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光

蔡國光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畢業(1982),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文科碩士。資深中學教育工作者,長期主責課程發展及學校管理;歷任教育評議會多屆主席、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創會主席,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委員(1998-2017)、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2002-03)等事務。近年興趣重拾不同歷史課題探究,也期望可以更深入認識生活與悠閒文化,以及開展精神與身體健康的人生之旅。
這球道落差還可以,但樹林茂密,打球必須穩中致遠。

揮桿麓湖山,信步僑鄉村

建於山地的高爾夫球場樹木遍布,山脊溝壑,跌宕起伏,18洞臨湖傍溪,涉澗越脊,綠水青山,空氣清鮮,感覺出塵脫俗,穿梭揮桿,刺激而又舒暢。

圖示德化縣潯龍鎮寶美村蘇氏古厝。寶美村村民多參與陶瓷生產,留有古厝多處,龍窯尚存,柴燒保留。

記泉州海絲古瓷文化之旅

筆者喜歡逛街市、行超市,八卦民生實況,尤其關注人力市場與聘人街招,算是直撃基層生態。至於飲食,入鄉隨俗,喜歡品嚐在地菜餚,算是食文化的體會。

長時間及大範圍的騷亂,無辜市民傷亡,普羅市民生命受威脅。(Wikimedia Commons)

回看六七暴動 鑑往識來

60至70年代全球正值反殖浪潮,港英過去行之尚可的「華洋分治,以華制華」策略已不足以應對世局,六七暴亂付出難以彌償的大量傷亡代價,也成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契機。

登魁北克省Parc national du Mont-Tremblant其中一座小丘,俯瞰山林景緻。

悠閒加東遊 見識異國風

這趟約20天的遊程,主要就在多倫多與蒙特婁之間遊走。對於香港來客,加國土地面積是大大大,動輒三數小時的車程;看不到盡頭的公路,望盡邊緣都是樹林的郊野,觸目大小湖泊與河流。

蓮塘/香園圍口岸是近年新開的口岸。(Wikimedia Commons)

復常過蓮香,歷史走中學

香園圍村與深圳河之間,有山丘名為白虎山(亦稱白花山),是新界地區最北山丘,居高俯瞰,邊境形勢及附近地貌山林,可盡收眼底。往昔這範圍屬於邊境禁區,因近年逐步開放,走訪鄉村或行山路徑今時多了選擇。

東南沿海寇患與番夷為禍時,兩廣總督編修了《蒼梧總督軍門志》,其中有涉及香港的海防圖。(灼見名家製圖)

從明代廣東海防輿圖追尋香港的足跡

從《全廣海圖》入手,追蹤明代時期香港地區的足跡,進而閱覽該志其餘輿圖及文字,可對明代軍事編制、防區部署、戰陣演練、軍事歷史、軍費開支等等有所認識,是研究明代軍事史與地方志的重要著述。

新界大族中的鄧族與廖族,其宗族祠堂,規模一般較完備。(Shutterstock)

荒村棄田,祠堂仍存;宗族維繫,血脈傳承

跨不過1970年代城鎮化與全球化的新界荒僻鄉村,只能經歷空巢化。荒村頹垣,村民出走得不遠的,祠堂或能倖存,能新修、重建祠堂的,展現鄉村復興的期盼。而更多的,會是棄而難顧,只能任憑頹垣在山間默默的消散。

港鐵宋皇臺站大堂的「聖山遺粹」展覽。(Wikimedia Commons)

遠古香港非無人島 考古遺跡現姿采

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可能將香港史前人類活動推前至舊石器時期晚期(約1萬年前), 又或體現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良渚文化與香港文物的關係,南中國、東南亞與島嶼文化圈的形成,南方越民族與西南民族的文化交融。

大腦村絞糖石磨。

西貢農村昔日產業:燒灰與煮糖

走在西貢山徑,登高遠望,山嶺河谷,樹林黛翠紛陳,海灣白沙碧海連天。先民遠涉而至,開田種地, 砍樹拾柴燒炭,取貝燒灰,種蔗煮糖,體現自食其力,辛勤儉樸,開創求生的精神。

舌尖味道、飯桌餸菜、鹹甜小點, 皆有成語。(灼見名家製圖)

趣味讀成語,飲食有典故

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材千種萬樣,吃法與煮製方式又各地不同,質樸與優雅,各取所需,各適其適,背後或多或少總有故事,可以養生、學習、生活與情趣共冶一爐。

公園內庭臺綠植,流水石景,一派怡然,往昔的硝煙烽火與民生艱困,不着一點痕跡。

從九龍寨城源流認識香港近代史

19世紀的九龍寨城,由主要防患海盜的功能,轉化為對英軍作戰的前哨陣地,戰火一次比一次臨近城門。及至屢次戰敗,外交失利,國勢危殆,寨城官兵被逐,管治權異常的寨城,孤獨無援的走進20世紀。

栽植過程,學生自然感受生命的繁衍與周期。(Shutterstock)

園藝不是治療,栽植自然人生

升讀大學的年輕人,選讀環境科學、環境研究的不在少數。反映人群中性向喜歡了解並探索動植物、大自然環境、注重生態保育的大有人在,其實背後的好處還有很多呢!

通識科改革及國民教育的實施,延宕多年,是遲來而刻不容緩的行動。(Shutterstock)

國民教育,重新出發

回歸20多年,政治衝突、社會矛盾越發激烈,整體社會需要重建新秩序,各項體制變革需要改革魄力與充分承擔,學校體制既需要發揮釜底抽薪的角色,也需要重整課程與教學的急需。

隋唐皇朝,用人任官大權收歸中央,施行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從隋唐至明清,愈往後,愈嚴謹,愈規範。(Wikimedia Commons)

古代中國人,崇尚讀什麼書?

古人與今人讀書,主要目的相約,就是日後的出路。今時是職業多元化,古代最受嚮往的,主要就是任官,所謂「學而優則仕」。漢代入仕途徑,除了任為博士,或博士弟子能通經而任為郎官。

江南正午盛夏,往往驟雨傾盤,如川如瀑;南方經濟種植,如枇杷、芭蕉,雨水足,氣候宜,花果招搖,生態盎然。(Shutterstock)

盛夏讀詩詞,悠閒拾寫意

古人思緒,詩詞人生,寫景抒情,誦而領會,觸及心靈,迴腸盪意,或歡或悲,或喜或愁,或平淡流水,可以言傳意會,可以宣懷神遊。摘其中數篇,聊以消暑解熱。

香港是特殊的地區,需要學校措施彌補學生成長過程建構國民身份的欠缺與不足。(Shutterstock)

考察與專題研習結合的校本課程

1991年,鼓勵學校參與「學校管理新措施」計劃,探索學校的專業發展與建構學校特色。筆者就是在這個獨特的歷史背景,在學校開展超逾20年的考察與專題研習结合的校本課程。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