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傳媒鋪天蓋地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要炒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令道瓊斯指數暴跌近1000點,美國國庫債券價格亦暴跌;金價則飆升,一度衝破3500美元歷史高位。歷史上,每當金價飆升、美匯大跌,同時出現美股、美債雙殺,便令人聯想到美元危機。
每次美元信心危機的出現,主因是全世界愈來愈不信任美國政府。近代最嚴重的美元危機,王弼認為是發生在前總統卡特的年代。當時美國國內經濟出現低增長高通脹的滯脹,外交則曾爆發伊朗人質危機,金價由卡特當選時的124美元升至1980年的835美元,美國十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則高達12厘。
讀者別忘記,當年仍是冷戰時代,蘇聯的聲望如日中天,就算是在資本主義陣營,日本和西德的蓬勃經濟,也把暮氣沉沉的美國比下去,許多人高舉日本模式,認為日本取代美國只是時間問題。目前的美元危機,也許會惡化下去,但從絕對值來看,還未淪落到卡特執政的年代。
炒掉鮑威爾只屬流言
當然,若特朗普真的成功炒掉鮑威爾,並換上一位傀儡,息率可以任他舞高弄低,使聯儲局的公信力蕩然無存,美元、美債以至其餘的美元資產自然會被無情的拋售。可是,美聯儲局並非主席的一言堂,局方有七位擁有投票權的理事,並各區的聯儲銀行首長輪流投票,只炒掉了主席,就可說服其他理事和行長讓特朗普任意擺布嗎?可見美國主流傳媒的標題黨,把握特朗普的瘋言瘋語製造恐慌,旨在推跌美股,來發洩他們對特朗普的憎恨。
但冷靜的投資者便會曉得,特朗普是不會炒掉鮑威爾的,因為炒掉鮑威爾並不會令利率下降。事實上,消息炒作不到一天,已經有傳媒爆料,特朗普放棄炒掉鮑威爾的計劃,美股亦因此大幅反彈,可見只要有冷靜頭腦,不受報紙標題或社交媒體的消息輕易牽動情緒,投資者在此等混亂的環境便不易被嚇怕賤賣資產,甚至能反客為主,把握遍地鮮血掃平貨獲利。
低位入市的良機
近期因侵叔的瘋言瘋語,導致全球股市包括港股的恒生指數大幅波動,但想深一層,人們是否高估了政治人物對微觀經濟的影響?家傳戶曉的可口可樂、摩根大通、通用電器以至本港的滙豐銀行、中華電力等,它們有着過百年的歷史,最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比特朗普更瘋狂的統治者,但無阻為股東賺取可觀的回報。而近20至30年來,湧現了更多更大更有影響力的後浪環球跨國企業,讓不少人投資者富起來。
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而且他的共和黨隨時會於年多後的美國中期選舉落敗而變成破腳鴨政府,經營良好的企業,又怎會不敵僅僅兩年的風浪?優秀企業家面對市場的急速改變,他們展現的堅韌性,解決困難後,只會令公司更強大。當然,我們過去亦目睹許多企業遭淘汰,但除了某少數例外的國家,大多數的上市企業倒閉,都是敗於市場競爭,遭對手淘汰而已。
因此,作為投資者,也許要多謝特朗普的出現,他的瘋言瘋語令不少優秀的上市公司股票被拋售,製造低位入市的良機。特朗普在幾年內必然會成為過去式,優秀的企業一定比他長命,而且更會茁壯地成長,股東們不要因短期被特朗普拋窒而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