策當局在變之先要慎思,在普及推展之先要試行。百花齊放可見其美,但也見其長遠代價,基礎教育必須還原「基本步」,不要令孩子再透不過氣來。

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經常發展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同時亦期望提升他們與人相處及溝通的能力。(Shutterstock)

設計思維初探

設計思維是有系統地思考出創新的計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以需求者的需要為核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合作,重新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再共建解決方案。

筆者很少主動鼓勵年輕人投入教育,但若遇上有意從事者,筆者都會作出一個提問:「你喜愛與孩子及年輕人為伴同行嗎?」(Shutterstock)

教師皆領袖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優質教育,因此領袖教師的特質必須要與課程領導有關。同時,學校亦要營造適切的環境提升及發展教師的能力,因此筆者大致從以下幾個角度作出思量。

藉得我們深思的是孩子因為積極進取所以快樂,還是孩子因為在育兒有法的情況下能快樂進取地成長?(Shutterstock)

積極進取小一快樂人

我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關鍵。學校如何與家長配合,以致在育人的路上能事半功倍?幼稚園家長所重視的又是否兒童成長的關鍵?

過往學生們不少渴望放假,但是次疫情卻期望復課。(灼見名家圖片)

停課與復課 一個教育的好時機

疫症衝擊多月,雖然現時似有緩和跡象,可是切勿掉以輕心,因為情況可以急劇改變,隨時再次面臨下一輪疫症,究竟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準備迎接不能掌握的挑戰?

我們可以多學習以賞識來欣賞孩子。讚賞都是要學習的,它的威力必定能改變孩子的心。(Shutterstock)

賞識孩子的重要

透過賞識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及興趣,若在面對實踐的過程中遇上了困難,也可以多一點動力讓他學習迎難而上。

讓孩子們看見在疫情中,父母如何以正向的價值觀面對,如何盡己任完成工作。(Shutterstock)

停課是建立親情好時機

在疫情嚴峻的今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總是會比過往的多,各人的耐性與情緒也自然展露無遺。今天就讓我分享一下在這疫情下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習慣與價值觀。

我感恩在成長中能遇上不同的團隊,在過程中能彼此建立,為目標、為理想而努力。(Shutterstock)

三人行必有我師

群體必須具有不斷創新及創造的精神。當成員面對有待解決的問題時,彼此都樂意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想出不同的方法,勇闖每一關。

由於疫情的關係,教師們不便大量的聚集,這正好就是啟動網上會議及網上教學的好機會。(Shutterstock)

理想中的教師

憶起當年,不能否定的就是一位好老師必須是對孩子充滿愛心,能受孩子尊敬,能發揮育人之道──「身教」。然而,世界不斷改變與進步,今天的我又多了其他的體會,教師要能發揮優秀的境界還有其他重要的特質。

香港的教育一定要回復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學校不要市場化,也不要為收生自保而推出不同概念的教育產物。(Shutterstock)

假如教育可以由你設計……

假如教育可以由我設計,我需要的就是穩定的學校環境與一群有愛、有責任感的教師。當這群教師能遇上一個穩定的教育環境時──教師就能「因材施教」,發揮「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今天撰寫此文,心情總是帶着點沉重,但不論如何,我仍深信香港及孩子們是可以有美好的將來。這個家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對她有情。(亞新社)

一輩子受用──完善修養

做人之所以寶貴,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價值,這價值在於人與人的關係上。生活愉悅,其中一個大道理就是能夠懂得人情世故,懂得與人相處。

我們要幫助孩子學習知足,知足其實是可以很簡單的,亦需要很簡單。(Shutterstock)

知恩知足常樂

在人生之中,當我們對物質能夠知足,在心態精神上就能夠滿足,喜樂隨即油然而生。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健康,就能夠保持正向思維,自信亦會自然地流露,性情也會出現不亢與不卑。

盼望我們眾人也常存着愛在人間的信念,活好每一天,父母把信心、盼望與愛帶給每一個可愛、活潑的孩子。(Shutterstock)

教育無他法:愛與榜樣

要教導子女不輕易發怒,這實在是對父母的一大挑戰。為何?因為父母在家中必須恆久持續作出好榜樣,否則子女將不能從父母身上體會情緒的控制。

在真實的情境中實踐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家長可以安排一些具有觀察和體驗的經歷讓孩子參與。(Shutterstock)

品德教育怎樣教?

品德教育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香港這個繁忙的大都市,家長往往親子時間有限,因此我們更加強調品德教育是可以透過日常及生活化的情境培育。

以現今及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確實要孩子能有創意,利用創意去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與問題。(Shutterstock)

優秀的孩子非天生

在現在這個講求創新的時代裏,父母既要幫助孩子能汲取基礎的知識、培養忍耐與刻苦的態度,也要鼓勵子女多作嘗試,從而培養出勇於嘗試的態度。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