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ul 03 2025 22:26:4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中華文化

六面建構法怎樣開發幼稚園民間遊戲課程──以跳格子為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10
六面建構法作為香港幼稚園民間遊戲課程的創新設計與實踐路徑,策略包含定核心、尋資源、構框架、抓契機、建路徑、調形式六個環環相扣的步驟。
沈偉專訪:蘇東坡,詩詞是宋代的,生活態度是當代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6-04
「中華文化節2025」開幕節目《詩憶東坡》,由國際知名當代編蹈家沈偉編創,去年在華盛頓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世界首演,獲得好評,《華盛頓郵報》讚賞沈偉的創作力:「他汲取亞洲傳統與美國實驗性風格,不從屬於任何一個流派。」香港觀眾一直很喜歡沈偉的創意,這次他用舞蹈講蘇東坡的故事,又是一次嶄新嘗試。
借鑒內地國潮教育 創新弘揚中華文化
作者:吳文軒2025-05-20
國潮教育以創新方式,結合科技與中華文化,涵蓋視藝、語文、人文、科學等學科。
粵劇特朗普
作者:陳奕偉2025-05-16
如果有朝一天,香港可以製作出一套套有關中國歷史、近代史或中華文化的動漫或電視電影,可能是多了科幻或奇幻元素、可能是多了一些虛構的個人英雄熱血和角色,然後這些動漫角色及周邊可以在無處不在的商舖和交通工具出現,吸引無數外國旅客到類似「秋葉原」的旺角遊覽。香港,作為「一國兩制」最能體現的地區,可以做到嗎?
開筆啟智 知恩習禮
作者:温志倫2025-05-12
為幼稚園學生安排開筆禮,學生會將典禮上接觸到有趣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家長聆聽孩子對開筆禮繪聲繪色的講述,能讓家庭氛圍充滿文化氣息,也促使家長更重視對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家庭教育與幼稚園教育的有機結合,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
無恥便無敵?
作者:何漢權2025-05-08
中華文化早已提升至世界文明的層次,大江大海、崇山峻嶺的文明,廣披四海,此為中華民族永續共用而又生生不息的、難以取代的軟力量。
為何深圳愈來愈有文化品味
作者:郭一鳴2025-05-02
黃帝距今5000年,養蠶育繭是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文明早期的成果之一。有了蠶絲育繭,而後有絲綢;有了絲綢,而後有絲綢之路。據介紹,蘇繡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年輕人了解絲綢的歷史,自然對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和自豪,這也許是這座絲綢文化博覽館的意義所在。
點亮法住之燈不熄
作者:廖書蘭2025-05-02
我為法住機構40多年來默默地點亮中華傳統文化的燈火而感動,想起國學大師錢穆曾說:「我站在這裏不是為了講學,而是為了招募復興中華文化的義勇軍,看誰願意為中華文化犧牲奉獻。」
哪吒電影和教育的交集
作者:黃冬柏2025-04-09
電影系列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或者另一個說法「前方無路就找出一條路」備受關注。有人縯繹為鼓勵青少年力爭上游、不要太早放棄,亦算是德育元素中的堅毅的體現。
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腹有詩書比賽激發民族自信 傳承中華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9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一起聽聽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談談贊助這個活動有什麼意義?
到訪北京市石景區楊北幼稚園
作者:温志倫2024-12-12
這所幼稚園的以「書潤生命,閱盈成長」為文化核心價值觀。記得在參訪當日,學校亦悉心安排不同的環節,讓參與者體驗非遺之美,了解文化,享受文化。
中文教育之挑戰
作者:程介明2024-12-06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除了覆蓋偌大的國土與華人社會,也貫穿中國幾千年的各代歷史時期。若社會上長期習慣於機器輸入,尤其是拼音輸入,漢字就會逐漸成為歷史,中華文化也會失去她寶貴的載體,因而逐漸消亡。
以人為本 利惠天下 : 談《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
作者:趙雨樂2024-11-27
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不但關乎大家的精神面貌,亦涉及人們的生活美好,更可以是一盤利益家國天下的大生意。
理大中華文化節重頭戲 嚴復思想與中華文化現代化系主題活動揭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6
為慶祝正名大學30周年,香港理工大學11月25日舉辦校慶升旗儀式,並為中華文化節重頭活動之一的「嚴復思想與中華文化現代化」國際高端論壇、展覽及公開講座舉行開幕典禮。
尹達剛廚藝大師x温愛詩中醫博士:如何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精粹? 紅樓非夢讌有什麼特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如何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精粹? 紅樓非夢讌有什麼特色?一起聽聽尹達剛廚藝大師與温愛詩中醫博士分享。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客戶數目按年錄雙位數增長 呈獻《綻放大唐》唐朝生活展覽 持續提升尊貴客戶體驗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05
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私人銀行與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攜手合作,在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部,即屬一級歷史建築的中國銀行大廈舉行《綻放大唐》唐朝生活展覽,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小六壬追求極致簡單
作者:潘樂德2024-10-02
小六壬占卜術,以其快狠準和簡潔的特性,逐漸受到廣泛關注。作為大六壬的精簡版,小六壬的設計旨在降低學習負擔,讓普羅百姓能夠輕鬆使用。
在大馬看學校
作者:程介明2024-09-20
中華文化影響下的教育有其特點──有優點也有缺點。在疫情期間,陸、港、澳、台、馬(華語系統)5個華人社會,不約而同提出「停課不停學」,把學生的學習放在第一位,而且的確出了許多創新。
粵港幼稚園交流的現狀與前瞻
作者:黎淑儀2024-09-05
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
俄國藝術家們究竟感受到了些什麼?
作者:古多迪2024-09-03
在過去百多年,俄羅斯確是出現過為數不少的歷史上很優秀的小說家、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他/她們的反思和感受會否是可為中華文化怎樣面對和適應現代化帶來的衝擊,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參考價值?
《文訊》雜誌與封德屏
作者:廖書蘭2024-08-23
封德屏說:「華文圈內的彼此呼應,即使隔着萬重山水,依然可以聚首交心。」是的,我們書寫為華文文學留下經典作品,為民族團結與文化復興貢獻綿力。
文明的心光
作者:沈言2024-08-21
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10周年之際,出版《文明的心光──一萬個太陽畫集》,即旨在喚醒公眾對自閉症特殊群體真正需要的關注,藉此開啟一條通往自我探索與社會認受之路。
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
作者:何漢權2024-08-02
「鄭州、洛陽、安陽、開封等古城名都全在河南歸根,這些真金下換的名城,曾經叱咤,今天已成中國及世界的文化遺產,正繼續追趕不懈,力求創新。」作者在兩地學生匯演前說了這些話。
招祥麒:從古詩文經典感受文化之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1
招祥麒博士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從語文學習的理論當中,聲音切入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以朗誦節為例,學生通常只學到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但是就未能將這種學習方法應用在其他文章中,故此他決定推出此書。
在傳統節日中,善用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
作者:温志倫2024-07-19
幼稚園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家國情懷是幼稚園教育的重要使命。
趣遊贛州後傳
作者:楊佩珊2024-07-16
學習,從來都不應困於四壁之內,這次和多位校長和老師們一起走出校園,到訪了于都。這個學習之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到了不同的體驗學習中。研學後的老師將所見所學融入校園,將學習帶給學生。
空山印深情・王維
作者:何漢權2024-06-28
五千多年的不滅時光,盛載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與優秀。透過歷史人物的戲劇演出,用心眼觀賞,確然可以產生「三親」的重要作用,此即親歷,親見,親聞。
第四屆腹有詩書總決賽圓滿結束 英華小學三度奪冠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勇奪亞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2
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上,英華小學以580分第三度奪冠,聖彼得小學以500分勇奪亞軍,拔萃女小學以430分獲取季軍,奉基千禧小學以340分榮獲殿軍。
失敗之路
作者:譚寶碩2024-06-15
人生是舞台,但更像是擂台。挑戰來自四面八方,你會隨時挨打,你會隨時被擊倒。關鍵不是挨了多少拳,而是跌倒後有沒有勇氣再站起來,繼續戰鬥。
粵劇名伶林穎施,用行動傳承藝術經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7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繼崑曲後第二個被列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中國戲種。九聲六調、梆黃唱腔,絲絲粵韻早已滲透進我所在的這方水土,成為一代代嶺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林穎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