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希望失眠這個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久久未能入睡或淺睡後很快就醒來,導致夜間睡眠不足,影響日間的生活或工作,長久的失眠使身體疲憊、心情煩躁及精神難以集中;持續失眠更會影響腦部功能及免疫力,我們的情緒會因而惡性循環地變得負面。
九大渠道 了解失眠根源
若要解決失眠,就必找出失眠的箇中原因,有些人可能很清楚自己是因為失業、失學、失戀等原因引致失眠,但也有些人因未能找出原因而無法對症下藥,大家可參考「9S─全腦開發九攻略®」展示的九個感官渠道,包括輸入渠道的耳、鼻、眼;輸出渠道的口、腳、手;處理渠道的心、腦、身,更容易從這九個渠道找出問題的根源。
如耳的影響──周邊環境常有太多噪音,如鄰居的電視聲音或水喉滴水聲等;鼻的影響──空氣不流通引致呼吸不暢順,或一些氣味引起情緒;眼的影響──因家人工作未能關燈或是窗簾透光,未能營造黑暗的睡眠環境;口的影響 ──吃得太飽、感到口渴或因飢餓而不能入睡;手的影響──習慣攬着枕頭或家人同眠,但因家人遠行或丟棄攬枕而缺乏安全感;腳的影響──因床太短令腳部屈曲或麻痺以致未能安睡。
除了以上因素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身、腦、心這三個渠道,身的影響──身體不適,乾燥令皮膚痕癢,精力過剩未能發洩等亦是常見的原因;腦的影響──因工作、經濟或不同事情的困擾,令腦部仍處於運作或胡思亂想是最普遍的原因;心的影響──因心理壓力太大或感情問題令情緒波動導致心緒不寧。總括而言,失眠的原因可分為內在心理和外在環境因素的兩大類,心理因素比外在因素較難解決,但卻是失眠的最核心原因。如果失眠情況持續,應該盡早尋求有關方面的專家協助。因為充足的睡眠能讓我們的體力和腦部得到恢復,保持工作效率及生活暢順,另外,睡眠亦是減壓方法之一,能提高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相反,失眠卻引起我們身心沉重負擔。
大家使用「9S」分析失眠的根源,亦能使用同一方式找到更多元化處理失眠的方法,當然我們應該具備更多長期又徹底的方法,縱使有些方法是處理外在環境的短期因素及只是短期有效,大家也不妨具備更多失眠的應對方法,讓自己有所選擇。
催化睡眠 協助放鬆入睡
我們可以想想在沒有專家下,進行一些催化睡眠的安排,如開風扇、窗或冷氣,保持空氣流通,但可能增加噪音;也可考慮開空調而關窗睡覺,或使用耳塞或聆聽輕音樂協助放鬆入睡,請小心平衡。
催化睡眠亦可選用能協助自己放鬆的香薰,但能令人放鬆的氣味因人而異,有需要可諮詢專業的香薰治療師。另外,有關呼吸系統導致呼吸不暢順的問題,應盡量在日間增加心肺功能;相反地,有老公為了配合太太開冷氣而戴口罩腄覺。
如環境太光,可用眼罩或配置多一層窗簾,或遮蔽家中發光物件;也可輕輕按摩眼晴有助入睡;有些人選擇看書或電視令自己入睡,但此舉也有機會產生反效果變得更精神,故需小心選擇;可飲用一些幫助放鬆的飲品,如飲用暖的牛奶或少量酒精飲品協助入睡,但也有人需飲用數杯提神用的咖啡才能入睡,所以大家需因應自身情況才能決定。
能拖着親人的手會增加安全感;搓衣衫或被角、抱着攬枕等也有助入睡;也可在日間清醒時,或透過手部去發洩情緒,如打波、搓泥膠、拍打枕頭等,讓自己釋放負面情緒;睡眠時雙腳及全身都應有足夠的伸展空間;為了發洩剩餘的精力,可進行需不同的運動,如散步、游泳、跑步,令身體疲倦而較易入睡;若有痛症或皮膚敏感等問題,應請教醫生幫助根治,減少因失眠所造成的惡性循環。服用安眠藥可以入睡,但也需要留意藥物的副作用。
尋找內心 分析各樣問題
寫下日間未解決的難題,留待翌日思考,可以減輕睡前思考的負面影響,與別人聊天談心或唱歌可抒發過度的負面情緒。另外我們要細心分析自己各方面的問題,是否需要轉工、進修或找尋改善感情的方法,以杜絕失眠的根源問題。
失眠的主因大多是心理,但我們能用以上九個渠道釋放負面情緒或增加正能量,來增加睡眠的可能性;我們亦可調節心情來減低事情對自己的影響,運用減壓方法如肌肉鬆弛法、調節呼吸法等,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唸經、祈禱等令自己放鬆入睡。
睡眠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進行的,失眠會使人持續困擾,催化睡眠是自己增加睡眠數量及質量的方法。另外,大家亦可向註冊催眠師學習正統的自我催眠,讓自己進入睡眠狀態,在此祝願大家每晚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