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舊城區最大特色,遍布數百幢騎樓屋,號稱騎樓城。騎樓屋在廣州、香港、馬六甲、檳城等舊區仍可見,但規模最大,當數梧州舊城區內。
月初與茶友結伴,走訪勐庫鎮冰島村老寨、糯伍寨,及鎮內大雪山茶區、邦東鄉昔歸村忙麓山茶區。走茶山、觀古樹、訪茶農、品新茶,也試着採葉炒茶,體驗茶文化。
筆者喜歡逛街市、行超市,八卦民生實況,尤其關注人力市場與聘人街招,算是直撃基層生態。至於飲食,入鄉隨俗,喜歡品嚐在地菜餚,算是食文化的體會。
警方公布,近年數千萬的捐款,不足一成真正流向正生書院。書院財困的狀況,有利持續募款吸金。學生生活的艱辛,學習環境的惡劣,師資的不足,成了不斷呼籲捐款的高效廣告。
60至70年代全球正值反殖浪潮,港英過去行之尚可的「華洋分治,以華制華」策略已不足以應對世局,六七暴亂付出難以彌償的大量傷亡代價,也成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契機。
古蜀文明,歷史少有記載。她是位處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文明,大約出現於距今4700至2875年前,約相當於中原夏商周三代以前至春秋戰國期間。
這趟約20天的遊程,主要就在多倫多與蒙特婁之間遊走。對於香港來客,加國土地面積是大大大,動輒三數小時的車程;看不到盡頭的公路,望盡邊緣都是樹林的郊野,觸目大小湖泊與河流。
田地及賦稅制度的敗壞,根本在於皇室、豪強、官吏侵佔、兼併土地,歷朝稅制改革只能若干程度顧及皇室及中央開銷支出。對於民生及良好軍隊制度的維持,難以兼顧。
香園圍村與深圳河之間,有山丘名為白虎山(亦稱白花山),是新界地區最北山丘,居高俯瞰,邊境形勢及附近地貌山林,可盡收眼底。往昔這範圍屬於邊境禁區,因近年逐步開放,走訪鄉村或行山路徑今時多了選擇。
從《全廣海圖》入手,追蹤明代時期香港地區的足跡,進而閱覽該志其餘輿圖及文字,可對明代軍事編制、防區部署、戰陣演練、軍事歷史、軍費開支等等有所認識,是研究明代軍事史與地方志的重要著述。
跨不過1970年代城鎮化與全球化的新界荒僻鄉村,只能經歷空巢化。荒村頹垣,村民出走得不遠的,祠堂或能倖存,能新修、重建祠堂的,展現鄉村復興的期盼。而更多的,會是棄而難顧,只能任憑頹垣在山間默默的消散。
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可能將香港史前人類活動推前至舊石器時期晚期(約1萬年前), 又或體現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良渚文化與香港文物的關係,南中國、東南亞與島嶼文化圈的形成,南方越民族與西南民族的文化交融。
20世紀,新界鄉村學校走過孕育、發展、鼎盛、消減的歷程,既與政府整體建校政策有關,亦大概與鄉村人口消長,以及城鄉發展的差異,同一步伐。
近年教區開展「古道行」計劃,重修重建各小堂,探索以不同模式傳教同時,既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亦是宗教文物建築的保育,也為山友行者,在走逛郊野過程增添別具特色的人文內涵。
古道行上的各個小堂,昔年傳教士與村民對外主要依靠船艇往來大埔墟或西貢墟。也因此,各個小堂較多分布於近海灣的鄉村位置。以下分述古道行各個小堂的當年今日。
走在西貢山徑,登高遠望,山嶺河谷,樹林黛翠紛陳,海灣白沙碧海連天。先民遠涉而至,開田種地, 砍樹拾柴燒炭,取貝燒灰,種蔗煮糖,體現自食其力,辛勤儉樸,開創求生的精神。
今天的山徑幹道,是市民遊樂、鍛練、踏青、探索的路途,仿似遠離人煙的郊野。半個世紀以前,卻是住着為數不少的客家人,以至成為數百年來,以務農為生,散布山地的客家人的日常往返路途。
春節臨近,吊鐘花開,沿鹿湖郊遊徑、牌額山、大枕蓋北麓等,不宜錯過欣賞吊鐘盛放。山徑之行,遇荒村廢屋,亦可添山友撫今追昔的情懷。
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材千種萬樣,吃法與煮製方式又各地不同,質樸與優雅,各取所需,各適其適,背後或多或少總有故事,可以養生、學習、生活與情趣共冶一爐。
學校文化、教與學的資源及策略、考核執行、教師工作條件與表現、學生朋輩、家長背景等,國際學校與公營學校各有不同;因為多方面的不同,學生表現自然各有分別。
教育現場,組織學生參觀東蓮覺苑,認識佛教佛學同時,也可認識國家近代歷史與香港當代社會發展,而建築型制與陳設布局透射的文化交融,皆是值得深入學習與體會的。
蒙元大軍窮追,朝臣護守端宗及其弟衛王趙昺南走,經福建泉州到廣東潮州、惠州、廣州,至官富場(九龍灣沿岸九龍城一帶),居留停駐約近一年。
19世紀的九龍寨城,由主要防患海盜的功能,轉化為對英軍作戰的前哨陣地,戰火一次比一次臨近城門。及至屢次戰敗,外交失利,國勢危殆,寨城官兵被逐,管治權異常的寨城,孤獨無援的走進20世紀。
升讀大學的年輕人,選讀環境科學、環境研究的不在少數。反映人群中性向喜歡了解並探索動植物、大自然環境、注重生態保育的大有人在,其實背後的好處還有很多呢!
作為政策,教育局有否基本期望,例如學校在現階段,至低限度,可以每天安排一個年級學生回校上課,減低師生長時期脫離常態引致的負面影響。
古人與今人讀書,主要目的相約,就是日後的出路。今時是職業多元化,古代最受嚮往的,主要就是任官,所謂「學而優則仕」。漢代入仕途徑,除了任為博士,或博士弟子能通經而任為郎官。
古人思緒,詩詞人生,寫景抒情,誦而領會,觸及心靈,迴腸盪意,或歡或悲,或喜或愁,或平淡流水,可以言傳意會,可以宣懷神遊。摘其中數篇,聊以消暑解熱。
徐霞客憑藉個人內心的熱誠,志切於遊歷的動力,終其一生,奉獻於漢地山川河岳、洞窟奇岩,兼且遺下數十萬字翔實的勘察紀錄,功垂史冊。
學校教育,山野不成課程,或勉強擠身課外活動,或視作班會旅行,出外走走,圖箇團隊項目;這現象可視作錯失施行全方位實境體驗式人文教育、自然教育的機會。
本地郊遊,行進之間,尋荒村老屋,可以發抒舊日之情懐,探古今之起落,思社會文化之變遷。本文推介三段西貢區荒村舊屋行程(黃竹洋村、起子灣、茅坪村),以緬懐昔日農村生活。
香港自六七暴動以來,內部未有大規模而長期的動亂,加上回歸之後,實施一國兩制的特殊政策。特區領導層,以至警方,在面對當前動亂,左支右絀,處處被動。
面對當前社會狀況,學生受到煽惑鼓動,參與罷課,不是一所學校的遭遇。又有所謂三罷,連同罷工、罷巿,這是癱瘓整個教育體系,以至整個社會的策動。
在香港引爆的城市遊擊戰,反中反政府力量運用的不對稱戰略,力量依持來自群眾的聲勢,戰鬥的信念是挑戰建制,打擊政府與國家的穩定。
1991年,鼓勵學校參與「學校管理新措施」計劃,探索學校的專業發展與建構學校特色。筆者就是在這個獨特的歷史背景,在學校開展超逾20年的考察與專題研習结合的校本課程。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