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掌政權以關稅為利器,強勢喊話中國協助終止俄烏戰爭,並施壓各國企業赴美設廠。各國積極尋求盟友,應對其大美國主義政策。德法公開說特朗普上任是歐洲挑戰,中國則與俄羅斯、巴西等加強合作,以穩定國際關係。
術數名家文相濡利用《皇極經世書》,綜合預測2025年的世局。九運下中國將有令人驚訝的發展?俄烏戰爭有望2025年結束?一起聽聽他的一系列分析!
Trump要大幅提高中國貨的關稅。這是競選的王牌,全球皆知,當選後自然要履行。關鍵是加多少。說到底,美中各有需要對方之處,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小民願見其成。
中方對世界和平果真如此給力,善莫大焉,特朗普也應該感激。否則一上任就成戰時總統:軍費如流水,收入如斷崖,肯定非這位商人所願。
俄羅斯將領被暗殺,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此將成為烏克蘭以至美國日後的主流戰略。美國財力有限,她如何支持在多地發起戰爭?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新一年十大值得關注的事件涵蓋美國新管治班底、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香港和內地發展;更提出建議,包括港府政制彎道超車,內地定下中央負債率和個人消費率提升至同樣50% GDP的雙目標。
西方制裁不斷,為何俄羅斯經濟仍有增長? 通脹居高不下,形成計時炸彈?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趙靈敏的分析。
俄烏戰爭以來,普京通過「軍事凱恩斯主義」,某種程度上重新分配了國家財富,取得了不少中下層民眾的支持,但是長遠而言,這麼做難以為繼,也在透支着俄羅斯經濟和民族的未來。
近期,美國總統拜登利用其任期的最後這段時間,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先是放開了烏克蘭使用美國援助武器的限制,允許烏克蘭使用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等先進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
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現任總理杜魯多的父親)曾經說過:「作為美國這大國的鄰居,就像躺在大象的旁邊,他一個轉身或打噴嚏,都會把你弄得很慘。」
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9),一開幕時,主辦方阿塞拜疆帶頭打出「為氣候休戰」、「氣候和平」等口號,但諷刺的是,阿塞拜彊與鄰國亞美尼亞就領土上的衝突至今未休。
特朗普當選後迅速着手組建下屆政府的領導班子,首選忠於他的候選人,國務卿一職提名了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魯比奧以極端反華立場著稱,與特朗普的抗華理念不謀而合,但缺乏國際外交經驗。
今年11月是柏林圍牆倒塌35周年,然而,德國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的紀念活動相比於5年前的30周年顯得冷清,反映了當前德國的政治與經濟困境。
烏戰不同於中東之戰,美國不像以色列有絕對的空中優勢,俄羅斯或許未能完全阻止空襲,但仍可進行反擊報復,烏克蘭及北約同樣地是不能完全攔截俄軍的空襲。美國面對的挑戰是:除非空襲能夠屈服俄羅斯,否則作用不大。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總統拜登似乎想在任期餘下的約兩個月裏,在烏克蘭埋下地雷,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今日戰事在大部分專家眼中,俄羅斯已經取勝了。但烏克蘭口中未言敗,故雙方還再繼續作戰。到了2025年初,戰事會出現一面倒的俄軍勝利。
特朗普即使有心對俄羅斯綏靖,要讓烏克蘭成為棄子,實施起來也不容易,而且歐洲各國也不會讓烏克蘭成為棄子,從芬蘭到波羅的海國家再到波蘭,每個國家都與俄羅斯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歷史。
理想的局面是國際事務上美國不再以霸主自居,管好自己國內事務便可,經濟上則繼續保持開放,自由貿易,美元地位更可保持。但要美國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優點,並不容易。
特朗普揚言能極速平息俄烏干戈,是誇大其辭、還是另有玄機?美國看準俄羅斯不想放棄歐洲能源市場,能利誘俄停戰嗎?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將於明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他將會面臨什麼內政和外交的問題?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特朗普的胡來,美國選民應尚未忘記,但民主黨過去4年的錯誤,更是新鮮,對選情影響更大。
美國政治首要「制衡」,限制在位者用權,而不是方便其施政。說到底,美國人為防濫權,寧可扯皮低效。現在Trump要求國人給他以專制來換取效率,十分un-American。且看選民如何反應。
中歐關係在馮德萊恩手上,恐怕還有5年欠佳的光景。德、法如今話不了事,擴盟時想不到的,歐盟怕亦快散了嗎?
特朗普政府與其喋喋不休緬懷「讓美國變得偉大」的主題,不如重新思考,它究竟希望創造什麼樣的美國和面對什麼樣的世界。
術數名家文相濡分析,2024年烏克蘭將有大難,而中俄兩國必定互相合作,俄烏戰爭最快明年結束。一起聽聽他用獨特的角度分析。
在中美於亞太區進行激烈博弈的大格局下,大國的互鬥牽扯到朝鮮半島南北兩韓各自靠邊站和進行自己的布局。萬一朝鮮半島發生戰爭,這可以隨時會是一場大混戰,比中東戰事不遑多讓。
博彩賠率顯示特朗普選戰形勢大好? 為何馬斯克全力為特朗普站台?選戰後中東與俄烏戰爭會否升級?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在游說北約資助和支持「勝利計劃」,並提出北韓參戰的證明,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分析其背後的目的。
中俄對於國際格局的看法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對美國不滿,對現有西方主導的國際機制不滿,這是近幾年中俄走近的心理基礎,但是雙方不滿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中國將金磚國家視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可以進一步納入更多全南方國家,進而打破全球霸權主義鏈,作為平衡親美政治、經濟、軍事聯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