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思維訓練與創意融入中國語文學習:為小學生打造卓越中文能力
香港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增加了創作的比例,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除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
香港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增加了創作的比例,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除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
近年有關線上學習乃至校園科技的話題和發展蔚為風氣,並因疫情而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應這一狀況和發展,教師該具備什麼能力?學校又應該有何配套,幫助他們可以應用科技於校園當中,令學生受惠呢?
現時的疫情固然帶來不少困難和不如意,但也讓我們更意識到,健康是多麼的重要。在長期在家的時刻,大家不妨動動腦筋,發揮創意,構想各種有趣好玩的在家運動。
要讓遊學從單純的遊歷玩樂轉化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研學,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並按此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內容和過程,讓學生投入學習,收穫成果。
讓孩子直接面對失敗,有助他們合宜地處理和轉化所經驗到的感受和情緒,並轉而尋找和嘗試扭轉困難,達致成功的方法。這才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真義所在。
香港基礎教育在PISA等國際比較排名中雖一直名列前茅,學生的成長和焦慮等問題卻日趨嚴重。近年的社會事件和疫情更加劇了這一狀況。學校如何在追求卓越成績同時,均衡地培育學生成為一名完整的人及所屬人生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有關媒體與應對極端主義的報告中指出,媒體的不恰當運用和傳訊,會成為極端主義乃至恐怖主義的催化劑;反之,若媒體得以正確地使用,便可為對話、相互尊重和理解帶來助益。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多種語言能力在全球化趨勢下,正成為下一代理解多元文化,掌握國際大勢的鑰匙。但香港過往所建立起的中英雙語乃至多語言優勢,到底能否承受其他亞洲地區國家的挑戰,繼續保持優勢呢?
跨文化能力正是國際勝任力的其中一項要素。但到底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呢?如果從文化智商此一密切相關的概念看,相信更能深入理解國際勝任力中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雖然國際勝任力是近年才開始提出的概念,但基於近二三十年來全球化的發展,帶來地球村的狀況,對於類近範疇的培養,例如全球視野、國際觀、國際移動力等,已開始在國際教育界中開展。
人工智慧不單令整個就業市場轉變,更可能取代很多現時我們所認知的工作。在此情況下,到底下一代要有什麼能力才能立足呢?
自2000年提出教育改革後,香港至今仍然未有引進適切國際大勢、應對未來變化的新教育內涵,以至再度審視現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方式。這一狀況着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將會日漸衰落。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