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Shutterstock)

立德樹人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推行者,個人的道德修養更應是眾人的楷模。他們對教學的投入,對學生愛護、尊重,能因應學生的獨特性提供支援,能發掘學生的潛能並加以栽培,應該是教師對教育的初心,應該是教師德行的表現。

鴿子常常成群結隊滿天飛,弄得一地羽毛雀糞,確實是擾民之事。(Shutterstock)

麻雀與白鴿

愛雀鳥的好心人應讓鴿子和麻雀、麻鷹一樣,自力更生,不必靠人,才能激發與生俱備的生命力,求生本能。胖胖的鴿子不美,或許已有「三高」,請市民高抬貴手,只看勿餵,不要「好心做壞事」呢!

KOL化可視作只是一種教學風格上的更新,但光KOL化並不能有效提升課堂質量。(Shutterstock)

教師KOL新風格

從來教學工作都算是一種表演藝術。老師運用十八般武藝來講好一堂課,歸根究柢那根本是要來一場完美表演,取悅的對象就是面前的學生。隨着課堂環境的迭變,既然舞台有變,表演方式焉能一成不變?

好的生命教育有助我們,特別是同學們提升生命的素質(quality of life),讓生命變得更豐盛,利己利人。(文灼峰攝)

生命教育的What、Why和How

由於「一校一社工」的政策,當老師遇到學生有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時,很自然就會轉介給學校社工。筆者那代人多有昔日老師循循善誘、鼓勵同學、協助同學面對逆境的記憶。可惜這樣温馨的情境今天已少見。

NET教席的成本比本地同資歷英語老師要高。(Pixabay)

「一NET難求」下對計劃的反思

20多年前當局決定投放資源全面推行NET計劃,20多年來計劃取得的成果是否達標呢?而這種一刀切式的資源投放是否恰當?或者值得思索的是,怎樣令投放的資源得到最大效益,又能幫到更多學生願意學習英語。

青少年的成長問題需要教育界共同努力。(Shutterstock)

初心與使命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佩斯指出:「教育需要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種教學技術而已。」教育工作者的信仰是什麼?教育的初心是什麼?使命是什麼?當教師的要多反思。

即使想錯了,做錯了,也是有思考的過程,犯錯可能是更接近成功的步驟。(Shutterstock)

成長型思維的數學教學

去年,看過一本書叫《成長型數學思維》,重點提到成功的學習,必然會犯錯,研究發現,人腦在犯錯時會刺邀腦部觸突的成長。簡單而言,犯錯能促進人腦發展,令學習更好。

筆者常謔說,直到今天學生是21世紀的心態,教師是20世紀的心態,家長更是19世紀的心態。(灼見名家製圖)

科舉與教育 中學與西學

即使到了今天,學生是21世紀的心態,教師卻是20世紀的心態,家長更是19世紀的心態。中國人的習慣,用「讀書」作為上學受教育的代名詞,相信讀書可以「育人」,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改善?

第11頁,共17頁 1 10 11 12 17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