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逐漸積累和豐富社會經驗,使大腦中儲存、死板的繪畫概念,轉換成生活的記憶和自主感性表現。從遊戲中學習、從情境中認知等學習策略,在現代美術教育設計,都用得着。
結合專業教育及專業教練的教育教練,就像專業的分子料理廚師,結合傳統高端的烹調手法及科學化的前瞻技術,把各種差異的食材按食者在特定情境的需要,製作為一道又一道良食。
STEM教育百花齊放,本是一件大家樂見的。但欠缺課程定位,給人雜亂無章的印象。到底科學素養如何培養?數學和科學有什麼分別、兩者如何定位?是否忽視了中英文的訓練?
期待新一屆政府的成立,能以衝勁及遠見,帶領香港為持續的疫情及後疫情時代,訂出合適的教育發展方向,以讓教育部門能相應地調整政策及施行措施,讓莘莘學子的青少年期學習時光不枉過。
學校停課的驚人影響超出了學習範圍。這一代兒童可能會損失總計17萬億美元的終生現值收入──與2020年估計的10萬億美元損失相比大幅上升。學校開放後,應該採取什麼行動讓所有兒童重新投入學習,並趕上進度?
文言文範文在公開試的比重日漸增加,是促進古文學習的一大契機,「我真的希望,範文能成為學生學習古文,乃至從中掌握中華文化的鑰匙和導引。」
為進一步支援教師及學生使用多元化的教材教授及學習中國歷史,教育局與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合作,將100集《中國通史》紀錄片剪輯為數百段短片,並加上適合的學與教材料,以配合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
中小學學生的整體數碼素養在2019至2021年期間有大幅進步,超越了在2019年時期同齡學生的表現,但是日益擴大的數碼能力差距,也非常令人擔憂。
相比歐美多國,香港推動STEM教育起步不算晚。但歷經多年,香港學生的數理表現仍未有顯著成果,部分成績優異的理科生也捨棄報讀大學的STEM相關學系。到底當中出了什麼問題?有了願景,又如何啟動發展?
構建老師間的共享文化是實施知識管理和創建學校智力資本的關鍵,而校長的角色對於突破共享的障礙非常重要。期望擁有更多智力資本的學校能夠以更大的信心和能力,面對教育改革和社會變革的挑戰。
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聯同致力推動身心靈健康的不同專業人士,在本學年走進本港中小學校,與教師同行,提供身心靈有關的知識分享、支援和培訓,希冀為師生的心泉澆灌一些養分,滋養自身與他人。
營造幸福生活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無邊無際的書海中,藉着多元閱讀,理順「天人物我」的四種基本關係,即人與天、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己,並取得平衡發展。
香港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增加了創作的比例,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除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
在書本上看過很多發生在伶仃洋兩岸的事情,例如香港的經濟奇蹟、深圳的發展速度及200年前有關虎門銷煙及鴉片戰爭的歷史等。有沒有想過親身帶學生去虎門實地觀察當地的環境及戰場古蹟?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彭智華先生和王俊傑先生,跟各位談談香港珍珠貿易。到底香港養珠業有發展空間嗎?為什麼一直以來香港珍珠貿易都興盛?他們還提到珍珠與多元智能,每個學科都需要了解珍珠的價值。
養殖珍珠行業鮮為人知,它又可以如何帶出生命教育?今集《冷思熱話》註冊心理學家彭智華請來《珍珠解碼──進入科普世界》作者王俊傑為我們一起談談這個別具心思的教育課程。
所謂「三分詩,七分讀」,讀古詩,必然要讀,才能感到學習古詩是一種美的享受。和孩子一起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的意蘊,體味詩的意境,更是其樂無窮。
若學生擁有決定學習內容的主權,而非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學習安排,那麼學生就能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及重要性。特別假期是個很好的契機,讓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學新常態和教學模式的轉型。
由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主辦的「聖約翰急救在線」網上課程推出2萬個免費學額,完全豁免課程費用,以增進學生對急救的認識,亦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
東華三院支持學生在學業、才藝和品德上的全面發展,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及交流機會,學生從學校學習,延伸到服務社區、認識國家、探索世界。每年亦頒發多項獎學金鼓勵學生在國內及海外深造,望學生他日成材回報社會。
東華三院支持學生在學業、才藝和品德上的全面發展,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及交流機會,學生從學校學習,延伸到服務社區、認識國家、探索世界。每年亦頒發多項獎學金鼓勵學生在國內及海外深造,望學生他日成材回報社會。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童樂居發生虐兒案,本來是保護兒童的地方變了對兒童施虐的地獄,實在令人髮指。今集《冷思熱話》蔡國光校長與鄭家寶校長提出,社會福利署應為監管失職負上責任。
東華屬校通過提升教師團隊專業能量,設計新穎具探究性的課程,啓發學生潛能及推動自主學習。中小學乃至幼稚園均與家長同行,提供學術及情意發展支援,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需要。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