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國際學校的起與落
來越南已四年,在這個經濟飛速增長的國度中,疫情過後的影響也在逐漸浮現:有些學校因為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出現了嚴重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生。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來越南已四年,在這個經濟飛速增長的國度中,疫情過後的影響也在逐漸浮現:有些學校因為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出現了嚴重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生。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快樂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但是我們絕不能讓孩子滿足於此,因為有時候個人的愉悅會跟責任相矛盾;兩者矛盾時,我們更需要讓孩子認識責任的重要性。
英國BBC主持人曾與立法會議員李梓敬一番激辯,李君基本做到「不欺場」。到底在美國的這段期間,讓李先生見識了什麼?對他刻下的工作,可有什麼助益?
有遠見和胸襟的同行,一般都不會把自己工作的機構設想成「業內第一」,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過會說這裏不太合適某某,把話說得太滿,把別人看得太低,其實就是一種無知。
從「包容性語言」引發起的性別平等運動,其目的並非引入真正的男女平等,而是顛覆人類多年以來,有關兩性地位以至隱私權的既有認知和傳統。
如果身為老師只是想在亂世裏「獨善其身」,並沒有想為自己或下一代改變任何東西的話,那麼香港將會變成一個專出「庸才」的地方──無論去到哪裏,只能回憶、吹噓往昔的光輝,而後繼無力。
這個年代,不管幹什麼都無法和政治一刀兩斷,但作為老師,我堅信一個原則:教育必須獨立於政治之外,它至少不能淪為為「政治」服務的工具。
這種知足、感恩的正能量,正好賦予了越南教育崛起一道完美的詮譯:機會永遠是給那些有所準備的人。我在香港教學逾14年,聰明和能力強的學生很多,但是很少碰到過懂得感恩的年輕人!
身處競爭激烈的香港,面對這種「虎爸」、「虎媽」的概念,益發有親切之感!在這種跡近「專制霸權」的背後,其實埋藏了家長擔心子女落後,甚至被淘汰的一種關愛,礙於表達不當,便造成了各種可大可小的家庭問題。
懂得政治的前輩說過:就是因為懂得,所以不管。能有這樣的修為是一種境界,不容易做到。身為父母、人師,獨善其身也就算了,孩子們說起問到又該如何處理呢?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