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及夢想是人類追求卓越的動力,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源頭。近代史上,世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的生活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轉變。從瓦特成功改良了蒸汽機開始,人類由蒸汽時代、電氣時代,進展到現在的訊息時代,在不久的將來,會進入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科技產業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或稱工業4.0)。
過去的3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與人類的生活方式,城市化及電子化等科技創新,使世界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全球化下的世界,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密不可分年代,各國互相依賴,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一個日不落之國──大不列顛;第二及第三次工業革命作為領頭羊的美國,終成為世界單極的超級強國。要成為工業4.0的領跑者,關鍵在於有高新科技知識及創意的人才及技術。因此,教育的角色便顯得十分重要,將來各科技領域的人才培育、研究與開發(R&D)主宰了國家未來的命運,影響到地緣政治的變化。
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
有人說世界已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主要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量子技術、生物科技等新產業為代表,會顛覆性地改變世界,為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學習方式及社會制度帶來顯著的改變。
事實上,有世界性組織已意識到工業4.0所帶來的影響。世界經濟論壇早前提出,自主學習、分析思維、創新、技術設計及編程等,將成為後疫情時期最重要的未來技能之一。世界經濟論壇自2016年以來,長期探討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全方位影響及挑戰。在該網站的平台上,我們可找到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題的多份研究報告。
工業4.0帶給我們無限憧憬,不過亦會帶來不少問題,例如就業、社會資源再分配(貧富懸殊)及教育等問題。政府需要與時並進,做好監察員及資源再分配的角色,以解決未來社會及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問題。
三分技術 七分教育
空有技術,沒有優良的教育配合,眼前的繁華終將只是曇花一現。配合行業發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不斷為社會注入優秀人才,才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型經濟體,世界各地人才匯聚於此。此外,香港擁有不少世界一流的專上學府,其中多所大學更躋身全球百大之列,擁有不俗的國際排名。
另外,香港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綜合能力排名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表現優秀。隨着時代巨輪的不斷流轉,年輕新一代面對新時代發展的衝擊,需要及早裝備好自己,迎接未來的新挑戰。香港教育確實要追上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高等院校要有前瞻性,應站在教育最前線,對準及掌握時代正確的發展方向,作好應變的準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承擔起變革的使命與職責,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資源再分配
高等院校對科研資源的投入應當因時制宜,政府作為重要的資源調配者,可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大學進行科研,助力本地科研產品轉化,安排專上院校與私營企業合作等共贏方案,推動產學研合作,讓高等院校的優秀研究項目可以轉化為被市場接受及採用的經濟產品,並協助在各地區申請專利,讓科技研究者有出路及前途,相信這樣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創科項目,讓香港及國家共同領跑第四次工業革命。
執筆之時,喜見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將推出全新創備未來計劃,幫助學生發展未來技能,提升競爭力;而嶺南大學則公布新策略發展計劃,深化與內地聯繫及擴建計劃,利用嶺大位處北部都會區的地利優勢與內地高等院校合作,成立高等研究院及創新中心。
第三次世界大戰
事情總有正反兩面,人類的工業化也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財富和生活素質得以提升;醫學及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藥物及醫療器械的改進及生產,以及科技所帶來的醫學知識快速交流,延長了人類的壽命,加速了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由1800年大約9.5億增加至現時接近80億,增長高達8倍多。
工業革命後,隨着科技的進步,人類使用的武器也不斷進步。武器的發展愈來愈精良,武器的款式也層出不窮,殺傷力愈來愈大。戰爭一旦爆發,根本難以估量所投放的武器數量或類型,尤其是使用核武,死亡人數一定會十分龐大。
最近,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警告,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危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這樣認為,世界已經「嚴重偏離」了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烏克蘭危機為這令人不安的趨勢,火上澆油。最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第四次世界大戰必然是用木棍及石頭來進行的。
筆者樂見世界和平穩定,戰爭是一場比零和博弈更糟糕的行為,殺敵一千,也要自損八百。大國博弈或軍事聯盟的衝突,不應以人類的生命及福祉為籌碼,應好好地把資源投放在能改善人們生活的事情上。作為世界領袖之一,應帶領人類作出一個最佳的未來發展選擇,令希望及夢想再次出現在地球每一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